门三岔口在线阅读 书评:访问权力的“三岔口”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重读朱文轶的作品,是一个奇妙的体验。拉开时间之后,稿件里所呈现的采访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疑问、切入、提问、追问、纠缠、转折、递进……两个人面对面的智力追逐赛,精彩有趣。
  这些稿件在发表当际,我也看过,现在再看,这种体验,不免意外。
  微观来看,新闻是个竞技场,它的功利性在于:横向会与其他媒体竞争,而纵向则与记者自己较劲。每个真正从事这份职业的当事人,这种压力自是无时不在。有趣的是,这份真实的压力及其担当,往往被内化,无可为外人所道。具体到《三联生活周刊》,所有的焦虑最终简化成两个方向的测量:其一,发稿量;其二,能否成为封面故事写作团队的“先发阵容”――依此标准,朱文轶的领先,自不待言。一年一年,他是否会让出采写稿件发稿量的“状元榜”,才是他的压力与大家的看点所在。
  领先者的苦恼在于,他会在更功利的结构里被评判:稿件有多大程度的拓展,有什么认知边界被重新确认。如此,苛刻才是日常。
  拉开距离,不再在竞技现场里重读这些稿件,意外之感,自会生发。去掉了“现场”的嘈杂,那些“拓展”与“边界”种种,反而能够相对公允地判断。意外缘此。
  你能不能敲开别人的门!这是判断好记者的标准。
  问题或者说挑战是:敲开门后,你能收获什么样的内容。新闻若有所谓方法论,所有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仅此而已。彼此坐下来,面对面地聊一聊,然后把所聊内容以“专访”的方式写成报道,其实是最具戏剧性的“敲开门”后的故事。如果我们以相对职业的方式来看这个最能表明记者收获什么的新闻体例,曾经甚为流行的那种咄咄逼人的套路越来越退潮――对这种提问策略,我个人一直认为是知识与能力匮乏下的知情权的滥用;退潮之后,新鲜潮流则是商业企图下的另一极端:谄媚型。官人、商人、艺人的长篇专访,这种仰望的姿态,成形颇久。当然这同样也是一种知识与能力匮乏,只不过是权力滥用转换成权力变现。在这两套进攻策略之下,“敲开门”本身甚至就可疑,所谓的“真实”,当然不复存焉。
  我们有无可能在种种陷阱之下,另开新面。这本书所收集的作品,是朱文轶的答案――我们当然有可能另创格局。
  一座省会城市,因饮用水污染要全城停水4天,这个时候记者与城市最高官员坐下来聊一聊,能收获什么样的内容?一座县城,竟然可以为全县民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记者与县城最高官员面对面,真正的好奇心又是什么?……这些事件的戏剧性,相信未来至少会成为那些城市地方志所不可或缺的材料。那么,处于当下时刻的记者,方法论与价值感何在?
  回到现场,是朱文轶所有访问的起点。
  现场并不天然存在。拥有最大量信息的当事人,他其实并不知道那些信息是媒体与公众需要的。否则,新闻这一职业的合法性将被颠覆。而同时,作为旁观者的记者去到现场,他拥有的信息只有点点片断,从何种方向开始提问甚至都是难事。
  采访与被采访者,绝对的意义上看,有点类似《三岔口》――彼此虽然面对面,却是茫然。好,这个时刻记者提出了他的第一个问题,双方进入赛道……追逐赛开始了。最终我们会得到什么,其实是记者的第一个问题―一由此所建立的沟通界面,以及逻辑递进所决定。那么,像记者这样的旁观者――信息的开掘者而非信息的拥有人,真正诚实的态度是什么?一年一年地积累这份职业的经验,最终你会发现,那一段长长的对话,其实就是你与当事人共同地再次经历他所经历的一切。记者要做的甚至只是谦卑地进入到对方的物理性与心理性事实。非此,所有的一切皆无出处。基本的“物理性”事实我们尚未充分获取,记者的以及评论家的判断又从何而来呢。
  回到现场,是一种端正的新闻方法论。但仅凭此来概括朱文轶的努力,又将是轻看。
  最终被再现的那个现场,一定是记者趣味偏好的结果。如果说,在提问与追问过程中与当事人共同经历,曾经是一场智力角逐;那么,再现现场则是记者逻辑性的重新构造――没有价值依托,所谓现场仍然将支离破碎。朱文轶的偏好何在?那些对话所追索的现场,在再现过程中,他其实一直在寻找秩序与规则。这是朱文轶的特异所在。
  在中国这样一个时间压缩的现代化过程中,咄咄逼人冲突型的对话,是以采访者强烈的个人偏见为前提的。问题是:中国变动如此巨大,共识尚在形成之中,这个时候,记者本身所持有的那些标准,其实可疑。更常见的是,这种貌似强大的新闻采访,往往一步走偏,脚脚踏空。而谄媚型,在似乎尊重当事人话语权的幌子下,最终让渡的是这一行业最基本的客观性要求的责任担当,最终沦为机构的公共关系报道,在新闻市场上制造噪音。
  如此种种,我们当然需要足够的智慧寻找这一时代的报道策略。这个时代变动着的、正在形成的秩序与规则究竟是什么?或许正是一代记者正当的好奇所在,将它理解为使命也无不妥。朱文轶这些访谈作品所隐含的这一旨趣,虽未成熟,也实在应当被彰显。
  回到现场并在再现过程中寻找秩序与规则,其实是在这一特殊的中国时刻共识与共同经验的寻找。对离奇事件高度兴趣的新闻职业,平心而论,只不过是将个别人个别群体独特的经历。变成公众共同经验的过程。我们的思维再稍加扩大,知识不正是这样产生!从微观的新闻竞技场出发,我们能够抵达的目标之一,当然在此。
  传奇故事是新闻产品争取被关注的基本手段。但是,不是偶然而是经常,讲故事的那个记者以及那份媒体,抑制不住的冲动是他更希望成为主角。这种越位,自然也是这个时代权力意识初萌的必然过程,只不过泡沫终将破灭。破灭之后,我们能够看到的是,这份职业的光荣所凭藉的利器,是智力与智慧,而非争取主角的表演。
  那么,这个时候,这些包含智力因素与探索路向的文章汇集成书,我的理解,它是一个标杆,既记录了朱文轶职业的努力,也为这一行业提供了一个进展的刻度与未来方向的可能性。当然,对于读者,这是认识这个时代的材料来源;但对于同行,标杆是用来超越的啊!

相关热词搜索:岔口 书评 权力 书评:访问权力的“三岔口” 访问权力的三岔口 官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