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和港大医院哪个好 内地高考状元为何弃北大去港大?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今年有超过10%的考生报考了香港的大学。对于他们来说,3站地外的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已不是睢一的金字招牌,更大的诱惑来自香港――灵活的招生方式、丰厚的奖学金、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及更好的就业和深造机会。
  实际上,对香港伸来的橄榄枝,人大附中的学生早已不新奇。
  这本是一个“不存在高考升学率问题”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2001年至2005年,每年有40%的考生能升入北大、清华和人大。
  该校副校长沈献章说,大规模的报考出现在2005年。这一年,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正式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香港的另外6所高校和5所澳门高校仍继续在内地自主招生。
  这一年,人大附中有24名考生接到香港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其中20名最终成行。
  沈献章介绍,这20人中有同时接到北大或清华录取通知书的,但自己选择了香港;也有比北大和清华的录取线差几分的,态度更是毫不犹豫。
  让老师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在两次模拟考试中都考出高分的学生第一志愿选择了清华大学,第二志愿填写的是香港城市大学,但在正式高考中发挥失常,比清华的录取线还少2分。结果香港城市大学不仅录取了他,还奖励了24万元奖学金。
  储皖沪是报考港大考生中的一个。年初,他专门赴港参加“京港学生对话”,还特意到香港中文大学“转了转”,回来后,说了一句让原本还犹豫的妈妈彻底改变主意的话:我要去香港的一流大学上学。
  香港用几场简简单单的宣介会,便打开了内地的缺口。
  宣介会上的港方教师,让学生和家长眼前一亮。“他们气质很好,谈吐很有学者风范。”储皖沪说。
  除了严格的笔试和面试考察考生的英语能力和均衡素质外,港校还要求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
  而内地高等教育的弊端之一便是很多学生缺少创造性思维,只知道标准答案。
  为香港招生叫好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我相信在香港,学生能受到货真价实的教育。”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杨东平教授说,“内地的大学,整体上还处在前现代状态。”
  在他看来,内地和香港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就像水与火,越来越多的人会明白其中的区别”。
  有选择,就必定有流失。当外界纷纷猜测,内地顶尖大学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处于不利位置时,部分大学并不认为香港招生会对他们产生冲击。
  “香港招生目前不会对我们产生很大影响。”北京大学招生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至于状元流失,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没有状元还有其他一流人才”。清华大学也对本年度的招生充满信心,一位教师认为,清华的育人模式经过了上百年的探索,经得起时间检验;而香港来内地招生,毕竟是一个新事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说,如果不扩大招生规模,20年内,香港都难撼动北大和清华在内地的霸主地位。但他相信公众会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启迪,舆论将迫使北大和清华这样的名校不断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这是一种潜在压力,“至少是让北大和清华在心理上有压力”。
  教学水平对比
  师资力量:
  根据《泰晤士报》评比,历史悠久的香港大学在世界200所大学排名中居前50位,该校50%的教师毕业于世界著名学府,许多教授在国际上具有显著影响力。除中文系外,学校从教材到课堂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很多教授本身就是外国人;城市大学拥有52位讲座教授,其中10位是世界各国的知名院士。
  北大、清华也有很多著名学者,但他们很多都不再亲自带本科生了。
  实习机会:
  香港大学每年选派20%的学生到内地或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大学交流;中文大学每年有600多名外国学生来交流,也送出400多名学生到20多个国家的180多所大学交流。
  北大每年由学校提供资金到国外实习的最多一两个,到国外交流学习的不过10到15个。
  毕业前景:
  如果都是毕业出国深造,香港大学的学生应该比北大学生更容易一点。据城市大学统计,前几年城市大学的内地毕业生,有67%留在香港就业或到海外深造。香港大学的内地毕业生则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及美国微软、花旗银行、纽约人寿保险等大公司。
  培养目标对比
  香港中文大学入学及学生资助处处长周陈文琬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能管理香港和内地,还要能管理世界。”
  然而,在内地,北大高材生因找不到合适工作而街头卖肉、卖糖葫芦的怪现状越来越多。鉴于当前内地大学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力欠缺的状况,港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显然做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心坎里。
  选才标准差别大
  2005年,在各省报考港大的学生中,有11个省的高考最高分考生被拒绝,而此前香港科技大学则录取了一位因为偏理科可能连内地一般大学都考不上的学生。其原因是香港高校认为香港的教育制度不可能适合所有人,独立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强、心胸开阔、社交能力强的学生,才适合到香港读书。港校认为,高考成绩最好的学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人才。
  而在北大、清华,录取状元多寡始终是招生成败的晴雨表。2005年,北大录取了47名状元,其中文科第一名31人,理科第一名16人。清华录取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理科第一名和山西省文科第一名。
  奖学金对比
  为吸引尖子生,香港各高校都拿出了巨额奖学金。
  2011年港大拨款900万港元设立入学奖学金,颁发给录取名单中各科成绩突出的学生。全额奖学金包含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最高可达50万港元。香港科技大学今年更是给北京理科状元梁思齐开出了57万港元的天价奖学金。这对北大、清华本科生是无法想象的。
  随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影响力的扩大,香港高校的吸引力已开始比超北大和清华,双方在每年高考后争夺最优秀生源已是必然。而对学生而言,上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区别。而选择香港的大学,却意味着选择了与内地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内容、校园文化等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教育。这与其说是名校之间的竞争,不如说是两种大学制度的竞争,而由竞争带来的冲击则是双向的……
  (摘编自《南方周末》。)

相关热词搜索:北大 高考状元 港大 内地高考状元为何弃北大去港大? 香港大学与北大哪个好 福州北大学生杀母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