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谢幕”北京】北京首钢男篮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方案,5年后,在河北唐山曹妃甸,一个新首钢将跃海而起。这座为首都建设服务了80余年的老钢厂,将在5年的时间内完成“谢幕演出”。搬迁后的税收利益博弈、原厂区改造利用、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这些问题将如何解决?
  
  曹妃甸,原是渤海湾一个沉寂千年的荒凉小岛,涨潮时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如今,这里正在进行一项世人关注的钢铁大工程。
  4月,记者驱车来到这里。强劲的海风中,绞吸船倒海翻沙,施工车辆穿梭往来,石油码头正在打桩,厂房正在浇灌基础,载有数十万吨铁矿石的巨型船正在进港……
  笔者汽车的GPRS卫星导航系统上,十分确切地显示我们正行驶在海平面上。一年之前,笔者脚下站立的这片土地还是汪洋大海,电子地图显然还没有来得及进行调整。
  一个31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呼之欲出。一座包括“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等四个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城市正在这里迅速崛起。其中“大钢铁”即指在这里建成一座年产千万吨精品板材、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
  这个钢铁联合企业的前身,就是北京首钢。而到了河北曹妃甸,这一钢铁联合企业有了新的名称: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其资产组成为:首钢控股51%,唐钢占股49%。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2010年首钢将搬迁完成。
  随着首钢产能的递减和“新首钢”建设步伐的加快,首钢正在北京作最后的“谢幕演出”。
  
  要首钢还是要首都
  
  2001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在13亿人民的夙愿终于实现、举国上下欢庆的时刻,位于北京西郊石景山的首钢第一炼钢厂车间内,老工人荣师傅的心情却十分复杂,打心眼里为祖国自豪的同时,他也和10万多首钢人一样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有着80年历史的钢城迁出首都已成定局。
  距离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仅二十几公里的首钢, 建厂于191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策层认为北京应该承载更多的生产功能,要建设成全国的“经济中心”,首钢迎来快速发展期。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首钢产量在十几年间由100万吨猛增至800万吨,在中国钢铁企业中排第一位。随着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降尘的情况也随之恶化,对大气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在90年代初最为严重的时期,在石景山区86平方公里范围内,首钢的粉尘排放量平均是每年每平方公里34吨。
  当时,在石景山的白庙村环保观测点,能看见附近居民房玻璃上贴着厚厚的塑料布,为的是防止灰尘刮进屋里去。夏天最热的时候,老百姓家的窗户都没法开,出门时必须戴着口罩。
  事实上,早在1986年首钢产量只有150万吨时,就有专家发出过“首钢迁,还是首都迁”的警报,90年代后期更是发起了“要首钢还是要首都”的讨论,随后便是个漫长的论证过程。
  1994年,首钢的钢产量达到了823万吨,而厂区的降尘量也达到市区的29倍。人们开始关注这一矛盾,有人提出把首钢迁出北京的建议。
  1995年,首钢宣布,将钢产量限制在800万吨左右,并关闭了每年盈利一亿多的特钢公司和一些建在市内的重污染企业。此后,首钢每年从生产利润中拿出30%来治理污染。
  1999年,首钢作出再次减产80万吨的决定,并通过高新科技改造,把发展重点转移到高新技术产业上。首钢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到2001年首钢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环保,又进一步降低了污染量。2002年,首钢的环保投入达到2.41亿元人民币,几乎相当于首钢当年利润的50%。
  2001年7月申奥成功,首钢搬迁调整正式被列入国家的议事日程。
  首钢集团钢铁产业搬迁的方案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反复论证,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终于正式批复,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
  
  利益的博弈
  
  对首钢这样一个大型工业企业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态,除了几十年积淀下来的感情之外,生产总值和财税收入的巨大诱惑,无疑是所在地政府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首钢压缩产量前的2004年,集团上缴税收2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19亿元。首钢的销售收入贡献占到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
  “首钢搬迁,的确将对北京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首钢总公司总经理王青海表示,“近年来首钢钢铁产业每年为北京市提供的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首钢上交税收占到北京市财政收入的1/20。搬迁后,这部分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将转移到河北。而给北京留下的首钢其他产业、离退休职工以及内退职工,却需要花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解决。”
  同时,对任何一个地方来说,首钢都有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
  首钢要搬迁的消息一传出,这个中国的“污染大户”同时也是“利税大户”居然成了抢手货。河北、山东、内蒙古、辽宁、广西等多个省市积极努力,希望首钢能够迁到那里。
  首钢最终确定搬迁到河北,是因为河北省矿产丰富,与北京总部距离最近。同时,首钢在河北就有很多投资,这包括在河北迁安已经年产200万吨规模的炼钢厂,在河北秦皇岛40万吨的板材厂,首钢到河北发展,可以利用原来的投资基础,整合其产业链。
  所属地的变化,不只是因为首钢从北京搬到了河北,更在于地址变化引发的一系列更具体的变化,比如首钢的巨额税收缴在哪里。
  巨型企业的搬迁,背后牵动的是地方政府的巨额利益。2003年,首钢200万吨钢联项目选址河北迁安。按照“属地纳税”原则,仅首钢一期200万吨钢联项目产生的税收将达7.1亿元,比2003年迁安市财政收入多0.5亿元,可谓“再造迁安”。
  此后,在秦皇岛抚宁县,首钢一期“秦板”项目,预计税收超过5亿元,而2003年,抚宁县财政收入为3.5539亿元。这等于再造了“一个半抚宁”。
  “首钢涉钢产业整体搬迁曹妃甸,同样等于再造一个唐山。”谈及首钢之于唐山,唐山市的相关负责人显得很兴奋。笔者不断听到相关官员的议论,首钢搬迁后的地方税收不可能全部都给河北省。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明确表示,凡是从北京、天津转移到唐山的工业,税收都可按照一定比例“分享”,而GDP则可以全归原属地。渴望发展的京津冀腹地的领导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鼓励重型工业由大城市转移出来。
  然而税务专家却指出,京唐钢铁公司是首钢与唐钢共同出资所建的股份制企业,肯定应该执行“属地纳税”原则,即在企业所在地缴纳所得税。
  “首钢占用我们的矿产,污染我们的环境,消耗我们的水资源,不可能与地方上没有一点关系,肯定要在税收上照顾当地。”河北省发改委一名官员说。对唐山而言,开矿和冶炼,难免加重当地的污染和环境的负担,如果把税收上缴到当地,也就为治理环境破坏提供了经济基础。
  对税收究竟如何分配,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迟迟没有给外界一个公开的表态。
  饶有意思的是,为补偿北京的“损失”,国务院批复的首钢搬迁方案中留了一个伏笔――“在顺义建设15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首钢15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选址在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厂区总规划面积73.37万平方米。项目估算总投资为64亿元,预计年销售收入70亿元(不含税),计划2007年底前建成投产。项目设计年产量为150万吨冷轧薄板,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
  至于曹妃甸新钢厂的税收归属问题,北京市的态度是明朗的。2005年3月7日,北京举行关于首钢搬迁的专题会议。市委书记刘淇和市长王岐山在会上明确表示,北京市将站在国家大局、北京市未来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角度来正确对待和处理首钢搬迁的有关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张孝德教授对此的评价为:“对首都而言,财税收入可能减少很大部分,但换来的是更长远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是利大于弊的。”
  
  首钢地产悬念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如果出现一块7.07平方公里的“空地”意味着什么?这块即将出现的“空地”就是首钢工业区。
  首钢搬迁消息传出,首钢工业区的改造规划立即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新闻焦点。
  3月21日,北京市石景山区一位负责人称,首钢搬迁后,已经通到首钢东门的西长安街延长线将被打通,直接通到门头沟,穿过首钢的区域基本定位为“中央办公区”。已有中央单位表示愿意搬迁,关于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议论再次被引爆。
  具体承担《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的北京市规划委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首钢搬迁后,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这意味着,首钢后时代的地产悬念初步破解,一旦《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实施,北京西部将崛起一座承载工业文化特色和城市活力的功能区。
  一座钢城从北京市区的谢幕,标志着一个城市特定历史时代的结束。首钢搬迁及首钢工业区改造规划方向,是北京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一次功能反省和再定位,是工业区改造模式的全新探索。
  面对首钢这种标志性企业,规划部门深入探索保护性开发的新型改造模式,让工业区改造兼得社会、经济、文化、环保等多重效益。
  首先是如何面对工业文化遗产的问题。有近90年历史的老工业企业,每一段铁轨和每一间厂房,无形中都已成为北京近百年工业史的见证。北京市规划委的专家告诉笔者:“首钢搬迁之后,北京工业发展的这段历史要保留下来,不能成为城市的一段空白。”
  在国外,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已成为一种潮流。如作为德国工业标志的鲁尔地区,其许多工业建筑和设施在停产之后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并变成一个休闲旅游和创意文化产业的基地。
  2006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在无锡市召开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上,首次提出将工业设施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
  “事实上,我们在停产拆迁的过程中,已经对具有文物价值的厂房和设备采取了保护性措施。”首钢董事长朱继民表示,首钢和北京市规划部门已经委托清华大学组成专门的专家组,在厂区内进行摸底调研,并将需要保护或保留的工业遗产项目一一列出清单。如一座在建厂初期便存在的办公楼和一台产于上个世纪初的德国西门子设备,是其中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工业古董”。
  其次,对首钢的改造规划体现出节约型社会的特点。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说一些厂房,如果拆掉,不仅产生大量工业垃圾,而且造成事实上的浪费。有些厂房完全可以被重新利用,注入新的功能,如可以将厂房改造成创意园区、拍摄基地等。
  同时,北京市规划委会同相关部门,就《国内外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案例研究》《首钢工业区现状资源调查及其保护利用研究》《首钢工业区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首钢地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研究》《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水体景观恢复和水资源配置研究》等相关子专题展开深入研究论证。
  相关专家认为,在对工业文化遗产情况、现有资源情况、污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北京市规划部门给出的首钢工业区旧址的功能定位是符合实际的,也体现了全新的企业搬迁改造理念。
  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温宗勇说,该规划的研究范围是在首钢主厂区用地 707公顷的基础上扩大为856公顷,制定了实现地区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协调统一、均衡发展的规划目标。规划充分听取了规划、经济、交通、环保、文物等相关领域国家级专家组意见。
  探索中也出现多种难题。如由于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工业文化遗产的标准及相应立法,对工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成为最棘手的难题。北京市规划部门介绍,此类难题的处理方式上,都是采取专家反复论证的方式,反复听取专家意见再决定取舍,力求留下遗产不留遗憾。
  从首钢工业区改造的两大功能定位“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来看,就足以给人们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而在一座“钢城”旧址上建设一座新城,同样让人们产生多种创意设想。
  “如果老厂房的租金不是太贵,我就去搞个工作室什么的。”艺术家王强说。空间是硬道理,首钢工业区里面无数的厂房,都可以改造成艺术空间。在北京大山子,不少艺术工作者都表达了他们的这一想法。
  而2006年8月,北京市科委和石景山区政府牵头立项《利用首钢工业遗产发展创意产业对策研究》课题,研究2010年首钢整体搬迁完成后,在此建立创意产业基地的具体问题。这一课题将理清首钢搬迁后工厂、仓库、铁路、大型冶炼设备的布局、面积大小等资料,同时针对不同地块,列出适宜发展的创意产业细分行业。通过规划,将充分释放首钢搬迁后的水、电、人力、铁路、旅游等资源。
  石景山区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首钢旧址内有望建起一个创意产业“梦工厂”,并准备把它转型成一个文化产业园区。此前,石景山已经上马“喜莱坞”新媒体制作基地,希望将这个花费3.5亿元的项目打造成“中国好莱坞”。
  “利用工业遗产发展创意产业,这在全世界有许多先例。”石景山区科委副主任、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办常务副主任王亚迅告诉本刊记者,首钢既然有了这么好的硬件,软件可以慢慢建设。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北京已处在后工业时代,传统工业的退出,将带给城市一个充满创意活力、有着丰富历史记忆、承载多种城市新功能的全新区域,将会把其发展历程中的历史截面尽量保留下来,这也是我们留给子孙的一笔财富。”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
  
  从黑色冶金到绿色冶金
  
  20世纪70年代,颐和园的领导带着一群青年人在首钢参观,通过首钢厂区的烟熏粉呛和颐和园的湖光山色对比,教育他们要爱岗敬业;2007年春天,上万株月季竞相开放,北京市民扶老携幼漫步在首钢厂区。
  为了迎接2008年绿色奥运,为了增加首都的蓝天和绿地,首钢,这个有着80年悠久历史的老企业,在搬迁调整中兑现了向社会的承诺。
  据首钢董事长朱继民介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的批复》,2007年底首钢必须完成压缩4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2010年底北京石景山区冶炼、热轧能力全部停产。届时,首钢粉尘排放总量将减少到20吨,烟尘排放总量减少到31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到55吨,将从根本上消除污染。
  搬迁调整的大幕在2005年拉开,尽管当时的钢铁市场一路飘红,6月30日首钢历史上第一座大型高炉仍准时停产了,它每年可产生铁90余万吨。一群老工人围着高炉久久不肯离开,老刘师傅说:“我的生命早就融进了火红的铁水,进厂30多年,陪伴高炉的时间比陪伴老婆的时间多,但为了北京的蓝天,我们支持。”
  五号高炉的停产,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48吨,有组织粉尘排放100吨,无组织粉尘排放84吨。
  2006年5月9日,世界上炉龄寿命最长的首钢二号焦炉停产,它42年来生产焦炭648万多吨,产出焦炉煤气26亿立方米,曾为北京市民生活提供了优质能源。它的停产将为首都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0.24吨、烟尘排放量4.05吨、粉尘排放量189.056吨。
  “压产只是第一步。”首钢环保处唐丹平说:“在搬迁和结构调整期间,首钢仍继续加大北京地区必要的环境治理投入,以确保环境质量得到稳定改善。2005年至今,首钢共计投入环境治理资金2.2亿元,完成治理项目36项。2006年与2004年相比,首钢烟尘排放总量降低了14.83%,粉尘排放总量降低了14.68%,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了4.23%。”
  为治理大气污染,首钢先后完成了三号高炉、四号高炉除尘器改造,三炼钢厂系统除尘改造等项目,减少了烟粉尘有组织排放;采用法国脱硫除尘工艺治理电力厂燃煤锅炉,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 2260吨、烟尘84.5吨; 密封了二炼钢厂厂房,彻底解决了厂房冒烟问题;完成了炼铁厂运焦线除尘治理,年减少粉尘无组织排放量230吨。
  为提高水利用率,首钢投资159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外排水回收项目,使吨钢耗新水下降到3.8立方米,达到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并完成了耐火厂污水处理站改造,处理后的水用于生产冷却、厂内绿化;既减少了水污染物排放,又节约了水资源。
  首钢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要求为标准,提出了绿色首钢的理念,把环保治理与厂区绿化美化相结合,使首钢从“工厂中有花园”变成了“花园中有工厂”,生态资源日益丰富。首钢绿化覆盖率连续5年年均递增1%,目前厂区绿化面积已达到192万平方米,完成新扩建绿地面积103.712万平方米,可绿化率实现了100%。每年5月,首钢人举办的月季园赏花会,吸引数万北京市民前来游园,说首钢的变化日新月异一点儿也不过分。
  首钢生态环境的治理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石景山区鲁谷社区行政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冯重北说:“前几年谁也不愿意住石景山,首钢搬迁和生态环境的治理,让我们这里也成了鸟语花香的宝地,房价两年内翻了2番,还要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在大家是争着到石景山来啊!”
  据唐丹平介绍,随着北京地区压缩钢产量以及实施的环境治理措施发挥作用,到2008年首钢粉尘排放总量减少到1604吨,烟尘排放总量减少到976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到2622吨。分别比2005年下降50.14%、32.18%和36.91%。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首钢技术经济指标得到大幅度提升。吨钢综合能耗从1129.9千克下降到2004年的760.8千克;吨钢新水耗量由1995年的13.83吨下降到2004年的5.38吨,降低了一半多。在钢产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首钢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大幅削减,吨钢烟粉尘排放量由1995年的3.78千克下降到2004年的0.73千克,降低了80.69% ;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95年的4.99千克下降到1.05千克,降低了78.96%,吨钢各项污染物排放量水平位居冶金行业前列。
  首钢正式迁至新家“曹妃甸”后,会不会破坏那里的生态,带来严重的污染?
  环保产业事业部总工程师廖洪强说,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2010年首钢将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这并不是简单的把污染迁出北京,而是要建设一个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一代钢铁厂,成为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循环经济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
  曹妃甸钢铁基地总设计师张福明说:“未来的产品是精品钢材,今后可以满足汽车制造的需求,可以替代进口的产品。新钢厂完全是按照国际上最先进的污染物控制的指标来设计的。所以大家所担心的污染问题,在这个地方不会存在。”
  曹妃甸工业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薛渤说:“在循环经济工业区的整体产业框架中,我们不放掉一缕烟气,不丢弃一块废渣,不丢弃一滴废水。”
  首钢董事长朱继民说,在实现循环经济“企业内部”小循环的基础上,曹妃甸钢铁厂还要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大循环,实现资源共享。曹妃甸钢铁厂高炉水渣可直接用于社会水泥厂作为水泥原料使用。焦炉设计配套废塑料添加系统,具备消纳社会废塑料功能,按吨煤1.5%添加废塑料,每年可消纳社会废塑料约7.5万吨。焦化生产的硫铵、焦油等,可为社会提供优质化工原料。
  
  搬迁人才挑战
  
  2007年7月2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帮助首钢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关键岗位高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引进的人才实行谈判工资,年薪24万元以上,购买商品房者可一次性发放房贴30万元,符合条件的办理北京户口……
  由发改委牵头为一个企业招聘,在中国尚属首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说:“这体现出中央对首钢搬迁调整的高度重视。此前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如宝钢的筹建,大多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从全国各地抽调人才,这次面对国内外公开招聘,就是希望通过市场方式吸引人才流动。”
  在北京石景山区,钢铁冶炼正在逐步退出;在河北曹妃甸,首钢新基地已经奠基。这一退一建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员转移问题。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被赋予这样的内涵:集国内外高端设备、高端产品、循环经济于一身,成为代表国家竞争力的项目。职工素质无法适应。首钢停产后,旧址要发展软产业,几十年从事钢铁生产的职工,需要重新选择职业,用职工的话说:叫做离开熟悉的高炉,进入陌生的高楼,放下硬钢铁,拿起软文化。
  周末,首钢培训中心报告厅,来自日本的板材专家,正在进行“板材生产技术与管理系列”讲座。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和其他领导都坐在前排,认真做着笔记,报告厅鸦雀无声。这样的学习在首钢领导层已经形成制度。
  已经是下班时间,首钢第二炼钢厂的班组休息室里,脱下工装的工人们坐到电脑前,专心地学习炼钢主流程数字化管理、ERP之类新名词,对于工人来说,这样的学习也成了习惯。
  学习正在成为这个处在大搬迁、大调整中的特大型企业新生的起点。朱继民说,首钢搬迁调整中,最严峻的考验就是人的问题。首钢在全国各地共有 13.4万职工,其中北京地区集中了8.3万人。人员的安置是首钢搬迁的最关键环节。概括说就是“人怎么办?人怎么干?”
  提高素质,培育新的技能,成为首钢新生的基础、职工新生的需要,更是这个以为国家分忧为己任的国企的历史责任。
  2005年3月,搬迁方案批复不到一个月,首钢党委印发了《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综合素质作了系统部署,工人们俗称为“大提素”。这是首钢有史以来最广泛也是最自觉的一次“提素”。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学习生活化”,这是首钢矿业公司电工赵新民对“大提素”的理解和感受。他说:在“大提素”中,出现了许多不同工种工人组成的学习团队,结合工作自选课题、自编教材、自主攻关。他发起的“赵新民学习室”,6个人里有电工、钳工、焊工,大家在学习中互相启发、共同攻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行了十几项技术革新,光矿车排烟道改造一项,每年就节约10万元!”而首钢第一炼铁厂,则从规范化、精细化和最优化的角度,在全厂开展提升执行力的学习。在创新高炉操作控制上下功夫,一项改革就节约焦炭82882吨,创造效益2575万元。
  在“大提素”中,首钢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培训人才。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办了钢铁产业和建筑产业高级工商管理研修班,培养高级管理人员。总公司领导、下属公司的书记、经理都是学员;对专业技术人员,与韩国浦项、欧洲奥钢联等大企业以及高校合作,举办专项技术研究生班、专业培训班;对技师、高级技工开展选拔和专项培训,为结构调整后的新项目进行人员储备。
  2006年是首钢值得骄傲的一年。经过3年的全员“提素”,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可比的37项中,首钢有25项进入全国前5名,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绩。效益增长的同时,一批掌握新技术的职工也迅速成长起来。
  首钢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是重大难点问题之一,难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分流安置总量较大,2005~2010 年共需分流安置富余人员6.47万人;二是年龄结构偏大,技能单一,转岗和再就业存在一定难度;三是从压产到全面停产,时间较为集中;四是区域相对集中,职工居住地主要集中在石景山区,再就业受到一定局限。
  据了解,北京市政府已要求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首钢富余人员分流安置的工作力度。北京市有关部门每年向首钢推荐1700个硬件条件适合的就业岗位,以协助首钢安置富余人员。近三年,北京市财政已累计向首钢拨付富余人员分流安置资金6.89亿元。
  首钢把人员安置分成几种流向:一是钢铁企业本身;二是首钢自身的非钢产业;三是围绕曹妃甸等新钢铁基地的服务行业;四是首钢搬迁后原址上发展创意产业和服务产业。此外,职工可以自主就业。其中,非钢企业是分流的主渠道。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首钢的非钢产业占到一半以上,北京地区的非钢企业近 100家,这些企业涉及建筑施工、设计、电子、房地产等。通过改制,增强竞争力,吸纳首钢富余人员转产,成为首钢搬迁后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首钢搬迁调整中一个重大战略。
  演练成精兵留下来,培养成强将走出去,首钢把培训职工新能力细化到每个人。
  今年37岁的马小明原是首钢第一炼钢厂职工,企业停产后,面临着新的选择。经过竞聘,马小明转岗到首钢新建的彩色涂层钢板厂。走上新岗位,他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技术。经过3个月培训,合格上岗了,并通过了电工技师的资格考试。
  2005年6月,首钢设立了“首钢总公司安置富余人员创业基金”,对为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发项目等给予扶持。目前,已经有8家企业使用创业基金850万元。首钢还在北京地区组建21家劳务派遣企业,积极为职工走向社会搭建桥梁。
  两年来首钢通过多种渠道共安置富余人员13179人,首钢北京地区净减少7000人。
  首钢董事长朱继民说到首钢的搬迁和首钢人的发展的关系时说了这样一段话:“职工要与企业共同成长。企业水平高了,个人水平也要高;企业发展了,个人要有价值;企业打造了舞台,个人要有能力。”搬迁正在打造新首钢,也在培育新首钢人。
  编辑/王文娜

相关热词搜索:首钢 谢幕 北京 首钢“谢幕”北京 北京首钢吧 北京首钢赛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