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儿语言与“新京味儿”】《京味儿》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北京方言生动、鲜活、简洁、明快,是由北京文化悠远的开放型传统决定的。   为什么说北京文化的特点是开放型的?这个命题似乎与人们惯常的认识相悖。那精巧的四合院,那厚重的城墙,那环围的护城河,那狭窄短小的胡同,那拥挤的茶园戏馆,那稠聚的花市鸟市……似乎都是一个封闭式文化圈的典型形象。然而,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独特文化景观。细细考察一下这些现象就会发现,这种种似乎是北京专利的文化现象却几乎没有几样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如胡同来自蒙满传统,戏园借自南国,京剧产生于徽汉,胡琴传自番邦,手工艺则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北京方言更是最鲜明地反映了北京文化兼容南北不同民族不同风格语言和方言特征的集中表现。
  自古以来,北京文化不仅辐射能力强,吸收能力也强。有个奇怪的现象曾经使人感到匪夷所思,在北京建都的统治者长时间为经济不发达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但北京话最终成为最接近国语的语言。其实完全可以解释清楚,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不像中原统治者有那么多“华夷之防”,他们保守思想少,进取心强,对源远流长的汉文化不仅不排斥,反而认真学习,不仅使中国固有的儒道并存的格局保持下来,而且把北方的萨满教、西藏的喇嘛教,甚至欧洲的天主教、中亚的伊斯兰教吸收,连元大都宫室建筑工程总管都是大食国人,白塔寺建筑的主持者是尼泊尔人。元大都在吸收国外的科技思想和技术人员方面,要强过后来很多汉族统治者。到了明代、清代,北京仍然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这使它自身不断完善壮大并充满活力。
  北京的语言也如此。
  
  社会发展冲击老北京话日渐衰落
  
  北京作为数朝古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五方杂处,人来人往,决定了北京话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地方音的影响。民国以来外来人口一直是促进北京市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主要因素。1936年,全市外省籍人口就占57.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京味 语言 京味儿语言与“新京味儿” 京味儿语言 老舍京味儿十足的语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