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 [张振华:有爱不孤独]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没有事先约定,冒昧地走进78岁老人张振华的家,杂院深处,豁然开朗,政府出资装修的小屋,摆放着陈旧的家具和老式的相框,却异常敞亮整洁,阳光从纤尘不染的玻璃窗射进来,遗在客厅中央那十数盆怒放的鲜花上,所谓“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也不过如此吧。而接触到备受残疾和病痛折磨、因口舌歪斜而言谈艰难的张振华老人,这一切便会形成强烈的心灵震撼,这位只能租房栖曳的寡居老人,身患重病,以微薄的退休金度日,是怎样做到常年资助几十位北京贫困孩子的呢?这得从她的童年经历说起。
  
  多灭多难的童年
  
  张振华其实不姓张,她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但她隐约记得3岁时,自己的命运怎样被彻底改变了。
  1934年,一对广东的夫妻带着一双儿女北上逃荒到了天津,投靠孩子的舅舅。舅舅没找着,这家人只好暂时租了间房住下来,平时以要饭为生。这样窘迫的生活并没有给孩子带来忧虑。这天,小女孩像往常一样,在外面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人贩子走过来,把她哄骗走了。她就是今天的张振华。
  她被卖到了陈家。平静地长到了5岁,院儿里头有好事者告诉她,她不是这家主妇亲生的。“你不是我妈。我不姓陈,姓朱。”被真相打蒙了的她,冲着养母嚷嚷。打那起,小女孩开始受到了非人的虐待。不到两平方米的柴火房成了她睡觉的地方,冬天穿得太单薄,她的十个脚趾头被冻坏了,掉的掉,烂的烂。医生说不动手术脚都保不住,舍不得花钱的养母,骑在她身上,用剪刀齐刷刷地剪光了她的左脚脚趾,右脚剪得只剩中间3个半截的趾头。这给她一生的遗憾埋下了伏笔。在陈家,她一锅窝头吃几天,发霉长绿毛了也得吃干净。日本鬼子侵略中国之后,更不行了,只能棒子面粥、中草药果腹。她家的猫还肝儿拌窝头呢。她饿得忍不住,就偷猫食。结果被发现了,养母把大拇指伸进她嘴里抠腮帮子,肉都抠没了。同院儿的邻居看不过去,向警察告发了她的养母。在去法庭的路上,养母威胁道:“别说实话,说实话他们就留下你了,把你脑袋割下来,泡大药缸子里做药材。要是不说实话,回来我给你买包子吃。”她真信,吓得什么也不敢说。因为没有口供,只得回家重审。借着等侯听审的时机,养母就把她卖给第二家了。
  第二家原本只有老两口,主妇刚死了丈夫,妹妹在她家做伴。谁知,妹妹头晚上做了个梦。“姐姐,我梦见狐仙太爷领着她进门来了,穿着白鞋。丧家!我姐夫刚死了,你收养她,你要再死了呢?”于是,不出一个礼拜,她又被卖了。
  这一次,她被卖到一家大烟馆当童养媳。不到6岁的年纪,她就得学着烧烟、干杂活。可她学不会烧烟,挨了不少打。住了20多天,脱袜换鞋时,她那残缺的脚丫子被发现了。“咱不能要个残疾孩子啊”,于是,她又被转手卖掉了。
  最后,她被辗转数手到了一户在天津卖包子的河北人家。在这里,她安顿下来,有了张姓。
  生活依旧贫苦,她9岁便挪动这残疾的双脚到煤矿挖煤,后来又进入日本人在天津开的恒大烟草厂当童工,负责木箱包装,直到14岁。长时间繁重的工作让幼小的她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如今双腿肿胀不堪,腿脚不便,只能深居简出。
  
  共产党来了,宛如新生
  
  童年的磨难,并没有掩盖张振华的过人天资。她喜欢读院儿里小孩儿的小人书,连蒙带猜地认识了不少字。后来上了半年免费的扫盲班。8岁那年,警察上门要求家长必须送孩子上学,入学试一考,她就直接去了四年级,算是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正式教育。
  她喜欢剑侠小说,《岳飞传》《花木兰传奇》更是看得如痴如醉。1945年,共产党来到她身边,她参加了游击队的革命工作,后来在解放区做教员,边学边教,一到六年级包圆了,还被评为了全县模范教师呢。入党时,组织了解她的思想。“你最想做什么?”“打日本鬼子!”“日本投降了呢?”“打蒋介石吧。”“蒋介石要完蛋了呢?”“我要找个山明水秀的地方,读书,当剑客!”大伙都乐了。
  1946年5月13日,张振华加入了向往已久的共产党。“是党让我重新活过来了!”她把5月13日定为了自己的生日。
  1949年,成长为华北军区司令部政治干事的张振华随部队到北京“进城解放”了。很快,她迎来了自己的美好姻缘。
  1950年,三叉神经痛的张振华住进了部队医院,在这里她认识了一个挨了枪子儿的卧底公安。小伙子曾经在破获美国间谍阴谋“炮轰天安门”案件中立功受奖。这天,他押着特务往公安局送,狡猾的特务谎称上厕所,他左等右等不见人出来,进去一瞧,特务掏出事先藏在厕所里的枪,给他一枪就跑,他忍痛去追,摔个大跟斗,被送到了医院(特务被路口值勤的警察擒获)。
  小伙子战功赫赫,又英俊神武,对张振华有意思,但是张振华压根儿瞧不上。“病号饭是大馒头配猪肉白菜,他看哪个碗里肉多挑哪个。我腻味他。”小伙子不气馁,出院后直接找到张振华的单位,组织一了解,小伙子人不错,做做工作吧,两人这才成了。这就样,两个同样苦出身、同样善良的人,走到了一起,携手度过了人生的无数风雨。
  1951年,张振华迎来了人生的另一场磨难。当时,她已有4个月的身孕,开会回来,从解放牌大卡车车厢下来时,由于没有脚趾头,重心不稳,地面又是凹凸不平的石块路,不小心摔倒了。这一摔,已成型的男胎没了。若干年后,她又怀孕了,但这次是宫外孕,胎儿没保住,连子宫都被摘除了。命运残酷地剥夺了她成为母亲的权利。而悲痛过后的夫妻,心贴得更紧了。
  幸运的是,他们的工作都干得有声有色。曾经在新中国成立游行庆典上带队的张振华,被我们缴获的来自美日等国的炮弹刺激了,她梦想着能为祖国建造自己的炮弹。她软泡硬磨了4年,组织终于肯送她去天津上学了。1957年毕业后,学习成绩优异的她,被保送到北京工业学院。正在为理想的渐渐实现而振奋不巳时,她却因为查出高血压没能通过体检。她苦苦哀求,连查七次,都没有过关。梦想破灭后,她被天津市统战部留下了,后来被派去领导天津市第三文化宫,文化宫很快就评上了全国先进单位。
  与此同时,夫妻分居的问题摆在这对夫妻面前,北京市公安局连发5次调令,天津方面都不放人。就在两人以为就这么牛郎织女一辈子时,事情有了转机,张振华被调到北京市文化局,兢兢业业地从农展馆新华书店的头,一直做到了北京市新华书店负责人。1986年,她光荣离休。
  
  心系祖国的未来
  
  离休后,志同道合的夫妻俩把精力都倾注在了慈善事业上。他们把大部分退休金都捐给了各种公益活动,仅留小部分供生活支出。2001年4月份,老伴故去了,张振华对慈善事业更加专注了。“没家没业的,我要钱干什么?”对自己的善举,她总是轻描淡写。
  她独居在当年分配却无钱买下的小屋里,将3000元的退休金细细地计划着,一部分寄给老伴在老家的亲人,一部分应付日常开支,剩下的都捐了出去。其中向北京希望工程,她每年就要固定捐出13000元!数年来,已逾10万,先后资助了35名北京地区的贫困学生。尽管她总说自己脑子不好使,可提起这35个孩子,她可算得上如数家珍。孩子们有学习压力,不能常来看她,她也不介意。此外,她也心系灾区,内蒙古雪灾、印度洋海啸、汶川大地震……哪里有灾难,她那爱的暖流就流向哪里。
  要知道,承载这爱心的,是一位患有大面积脑梗、帕金森症、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视神经萎缩几近失明、风湿性关节炎重病、动过三次开颅手术、小手术不断的78岁高龄的孤残老人!
  张振华并不知道自己捐出去了多少钱,性格倔强的她说得很实在:“看病买药我不买那进口药,那个贵,我吃中药就成,这样还能省下不少,给孩子们读书用吧,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党、为国家作贡献,多好啊!”
  不由得想起,曾经的一段岁月中,张振华受到了政治冲击。表面上她很坚强,却忍不住在私底下大哭。哭完了,她赶公交车回家,正好遇到另一位也在等车的领导。他偷偷地竖起了大拇指,说:“张振华,你是这样的!注意身体!”几十年过去了,我也想堂堂正正地竖起大拇指,说:“张振华,好样的!”
  
  编辑 任 娟

相关热词搜索:爱不 孤独 张振华 张振华:有爱不孤独 爱与孤独 爱是孤独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