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阳:一个佩玉的商人君子_君子佩玉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如今的玉雕大师却凤毛麟角,王朝阳必是其中一个。只要这么说起,他总会腼腆地笑,不拒绝,不接受,只顾摆出他刚雕琢完工的玉器,用作品说话。   王朝阳的玉器全靠手工精雕细琢,在近年的“神工奖”“百花杯”和“天工奖”等业内公认的最具专业性的玉雕大赛中,他的作品拿奖拿到手软。他给每个作品都赋予了诗一样的名字:“幽香”“一帘幽梦”“童趣”“出水芙蓉”“伫望”等。王朝阳单枪匹马一个人奋斗,逐渐得到了国家的认可,除了拥有国家颁发的“国家高级工艺师”证书,他还担任亚洲珠宝联合会翡翠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
  人们总用玉来比喻人的德性,“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说的就是这类品德。王朝阳就是如此,身上佩戴喜欢的玉器,堂堂正正做事,规规矩矩做人。他授徒数十人,只为将手艺传承下去,他还将在云南的公司开到了北京,他想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玉雕的美丽和斑斓,认识到像他这样坚守一门手艺的价值。
  
  浮躁乱象我自静
  如今的中国玉器市场发展缓慢,王朝阳说社会太浮躁,让大家静静去欣赏一件玉器,是很困难的事情。他带我走进他在北京的工作室,任凭我这个对玉器知识没有多少功底的人问来问去。他耐心作答,始终微笑着,没有一点儿烦躁。
  我说,您这种处躁不惊的心态是怎么磨出来的呢?
  王朝阳又笑了,他觉得跟玉相处了几十年,性子上也有了玉的沉稳,浮躁乱象我自静。那些温润的玉石翡翠,手一触,就通了灵性,窗外的浮华世界,在他眼中都不过是云烟。这种阐述,让我感觉似跟一位仙山高人在对话,不由得多了几分敬仰。
  王朝阳工作室里摆满了玉雕作品,他说过段时间会做展览。他并没有刻意筛选,能在他的工作室里摆放的,必然是他所满意的。在中国各类行业集体陷入投资狂热的时候,玉雕翡翠行业也没有例外。“盛世珠宝,弱世黄金,现在整体价格还不错,只是精品太少,关注的人也不多。”王朝阳介绍说,他这边的玉雕翡翠作品,一件少则几十万,多则百万不等,“选好玉,就跟选对人一样,有时候需要碰。喜欢玉的人和有能力收购玉器的人,有时候不重叠。但市场就是这样,没有办法,我们只能是将东西做好,让手艺得到传承和发展。”他说得很坦诚,就像每次雕玉,他说都要袒露自己全部的内心一样。
  做事情用全部真心去应对的人,大抵都会成功吧。王朝阳在证明着这一点。
  有几件作品,王朝阳对我介绍的时候格外认真,他的眼睛里能看出自豪和骄傲。一件是一个傣族老妈妈的翡翠作品,一件是个红军军帽,还有个建国初期的“红宝书”玉雕。在王朝阳看来,他做的东西都是比较注重内涵的,或者古典,或者能对时代有一定的反映,他觉得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玉器雕像这个事儿,是个有思想的活儿,你得将那些深厚的文化底蕴融进雕刻里,不然随便拿块玉石来划拉上两刀子,就算他进了皇宫大院,也不过是个匠人。”王朝阳跟行业内的人交流时,都会说得很直接。但他也承认,这个圈子很小,交流非常少,这是个大问题,必须改进。
  对于出精品,王朝阳觉得,除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缘分。“我们见过的人,不是所有人都会成为朋友,只有有缘或者有感觉的才可以。翡翠玉器也是,你看这块材料心动了,有感觉了,读懂她了,然后去才能做好。但是很多时候找不到好材料,或者对材料没有感觉。”灵感总是会在某个时刻突然袭来,他这样解释,灵感来了,你就得赶紧抓住,不吃不喝几天几夜也要把东西做出来,“灵感有了,你做的东西也就有了灵气。”
  
  每个大师都跟勤奋是亲兄弟
  王朝阳说起话来,河南味道很浓。他笑言,这么多年,想过说“标准的普通话”,但一直说不好,就随他去了,“乡音难改嘛,我是正宗的河南南阳人。”
  这个南阳人出生在1971年,父亲是一位中学美术老师。受父亲影响,王朝阳从小就对绘画和雕刻相当迷恋。父亲看出了王朝阳的兴趣,1987年,父亲将初中刚毕业的王朝阳送到石佛寺学习玉雕,并由此北上京城,拜师玉雕大师吕坤学习深造。王朝阳在吕坤弟子里学习极为用功,从问料到构思,从画货到下刀,每个环节都自己要求严苛。面对这样的弟子,吕坤当然会将全部本事毫无保留地传授。一年半后,王朝阳身怀绝技回家。
  年轻气盛的王朝阳承包了一个玉雕车间来创业,然而因为对市场的陌生,创业失败,还欠下十几万元债务。走投无路之际,他来到了玉雕的重要产地瑞丽碰运气。面对瑞丽珠宝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玉石材料,王朝阳认定自己来对了,他浑身又充满了干劲儿,再次创业。
  然而1997年的金融危机让珠宝市场也陷入萧条,王朝阳为了维持玉雕作坊,每天骑着一辆花30块钱买的破自行车到处看玉石,希望用自己独到精准的眼光选一些物美价廉的材料。那段时间的经历,他用了一句话带过:“没日没夜,拼命,没人比我更勤奋,这是后面十几年最大的财富。”开阔的视野帮了他,在全行业普遍传统保守的时候,王朝阳选择了做有特色的玉器,所谓创新,所谓成功,可能就是观念转变的那么一刹那。
  1999年,王朝阳无意间看到一块红黄相间的双色毛料,质地一般,但王朝阳觉得色彩对自己胃口,就用500块钱买了下来。他觉得这块石头可以做一尊长眉罗汉,构思了几天,就开始动工。玉石的白色雕刻罗汉四肢,红黄色雕刻罗汉的法器和袈裟。就是这个“化腐朽为神奇”的作品,一经问世,业内都对王朝阳竖起了大拇指,一位珠宝商人更是以6万块钱爽快地买走。王朝阳尝到了甜头,他又相继推出了“济公戏蟋蟀”“相看两不厌”等数件有影响力的作品。王朝阳的名字从此和“巧夺天工”等词语挂上了钩,获奖不断,年少的天才终于露出了该有的峥嵘。2004年,王朝阳用别人不屑一顾的黑白杂色毛料雕刻了一套(5件)神态各异的斑点狗,取名“喜怒哀乐愁”,一举夺得中国云南国际珠宝玉石博览交易会金奖,王朝阳彻底成为玉雕工艺圈的领军人物。
  而今,王朝阳也有了自己的数十名徒弟,他会不断回想自己的“勤奋”过去,于是会更加严苛对待弟子。他只想着,让自己的玉雕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要比我强,要比我好,除了勤奋,还有那么一点儿天分,没什么别的捷径。”
  
  单纯作为男人的王朝阳
  王朝阳手上戴着一块墨玉做的戒指,上面刻着一条龙。他希望把心中所向往的希望的东西通过玉表现出来。而说到龙,他觉得龙带有一种霸气,也是中国的一个图腾,比较个性。
  然而即便他如此解释,生活中的王朝阳却是完全“不霸气”的性格:看上去和善,说话沉稳,一字一句,轻柔却有力。王朝阳说,都是被这些玉给“折腾”的,相处得久了,不免有了玉的性格,整个人跟着踏实下来了。
  他平时会看一些书来刺激灵感,有时候看到某句话,稍微经过指引就能迸发出很好的创意,这样的汲取必不可少。他的作品,少则需要几天,多则需要几年,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有时候做了几个月的东西,做着做着激情没了,做不下去了,也是经常发生的情况。这个时候,多读书,是最好的办法。
  当然,还有与朋友交流。王朝阳将之前的“奇巧轩工作室”搬来北京发展,专门在大望路成立了个王朝阳工作室,这也成了他跟朋友们的据点。一帮兄弟就玉器的话题边喝茶边海聊,对于王朝阳来说,是莫大的享受。
  他的享受还有看玉。俗语说,“灯下看玉,月下看美人。”累了一天,晚上在灯下把玩玉石,灯光映衬下看着玉石中流动的色彩,王朝阳会觉得无比舒爽。他的夫人同样喜欢玉,两人1991年在北京学艺时认识,这么多年一直相濡以沫。夫人做玉器中的抛光环节,王朝阳做雕刻,夫人有时候会给他提一些中肯的建议,王朝阳觉得这种状态最好,“算是夫妻档吧。”而他的两个女儿已经上初中,说到天伦之乐,他的眼睛里是玉一样的温柔。
  然而他也有忧愁。这是个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业,要想做好,必须手工,不能流水线,而整个行业人员太少,素质不高,跟时代有些脱节。“但我做的还是很超前的,这是大家公认的,只是整个环境,还需要加油。”虽然上过小崔的“小崔说事”,做了一期“点石成金”,可他并不看重这些外在的荣誉。“荣誉都是瞎胡闹,无所谓,最重要的就是做出来有追求的有影响力的东西,媒体采访多耽误时间呀。”说到这些,他眼瞅着一件未经雕琢的玉器材料,已然陷入了构思。
  编辑/麻 雯mawen214@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佩玉 君子 商人 王朝阳:一个佩玉的商人君子 王朝阳 王朝阳个人资料简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