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伟的“十年功”] 何云伟年收入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相声《改行》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今晚的表演者何云伟却不足30,他一袭长袍站在台上有板有眼地唱着梨花落卖切糕,唱着河北梆子卖小金鱼,柳活儿耍得像模像样,台下8岁到80岁的观众都笑了。
  这是一个视觉时代,对于单靠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和一张嘴来赚取掌声的相声演员来说,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2011年和搭档李菁登上春晚以后,何云伟似乎也赶起了“跨界”的时髦,又忙着拍起了电影,可对于何云伟来说,最重要的仍然是相声。
  
  比传统更新潮一点
  坐在星夜相声会馆在北京之夜剧场的观众席上,你会发现身边不少年轻的面孔,听到开怀之处,不少稚气未脱的孩子也跟着哈哈大笑。何云伟和他的伙伴们说的大部分都是传统的相声段子,时代虽然不同了,“笑”果依然不减。
  成立还不到1年的星夜相声会馆仍然是以改编经典的传统段子为主。何云伟认为,每一段相声的产生都来之不易,需要在观众那里一次次地尝试和调整,而很多老段子是前辈们在一次又一次演出中试出来的精品,整体的框架、构造包袱的结构已经非常成熟,在熟练以后只需稍加改动就能逗乐观众。
  然而,对于何云伟来说,难就难在“稍加改动”。“肯定得根据当今的时代特点进行一些创新,如果只是一味地模仿,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在剧场外的一间休息室里,何云伟坦言相告,“但我说相声这么多年,越说越不敢说,越改越谨慎。前人的作品已经很优秀,不可亵渎,既要保持相声原有的风格,又要有当今的时代特点,这无异于戴着镣铐跳舞。”
  如今正是相声热潮爆发的时期,京城大大小小的相声会馆和俱乐部多达20多家,一拨拨兴起的年轻演员一个比一个放得开。生动的舞蹈、活泼的音效、各种新潮的元素加进来,相声也开始变得眼花缭乱起来。何云伟不是放不开,从台上下来之前,他也牵着曲腿缩手的搭档李菁在台上遛了几圈,但相比之下,何云伟却更尊重传统的“拘谨”。他认为,百花齐放是好事,既然是相声,最好还是少加一些不是相声技巧的东西。为了将继承的功课做好,何云伟在演出前人的作品之前,都会反复将作品听好几天。“要继承传统又要追求变革,两者之间既有矛盾也没有矛盾,当年侯先生也曾遇到过同样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大家不听京剧了就不去学。丢失传统是国人的悲哀。”
  这样一来,形式上的继承大于创新,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包袱的创新上。“跨界”正是何云伟寻求创新的方式,从电影《神奇侠侣》到《疯狂办公室》,再到《房不胜防》,虽然不一定都是大角色,但由他参演的电影却是一部接着一部。实际上,在影视方面,何云伟并无野心,“拍电影也好,主持也好,其实也是希望从其他的行业里积累经验,我一直想尝试将我在拍戏和主持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变成相声里的包袱。”
  
  不把相声当“玩意儿”
  “过去人们把相声称作‘玩意儿’……你是玩意儿吗?”这本是何云伟在台上的一句调侃,听来像是玩笑,细想又值得深究。
  说了10多年相声,何云伟从来就没有把这门艺术当成一个“玩意儿”。从上小学时和一个同学搭档说第一个相声《灯谜》,到17岁时参加“春雷杯”曲艺大赛,再到后来专门从事相声行业,他始终保持着谨慎。
  2002年何云伟开始在德云社演出,当时的德云社还叫北京相声大会,开张的头3天,牵头的郭德纲从天津请来相声演员捧场,但最开始的情况却是台上火爆台下冷。3天以后,由于卖出的票钱连成本都不够,演员尽数离去,只留下郭德纲、张文顺、李菁和自己。没有人知道他们,但4个人也还是有板有眼地坚持。尽管生意冷清,整个相声大会已经处于半停滞状态,几个人仍然轮番坚持着撑着场子。一张票卖20块钱,最难的时候,除去剧场的分成,一个人一个月才50块钱。冬天没有暖气,大家就在后台放一个电暖气,上场之前就凑在那里烤烤脚。在广德楼的演出持续到2003年就遭遇了“非典”,之前断断续续的演出也无以为继,小半年的空闲时间让何云伟感觉无比漫长。终究还是放不下,几个人四处打听剧场也没能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最后在潘家园鱼市的一个铁皮棚子里,大家又重新开工。那个地方冬不暖、夏不凉,下雨天雨点就噼里啪啦地拍在铁皮的房顶上,环境不好,又四处打游击,观众自然是冷冷清清。即使是那样,何云伟对待每一段相声都慎之又慎,准备说一段前辈的传统相声之前,不反复听三五天绝不登台。
  2004年初,北京相声大会改名为德云社,并进驻天桥乐,刚进场的时候一天也就二三十个客人,靠着一点点的坚持才逐渐累积了人气。2005年初的一天,大家发现全场400多个座位全部坐满,剧场后面还出现了站着的人。2005年年底,苦苦坚持的何云伟和李菁获得了北京电视台一个相声大赛的专业组一等奖,得到媒体的关注。很快,德云社的火爆让他们有些始料未及,20元一张的门票后来也涨到了60元,抢票的人甚至打碎了售票室的窗户。也是从那时候起,何云伟有了自己的粉丝。
  
  苦行僧似的艺术路
  尽管在相声领域已经小有名气,说起这条艺术之路,何云伟还是觉得很不容易。半个多世纪以来,相声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些起起落落,从解放前的红火到“文革”时期的沉寂,再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红火,继而又是一段沉寂,直到2000年后才又重新兴旺起来。“五年以后相声还会不会火,我都不敢下结论。”说起前途,何云伟依然不见得自信:“相声行业是一个前途暗淡的行业,相声职业是很难看到光明的,因为实在是太难了。”
  台缘和人缘对一个相声演员来说很重要,有了台缘之后还要经过说学逗唱地艰难学习。然而,即使各种条件你都具备,要走出来让观众认识你还是很难。从开始学相声到2005年小有名气,何云伟经历了超过五年的时间,在德云社的相当一段时间,他都是半学徒的身份。正是因为自己的喜欢,才熬过了那一段没有掌声、没有观众,也没有收入的时期。“是不是真正喜欢,这一点非常重要。”何云伟说,自己在业余时间也义务给一些相声爱好者教相声,“现在的人都是什么红火做什么,能够真正喜欢相声的人太难得了。”
  今年,何云伟和李菁牵头的星夜相声会馆又开始张罗着国外的巡演,准备将中国的传统相声艺术带出国门。从红透全国到走向世界,这是当年未曾想过的。说起自己目前的人气,何云伟显得格外理性:“很多人红了两三天就被人遗忘了,而侯宝林、马三立他们到了八九十岁还很红,靠的是功力。我还很年轻,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是有一点,不管将来相声火还是不火,不管相声这个职业是多么的难,我都会坚持走下去。”
  (编辑  任涓)
   woshirenjuan@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何云伟 何云伟的“十年功” 何云伟的十年功 北京 何云伟的十年功 免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