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李光耀” 华西村是个大骗局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在江苏省江阴市,有一个只有0.96平方公里(正好是中国国土面积的千万分之一)的小村子,被国内外媒体称为“中国的新加坡”;而这个村年近八旬的原党委书记被形容为“那里的李光耀”。近年来,这个江南小村的年销售收入都在100亿元以上,2005年突破了300亿元!村里最穷的一位村民的个人财产也达到了30万元。这个村本土村民只有1000多人,而全国各地来这个村工作的却有8000多人,每天平均有近1万人到这个村参观游览。这个村就是有“天下第一村”之誉的华西村,在这个村当了40多年“掌门人”的人叫吴仁宝……
  
  华西崛起
  
  华西村并非生来就是天堂福地,有一首民谣曾在华西村四邻流传了很久:“……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
  上个世纪50年代,吴仁宝出任华西村前身的23大队党支部书记;1961年,华西村正式组建,12个小自然村落,破破烂烂,茅草房,泥垛墙,羊肠小道弯弯曲曲,七高八低的田地落差数米,人均欠债1500元……这就是当时华西村的真实写照。
  面对贫穷,吴仁宝最真切的感爱和最强烈的愿望就是带领乡亲们改天换地。
  在一次别出心裁的“寻开心”青年社员大会上,吴仁宝高扬起嗓门,说:“我不相信华西村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今天我们改天换地的战斗确实比别人苦出几倍,可明天我们华西村就会比别人好出几倍。那时候,我们华西村就会有成群送上门的好姑娘!你们说是不是啊?”“是――”小伙子们被吴仁宝说得眉飞色舞。
  到60年代末,华西村依靠一个“小五金”厂和一台小磨坊,便积累了100多万固定资产和100多万现金存款。而此时的华西村村民们也全部搬进了大队统一盖建的新瓦房,并且家家有存款。从这时候起,外村姑娘嫁华西村甚至小伙子“倒插门”来华西的风潮一直延至今日。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的农村经历着一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之际,此时的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已经傲然于中国大地。
  1985年8月19日,南京,雨花台,细雨蒙蒙中,100多位神情肃穆、列队整齐的农民,紧握拳头,面对革命先烈纪念碑,个个庄严宣誓:“苍天在上,大地作证,我们华西人要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决心苦战3年,目标1亿……”尽管雨水打湿了每一个宣誓人的脸,但人们还是认出了领头宣誓的那个年长者,他就是吴仁宝。
   “搞建设,就得拿出革命先烈那种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从今起,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押上身家性命,来保证华西三年内实现‘三化三园亿元村’的目标。拿笔来――”南京雨花台宣誓回村后,吴仁宝第一个在干部责任保证书上重重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签名,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知道:责任保证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在“亿元村”的奋斗中如果目标没有实现,他们的家产将全部归公!
  这是不同一般的农民革命,革命就是如此悲壮!
  从那年起,每年华西村党员干部都得在村民面前“签字画押”一次。正是这种豁出去的拼命精神,华西有了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直线上进的局面。
  三年过去后,吴仁宝领导下的华西村的田野里果然像变戏法似的矗立起了一座座既绿化又环保的大型工厂,年产值超过预期,达10106万元。
  “亿元村”的目标实现,华西再度成为全国农业战线最光彩夺目的旗帜!成了闻名全国的“天下第一村”!
  
  这年吴仁宝60岁。可他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谁也无法将“老人”的标签贴在他身上。
  
  华西开拓
  
  “闷声大发财。”江泽民同志十分欣赏吴仁宝和华西村的致富之道,曾这样形容。而吴仁宝坦言:这“闷声”中常有惊涛骇浪。
  90年代末期,华西村的发展如日中天,一个更大的宏伟设想在华西村的年轻一代管理者中间开始酝酿起来。“老书记,我们华西村应该集中优势企业,争取上市!”向吴仁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当时主政华西工业生产的吴协东,他是老书记的大儿子。
  吴仁宝瞪大了眼睛,目光带着少有的疑问,盯着大儿子,也盯着其他村干部:“你们论证了?”做事稳重的吴仁宝深知,上市是喜事而非难事,但上市弄不好可能就是最大的难事。
  “论证了。凭我们华西村目前的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上市是一条必经之路;而通过上市,正好能促进我们的企业在这方面得到完善……”
  吴仁宝抬头扫了一眼自己的部下:“我考虑考虑。”吴仁宝紧锁眉头,神情凝重地起身离开了众村干部。
  最后开会表决:11人举手赞成,1人反对,反对者正是吴仁宝。但是几天之后,吴仁宝一改前些天严肃的神情,微笑着说:“我宣布:华西企业,要真正走出田野,必须要上市!”
  1999年8月10日,这个日子对华西村来说具有历史意义。当掌声和钟声响彻深圳交易所的那一刻,世界金融市场上迎来了一个令10亿中国农民感到自豪的新客人,它就是代码为“000936”的华西村股票上市成功:3500万股的挂牌价8.3元,当日收盘时涨至21元!
  吴仁宝日后坦言:面对一些风险大的难事,做领导的就得有勇气去担当,这是一个共产党人能否为人民谋幸福谋富裕的起码素质。
  早在80年代,当华西村已经开始富裕起来时,吴仁宝就教育自己的干部和村民时刻不要忘记把幸福的阳光与温暖播撒到周边的左邻右舍,而这也是他在近十年间忠实履行“执政为民”和追求“共同富裕”的一种新境界、新视野的实践过程。
  然而,让前进、华明和三余巷、泾浜等周边村发生根本变化的,还是2001年在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一分五统”的大华西概念之后。
  华西在“一分五统”的引领下,短短几年时间里,一下“扩容”到了今天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下辖16个村级单位,人口也增至30000多人。
  华西村在吴仁宝的倡导下,始终信守“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是富”的理念,尽其所能地为“边少穷”地区帮困扶贫,功绩卓著。
  
  10多年来,在吴仁宝的倾心努力下,华西在外域建立的“华西村”已经不下10个,帮助西部10万人脱贫和1万人奔小康的目标也早已实现。然而吴仁宝和华西人帮扶的脚步从未停止,一个个具有“吴仁宝模式”的“华西村”在宁夏、黑龙江、江西等地遍地开花。
  
  华西交班
  
  2003年,对华西村来说,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曾放言干到80岁才退休的吴仁宝,在2003年7月5日提前四年交出了自己的权力之棒。一个月以来,退休的吴仁宝给中外媒体准备了一道盛宴,华西建村以来没有一件事情能像吴仁宝退休一样,如此高密度地夺取媒体的“眼球”。
  退休本是寻常人的寻常事,年逾古稀的吴仁宝的退休之所以不同寻常,盖因他是一位不寻常的人。
  过去的30多年里,吴仁宝的故事,就像大寨的陈永贵一样离奇。虽然最高官衔为县委书记的吴仁宝,与官居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不可同日而语。但,一介农民,能在政治风浪中,凭借超凡的政治智慧,以及近乎与生俱来的企业家天分,历数十年而不倒,将红旗从政治挂帅的时代,打到经济挂帅的时代,且为华西夺得“天下第一村”的美誉,这,对于一个只念过三年私塾的农民来说,无论如何,是个奇迹。
  一位熟悉华西历史的社会学家说,他的告别,之于华西,无异于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吴领导华西村近半个世纪,他的存在,犹如华西金塔,不但是形象的,还是抽象的,纪念碑一样树立在华西人的脑海里。
  吴仁宝的退休,是一个强人的自主选择。没有谁叫他退,“上面的领导”都支持他,个别“上面的领导”甚至说,依照吴的身体状态,“可以活到120岁,干到100岁”。然而,吴认为他应该趁当下脑子还不算太糊涂的时候退,等到脑子不太清爽的时候,可能会说错话,也可能会影响华西。
  
  更为重要的是,吴仁宝觉得,接班人已经成熟。而对于自己的四儿子吴协恩全票当选为华西村新一届党委书记,成为华西新一代领军人物。吴仁宝恳切地说:“并不因为他是我的儿子,而是他懂管理、会经营,近几年为华西创造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
   而今,已有50余年党龄、年近80的吴仁宝依然声音响亮、步子匆匆、干劲不减,他把华西的大权交给继任后,说自己现在的任务是:争取活到100岁,再为党和人民做点事。
  我们祝愿这位老人永葆革命青春,也祝愿他亲手举起的华西旗帜永远地高高飘扬……
  
  ■相关链接
  吴仁宝精彩语录赏读
  
   吴仁宝: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我:“有人认为‘华西村’3个字值20亿元、30亿元,也有人认为是50亿元、100亿元,您认为这3个字值多少亿?”我回答:“今后可能是1000亿元,也可能是一文不值!
   点 评:这是吴仁宝对“质量有价,信誉无价”的阐释,也是他对危机感的表述。
   吴仁宝:人们常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还不够。华西提倡的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
  
   点 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有福民享,有难官当”一语中的。
   吴仁宝:现在,社会上买官、卖官的事情确实不少。华西也“买官”、“卖官”。像新村民杨永昌,花10万元买了华西户口,还把200多万元的私有资产转为集体资产。2002年,他为华西创造了250万元的效益,2003年完成500万元。他当选为村党委副书记,他是用750万元买了华西的“官”。
   点评:华西特殊的“买官”、“卖官”,渗透的是彻底的用人看奉献、讲能力的原则。
   吴仁宝:什么叫社会主义,一句话,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什么叫共产主义?全人类幸福就叫共产主义。华西幸福有三条土标准: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
   点 评:美国游客来华西参观时说:“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要!”可见,吴仁宝的观点是超越了国界的。

相关热词搜索:李光耀 第一村 天下 吴仁宝:“天下第一村”的“李光耀” 吴仁宝天下第一村带头人 天下第一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