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枪证 [《毛泽东的“持枪证”》等]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毛泽东的“持枪证”      在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珍藏有一本特别显目的毛泽东“持枪证”,它记录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毛泽东第一次摸枪,是在湖南新军当普通列兵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湖南是第一个响应的省份。当时毛泽东在湘乡驻省中学就读,受革命党人来校演讲的鼓舞,参加了一支学生革命军。后来他又参加了正规军,被编入新军第25混成协第50标第1营左队,配发了一支“汉阳造”枪,编号为8341号。由此,毛泽东第一次学会了打枪,也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枪号,并终生没有忘记它。解放后,此枪号作了中央警卫团的番号,借指“党指挥枪”的含义。
  解放初期,鉴于当时的特殊环境,1950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杨尚昆,按规定给毛泽东签发了一本《持枪证》,编号为“甲字第一号”。证中填写的有关栏目如下:姓名:毛泽东;照片:毛泽东像;年龄:57岁:性别:男;部别:中央人民政府;职别:主席;“注意”栏目中注明:“本区门卫,检验放行。机密证件,随身携带。如有遗失,绝不补发”。但实际上当时并未给毛泽东配枪,这本“持枪证”最后回归韶山故里珍藏。(摘自《上海老年报》,刘汉琴 文)
  
  民国时的公务员考试
  
  1927年国民党政府定都南京后,即推行孙中山先生的“五院”分权制度。当时考试院为“五院”之一。
  国民党政府视各级官吏为办理国家公务的人员,亦即“公务员”,并于1933年制订了《公务员任用法》,相关的选拔考试则称为“公务员考试”。在考试院举行的公务员考试中,以高等文官考试最为重要。它又称“高考”每两年举行一次,应考者须为大学毕业生,经考试及格便可取得中级官员(荐任官)资格。而荐任官中最低一级的科长,抗战之前也有180元月薪,以当时的物价,单身汉每月仅需10元即可温饱。
  “高考”共有三试:第一试为甑录试,考试科目有国文、总理遗教、中国历史等:第二试为正试,考专业科目,如行政法、地方自治概要等;第三试为口试。“三试”依次进行,第一试及格者方能参加第二试,以此类推。试毕发榜,“黄榜”用白绢泥金制成,由主考官用朱笔在最优者的姓名上点上一笔,是为“榜首”――第一名,等同于古代的状元。
  第一届“高考”的榜首是25岁的朱雷章,其“中国近代史”考卷得了一百分,试题由主考官、考试院长戴季陶亲自拟定,戴季陶在其考卷上用朱笔浓圈密点大为赏识。发榜时,戴季陶特将朱雷章提拔为监察委员,相当于厅长一级的高等官员。发榜后,由戴季陶亲自主持“授证典礼”。
  经文官考试而担任官员者,被视为“正途出身”。据统计,1949年前参加高等文官考试合格者约有5000余人,他们大多学问较好,办事认真,对当时的官场风气有所改良。(摘自《上海老年报》,拂晓/文)
  
  第一个日本俘虏是怎么被抓获的
  
  由于受“武士道”精神的毒害,抗日战争开始后的很长时间里,数万名日军战死,居然无一被俘。
  平型关大捷后,115师一分为二。林彪率主力南下支援娘子关方面友军,聂荣臻则率领师独立团、骑兵营、343旅的2个连留下开辟晋察冀根据地。此时,日军第20师团已突破晋东门户娘子关,并于1937年11月4日拂晓由平定直扑榆次,企图直下太原,结果一头撞进了从五台山南下的115师在昔阳县西广阳地区的伏击圈。伏击圈是林彪在拂晓前部署的,具体分工是:685团由旅长陈光和团长杨得志带领,负责堵截,686团由旅参谋长陈士榘指挥,负责歼灭伏击圈内日军。
  当夜幕降临时,战斗已基本结束,686团共歼敌500人以上,在向林彪汇报了战况后,陈士榘让团长李天佑将指挥所移进了广阳镇。此时,镇内还有不少残敌在负隅顽抗。陈士榘进入镇子,听到零星的枪声后,又一次激起了他抓俘虏的强烈愿望。顺着枪声,他来到了一个小院门口,看到已有不少战士将院子团团围住,问:“有多少鬼子?”“报告参谋长,就一个,钻进了院子。”陈士榘说:“抓活的。”他侧身闪进院门,用剐剐学会的日语喊道:“缴枪不杀,宽待日本俘虏。”“明白明白的……”屋里传来生硬的中国话,声音充满了恐惧。陈士榘一脚踹开房门,只见鬼子站在一个粮食筐里动弹不得,看来挣扎了好一阵,累得汗水把军衣都浸透了。陈士榘费了好大劲才将那名日本兵拖出筐。
  这是八路军捉到的第一个日本俘虏。经审讯,这名俘虏是日军第20师团第79联队辎重兵军曹加藤幸夫。(摘自《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金汕 文)
  
  张闻天三让总书记
  
  在红军万里长征的途中,中共中央在特殊环境中产生了一位总负责人――张闻天。他在长征途中“三让总书记”,显示出不计个人名利的坦荡胸怀。
  1935年2月上旬,红军长征到达云南扎西。2月5日,在一个“鸡鸣三省”的小村子里宿营后,中央常委重新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担任总负责(当时有人也称为总书记)。
  张闻天从年轻时起就喜好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不长于处理琐事。他被推为总负责人之后,一再感到并不完全适合于领袖地位,希望毛泽东担任总书记。毛泽东以身体不好并忙于军务为由拒绝。1935年4月红军长征渡过北盘江后,中央时论要派一位中央负责人到白区工作,张闻天主动要求离职前去,结果毛泽东等人不同意,改派陈云前往。
  同年夏天红一、四方面军会师,身为政治局委员并在四方面军担任领导的张国焘伸手要权。张闻天又主动向毛泽东提出“我这个总书记的位置让给他好了”。毛泽东经过考虑说:“不行,他要抓军权,你给他做总书记,他说不定还不满意,但真让他坐上这个宝座,可又麻烦了。”
  张闻天的信条是,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他在绝大多数场合都采纳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几次开玩笑说:“洛甫,你是‘明君’,开明之君。”(摘自《辉煌历史:重解长征之谜》,徐焰马祥林 文)
  
  李宗仁临终赠酒
  
  1969年1月26日,在病危中,李宗仁对尹冰彦和胡友松说:“我的日子不会再有多久了。我能够回来死在自己的国家里,这是了我一件最大的心愿。”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回来以后,本想在台湾问题上,做点工作――还没来得及向周总理提出,现在什么都来不及了。台湾总是要统一的,可惜我看不见了。这是我没有了却的一桩心事。那些书,送给广西图书馆。书画送给政府。那几瓶酒送给毛主席、周总理吧!”
  他那几瓶酒是颇有来头的。其中大部分是法国白兰地和英国威士忌,都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了。仅在他手中就保存有几十年之久,一直舍不得喝。酒瓶上都有历代专家鉴定的签字和有收 藏家的签名封条。这种酒可以入药,非常名贵。
  李宗仁于1969年1月30日午夜12时逝世,享年78岁。(摘自《旧闻周刊》,何保平 文)
  
  叶挺出狱后的第一件事
  
  抗战胜利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蒋介石举行和谈,先后签订了《会议纪要》和《停战协定》,其中有释放叶挺、廖承志的内容。
  1946年3月4日下午,叶挺恢复自由,叶挺释放前夕,国民党军统局少将沈醉何叶挺:“军长,您出狱之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什么?”叶挺说:“我出狱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3月5日,叶挺致电中共中央:
  毛泽东同志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我已于昨晚出狱,决心实现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
  
  叶挺寅微签字
  3月7日,毛泽东指示他的秘书胡乔术起草关于同意接受叶挺为中共党员的复电。胡乔术起草的电文如下:
  叶军长: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_--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党中央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党员,并致慰问与欢迎之意,
  毛泽东觉得电文不够热烈,作了修改电文如下:亲爱的叶挺同志:
  5日电悉,欣闻出狱,万众欢腾。你为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二十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兹决定接受你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员。并向你致热烈的慰问与欢迎。
  中共中央3月7日
  (摘自《北方新报》,李艮志 文)
  
  陈永贵反对“第者”
  
  1972年,陈永贵的独牛子嫌弃妻子,与一位有夫之妇私通。陈永贵非常恼火。
  他当即叫来儿子,连骂带跳,把桌子上的暖瓶抓起来摔个粉碎。儿子不服,还和老爹理论,陈永贵扑上去要揍儿子。当时在县里主持工作的李韩锁叫来一群人进行劝解,陈永贵怒火冲天,大骂:“韩锁!听我的,快去把公安叫来,抓起他来!关起他来!”干警们把陈永贵的儿子带到公安局,知道他还没吃晚饭,便给他专门做了饭,让他吃罢饭自己找个地方睡觉。没料想,陈永贵的独生子一时想不开,当夜吃了安眠药要自杀,幸好被人及时发现。
  陈永贵得知此事,气得话都说不出来。李韩锁劝他,儿子大了,不好管了,特别是个人情感的事,大人更不好干涉,由他去吧,不然将来出了事后悔都来不及了。
  陈永贵听了,叹了一口气,半晌没说话,最后流下两行老泪:“唉,就是对不住人家花妮啊(儿媳)!”(摘自《老年时报》,武宝生 文)

相关热词搜索:持枪 毛泽东 《毛泽东的“持枪证”》等 持枪证 曾给毛主席发持枪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