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

发布时间:2017-02-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篇一: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

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

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

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以下几种方法试试。

1.抓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归纳其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同。对写入的文

章应抓 “写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对写事的文章可按事情的“六

要素”来归纳。对写景和状物的文章要抓 “从哪些方面来写的”,“都有什

么特点”。

2.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有些文

章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只要将题目加以扩充就行了,如 《伟大的友谊》,就

可以用这种方法归纳:课文写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40 年,井同创造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的友谊。

3.抓重点段。一篇文章一般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段落组成,其中常有最能

突出文章重点的段落。在归纳主要内容时,就应抓住这个重点段,其它段落

只需做些简单交待即可,如 《我的战友邱少云》全文分力四段,第三段是课

文的重点段,采用此种方法归纳为: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 “三九一”高地

的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趴在火堆里一动不

动,最后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

4.抓中心句。中心句常常是文章的总起句 (总结或

总述句)或过渡句。归纳时只要抓住了这些句子,文章

的主要内容也就抓住了,如 《太阳》第二段的开头一句:“太阳虽然离

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

密切。”这句话既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是

总起句,概括讲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课文最后用 “一句话,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概括全文,总结性结尾。归纳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只需抓住这两个中心句进行归纳就行了。

怎样划分段落

段落,也称意义段、结构段、逻辑段。它是由几个意思密切相关的自然段组合适而成(有时一个自然段也是一个逻辑段)。划分段落是理解文章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手段。分段,就是把叙述同一内容的各个自然段合并为一个逻辑段。分段时,先要理清全文的顺序,找到分段的依据,然后进行分段。

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如《林海》。"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五、怎样划分段落

分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但重在分清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常见的分段方法有:

1、整体分割法。读一篇写事的文章,要搞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依此可将文章分段;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则要把事情一件一件分割开;说明事物的文章,同样要把所说明的几个方面分割开。

2、部分归并法。步骤是:第一,先给第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并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第二,把说明同一内容的邻近自然段归并成一个大段。

3、提取中心法。先抓住文章中占较多篇幅的主要内容,把这部分内容归纳为一大段,就是提取中心段。

4、标志分段法。有些文章有明显的分段标志,如有标明时间的语句,有标明地点、方位的语句,还有空行标志。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如《伟大的友谊》中的过渡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就应划归下一段,如果过渡段主要是总结上文的,也可以归上段。

六、怎样归纳段意

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要求

归纳段意一般要做到如下三条:一是准确,即要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全段的重点内容,不能用部分代替整体或用次要的代替主要的;二是简练,言简意明,不能罗嗦;三是通顺明白,不能含糊其词。

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如《小英雄雨来》第一大段有两层意思:雨来生活的环境和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第二层是主要的,可以用作全段大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七、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个字上下功夫。一篇文章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但是总会有一两个主要段落。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中。我们要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哪些段落是重要的?从而归纳出主要内容。同时还要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

首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概括文章大意必须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内容尽量完整;二是语言尽量简练。然后根据课文实际,设计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如:课文中主要人物是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等等,这些问题串联成珠后就是文章主要内容。有些老师担心这样下去学生就不会独立总结了,而我觉得这恰恰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这种能力。 我们不能只是把问题抛给学生,就坐等

结果,还要多思考一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的方法。小学生毕竟小,他们需要一些引导。

小学生的阅读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本文拟就小学阶段常见语文阅读题考察要点,题型表现方式,学生解答阅读题易失分原因,和教师如何指导训练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等方面,谈点看法。

一、常见小学语文阅读题考察要点及题型表现方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语文阅读题的解答,应该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分析判断推理表达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既有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又有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意后灵活运用的成分,是主客观性试题的结合。而考试中具体的题型又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比如词义的考试,既可以是按上下文释义,也可以是近反意词的选择与判断,还可以是词义正误的判断,还可以是关键词表达特定事物,还可以用词造句等等。

二、学生解答语文阅读题时,容易出现的失误很多,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该识记的东西记不住,缺乏较为广泛的、必需的知识积累。如对字词的音、形、义把握不住,模模糊糊,释义不准,应该掌握的作家作品,古诗古词,精彩片段没能掌握,常用短语,格言、谚语,名言,成语,词汇积累不多。修辞法,标点,说明方法等易混淆。导致解题时遇到的一些客观性试题无法做。

2、判断思路不清晰,概念不明,缺乏必要的推理能力。

例1,《穿破鞋的大学生》“那些富家子弟见他这套装束,不仅讽刺他,而且栽污他这双皮鞋是他偷来的。问题:①解释:装束、讽刺、栽污的意思。②联系上下文解释它们的意思。题意很接近,细致起来有区别。有些同学把文段的主要内容与主题思想含混,不知道文章的主题思想,还应该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在里面。有的把文章的总体结构与层次段落顺序安排混淆起来,搞不清整体和局部的联系和区别。有的对文段中的关键词、句子理解不透,前后连接不起。

3、综合概括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不强。多数学生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来准确地解题,特别是自然段意、全文内容、主题思想、作者写作特色的优点的归纳,理解浮浅。即便是有些领悟,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答案往往点到为止,要点不齐。

4、联系实际谈感想,心得、体会、收获时,许多学生要么撇掉文段内容思想,光说自己的事,要么只摘录原文句子,联系不到自己学习生活实际,使原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两张皮。

5、阅读态度问题。有些同学面对阅读题,不愿认真读原文,照着简单的题就做。有些同学做阅读题马虎了事,不愿动脑筋去想,东看一下,西看一下,完不成的题就丢。有些同学是阅读的方法和答题技巧不行,造成不当失分。

解题思路一:

先通览全文,熟悉大致内容,再带着问题到文中找答案,复杂文章再读一篇,再答题。

解题思路二:在初读文章前,就把问题默记于心,带着问题读文段,这种方法对于简单的阅读题,要节省时间些。

解题思路三:先做一些自己有把握的题,再去读原文做题。

5、教师在训练时,注意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还要对内容和形式的领会。领会是更高一级的要求,要求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与作者同观察,同体会,同情感,同组织材料,同运用语言,同表达思想。

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从小学语文升学考试改革发展的趋势看,阅读理解题的比重在逐渐加大,其中主观测试题的题量呈上升趋势。而学生在考试中该题项失分较多。往往在考试时,碰到阅读题型,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不知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乱了方寸,稀里糊涂答题,做题不完整,答题答不到点子上,本来会做的题也往往丢分,导致成绩不理想。

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篇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复习课: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东高地三小 李立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所学课文的回顾,能够总结归纳出概括叙事性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步骤及要求。

2、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运用,巩固概括叙事性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叙事性文章能抓住主要事件进行准确地概括。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温故而知新,希望能帮助你提高。

(二)梳理、归纳方法,明确要求。

1、回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2种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大多数的文章。你还记得是 哪两种方法吗?[出示课件]

——串连各段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分清主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提示:关键是要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主与次,才能概括准确)

2、明确方法,练习巩固。(写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叙事性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叙事性文章包括写事、写人两类。我们首先来看写事类文章。

3、概括写事类文章的主要内容除了以上这2种基本方法以外,还有更直接、更简单的方法吗?

——要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强调:概括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要抓住的三要素是————起因、经过、结果

4、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

—— A 语句比较通顺(不要罗嗦,尽量简洁一些、简单一些)

B 要能抓住要点进行概括。

引导:要点写到什么程度?

——事件的起因要找准、结果要点明;经过部分要找全要点。

5、明确要点与非要点。

提问: 什么样的点是要点呢?举例说说。

——要点就是这件事中不能缺少的,缺了它就不行的。如果缺少了它这件事

就说不通了、说不明白了(说不过去了)这样的点就是要点。例如:《母

爱》

提问:什么样的点不是要点呢?

——主要内容中缺了它不会有什么影响。比如,写事中也有人,在概括时涉

及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想法就不是要点,可以不说。

6、记忆内化写事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

要求:刚才我们复习了写事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及要求,你再看一看、记一记。一会儿我们按照这个来做练习。

(三)写事类文章的练习 。

1、通过练习边总结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步骤:

引导:我们练习概括短文《藏羚羊的跪拜》的主要内容。你认为我们先做什么?

——[1] 默读2-3遍(为什么要读:了解文章大意)

[2] 确定类型 (写事、写人、写景状物) 把类型标在课题旁边

2、学生按要求完成前2步。

3、 引导归纳出后面三个步骤:

[3] 列出要点

(哪几个要点:起因、经过、结果;要点要抓全、抓准)画出/列出

[4] 整理语言 (语句比较通顺,不要太罗嗦尽量简单一些)

[5] 检 查 (怎么检查:假如别人没读过这篇文章,只要读了你概括的主要内容,就能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先读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这对照原文,看是不是符合原文的内容)

4、学生按要求完成后3步。

5、通过展示学生作业进行全班交流:(生生互动)

预计问题:

[1] 太笼统,要点不全。 ....

例如:有一天早晨,藏北的一位老猎人打死了一只藏羚羊,第二天,他发现在藏羚羊的腹腔里还有一只小羚羊,他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

引导:A “跪拜求饶”(需要写吗?为什么?)

短文中明确写到藏羚羊跪拜求饶,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这是一个要点应抓住。 a 这是猎人悔恨的原因:猎人以猎杀动物为生,猎杀羚羊没什么稀奇的。之所以老猎人后悔不已,是因为老羚羊跪拜求饶他没理会。这个点不能丢,丢了就不合乎情理了。b 这是藏羚羊主要做的事:见到猎人要射杀自己从站立到跪拜求饶。c 题目:揭示了主要事件。

B “肥壮”:老猎人射杀的是一头肥壮的藏羚羊,“肥壮”也不能丢。a 肥

壮说明藏羚羊怀有小藏羚羊,这是它跪拜的原因,所以不能丢。b 正因为藏羚羊肥壮,老猎人才非杀它不可,即便跪拜求饶也没用。而且老猎人最后懊悔不已,也有对自己没意识到肥壮的藏羚羊怀有小羊的深深谴责。

应改为:(以下2种均可)

一天早晨,一位老猎人发现了一只肥壮的藏羚羊,当他要开枪时藏羚羊竟向他跪拜求饶,但是他还是开了枪。第二天,心中不安的他发现在藏羚羊的腹腔里还有一只小羚羊,老猎人悔恨不已。

一天早晨,藏北的一位老猎人射杀了一只向他跪拜求饶的肥壮的藏羚羊但当他发现藏羚羊腹腔里的一只小羚羊时,他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

[2] 语言罗嗦。 ....

例如:有一个无名无姓,以帐篷为家的猎人。一天早晨,他无情地用枪打死了 一只向他求饶的藏羚羊。但事后他难以忘怀藏羚羊跪拜时的情景。第二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藏羚羊的腹腔,惊奇地发现它的肚子里还有一只小羚羊,藏羚羊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才跪拜猎人的。这时的老猎人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

引导:A 把不是要点的内容去掉。

“有一个无名无姓,以帐篷为家的猎人。”是第1自然段的内容,简要 介绍 了一下老猎人,不是重点内容可以不要。(删去对事件也没什么影响。主要写的是猎人射杀了向它跪拜求饶的藏羚羊后感到悔恨这件事,他无名无姓与这个主要内容关系不大。)

B 使语句变得简单一些。

a 可以使用一些连接词或者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句;b重复的,

可以去掉或者换成它。

[3] 结果提前

例如:“藏羚羊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跪拜求饶”

引导: 假如我们还没读过原文,你就来读读这句话,有什么想法?符合原文内容吗?——经过中没有,老猎人当时并不知。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事情的结果部分。

6、根据交流的情况自己改一改。

7、学生把步骤抄写在卷子上

8、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其他方法。

介绍“文题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某些文章的题目直接点出了主要内 容。只要联系文章,将文题加以扩展,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比如:《藏羚羊的跪拜》一文,课题交待了中心事件,凭借它结合短文进行扩展:读题目,我们会想:藏羚羊为什么跪拜?跪拜后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的结果怎样?这样一来,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

9、小结: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很多。你觉得你用哪种方法最熟练最有把握,你就用哪种。

(四) 明确方法,练习巩固。(写人类文章)

1、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除了“串联短意、发清主次”这2种基本方法外,还有更直接、更简单的方法吗?[出示课件]

——在什么情况下,主要人物主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关于主要人物。

(1)有些文章主要人物比较明显,比如——《詹天佑》应怎样概括主要内容?

——就可以抓住在什么情况下,主要人物主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来概括。

(2)有些文章,出现了几个人物,主人公并不明显,比如:《看不见的爱》、《我看见了大海》等课文,怎么办?

i 采用一些方法辨别出主人公:

抓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揭示主旨(中心)比如:《惟一的听众》,读课文便知“惟一的听众”指的是音乐学院的老教授,因而主人公是那位老教授。概括时要抓住老教授主要做了什么。 (这是一个方法)

揣摩作者写作意图——作者在着力地塑造谁?赞美谁?那么这个人就是主人 公。比如:《我看见了大海》从题目看“我”是主人公,而且作者大量的笔墨都在描 写河子,但他是在借河子的变化赞美继父,因而主人公是继父。(这又是一个方法) 看笔墨多少——笔墨多的就是主人公。(这同样是一个方法)

★辨别出主要人物了,那次要人物做的事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还要不要?

——依情况而定。当次要人物做的事对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有影响、起作用

时就必须要。反之,就不要。

★辨别出主要人物了,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就要先提到主要人物。

——如:《我看见了大海》,主要人物是继父,“我”是次要人物。但概括时就

要把“我第一次跨出家门”、最后“能独立生活”抓住,因为河子的变化是由 于有了继父的帮助。这样更加能突出体现继父对她的爱。

ii 有些文章用了刚才的方法可能觉得主要人物还是不好确定,那怎么办?如《看不见的爱》

——在概括时,我们就分别抓住小男孩主要做了什么、妈妈主要做了什么,再将他们融合起来,从而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明确步骤。

概括写人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步骤与写事的差不多。只有一步的内容不一样,你觉得是哪步?

——列出要点:这里的要点指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主要人物主要做了什么,结

果怎样。主要人物不要辨别时,就把2个人物分别主要做了什么都抓住,

再把它们融合起来概括。

4、 练习《在金色的沙滩上》

下面的题目会对你的概括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体,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祝你成功!学生独立阅读完成

5、全班交流:

明确:这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写人的文章。

主要写的谁?——小姑娘。

预计问题:

要点没抓全。

例如:小姑娘“顶着烈日”这点要不要?

——需要。小姑娘那么辛苦地为画家看东西,这是画家送给小姑娘贝壳的原因, 而小姑娘却不要,更加体现了小姑娘的善良、守信。所以这点要写出来。

例如: 画家“故意”捅破口袋,需要写出来吗?

——需要。这是画家主要做的事情,应该要。同时,因为有了他的故意捅破, 才发生了后面的事情——小姑娘捡贝壳还给他,令他更加感动,也体现了小姑娘 的高贵品质。所以,要写出来。

例如:好心肠的老伯伯要帮她看,而她拒绝了这个点要不要?

——要。好心肠的老伯伯说要帮她看,而她都拒绝了。这更能体现小姑娘守信。

(五)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的是叙事性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以后还要复习其他类型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课下,同学们想想:概括这些类型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步骤是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篇三:四上课文主要内容

观潮:本文记叙的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雅鲁藏布大峡谷:本文通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大”这一特点的描写,有(“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为人们展示了大峡谷的壮丽与神奇,从而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课文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是神奇、壮观、美丽的雅鲁藏布江跃然纸上,令人神往。

鸟的天堂:(1)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火烧云:著名女作家(萧红)为我们描绘了晚饭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题目和

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第一课《观潮》

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第2课

峡谷里的水是千姿百态,山如神来之笔,自然景观犹如神奇美丽的画卷,享有“植物类型植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称,他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第3课《鸟的天堂》

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

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

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

4、火烧云

课文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中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1.《题西林壁》这首诗是(宋朝苏轼)写的,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即(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游山西村》是(宋)朝(陆游)写的,该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的真挚感情。

第6课《爬山虎的脚》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兴趣。

第7课《蟋蟀的住宅》

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

课文大意: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外到内写出了住宅的特点,接着写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课文讲的是年轻的魏格纳在住院期间,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起因),通过将地图上的陆地进行比较,发现所有的大陆都能吻合在一起,经过不断考察,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第9课《巨人的花园》

这篇课文讲的是巨人回家,不让孩子去他家的花园玩耍,结果,连春天都不光顾他的花园。后来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了对孩子的偏见,春天和孩子一起来到了他的花园。这篇童话是告诉人们,孩子是未来,是春天,是快乐的源泉,快乐要与人分享,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快乐、健康和幸福。

巨人有一座美丽的花园,吸引着村里的孩子们,花园也因此充满生机。但自私的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里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后,春天又回到了花园,巨人感到无比幸福。体会到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体会到给予别人帮助,自己也会感到幸福。

第11课《去年的树》

这是一篇沉重的话题,,通过小鸟的视角,我们了解到了友情和承诺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的需求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留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通过写鸟儿为实现自己的诺言,到处寻找好朋友树的踪迹的故事,赞美了高尚、令人感动的友情,告诉我们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无私奉献,也告诉我们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第10课幸福是什么

讲三个牧童经过自己亲身劳动实践,终于弄清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回答了“幸福是什么”的问题。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第12课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人光有笑的表情是远远不够的道理。笑非常重要,但是笑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寻求人家的帮助。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可以认识到社会上是有不讲道理的人存在的,这个时候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战胜困难也很重要。 写一个只会笑的小木偶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仅靠一种本领是不行的。

第13课《白鹅》

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采用“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介绍了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主要表现在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上。

相关热词搜索:短文 这篇 介绍 瞎子这篇短文主要手法 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