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德:民间反腐“第一人”】 民间舆论第一人李新德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我不是法官,无法对冤假错案进行纠正,但是,我可以用笔来说话,把事实真相告诉人们。”就是怀着这样的豪情,李新德笔耕不辍地揭发出一个又一个贪官阴暗的那一面,被称为民间反腐“第一人”。
  李新德真正开始撰写反腐败和舆论监督方面的文章,始于他弟弟的一场官司。
  李新德的弟弟李新民在安徽省临泉县开了一家企业,出口创汇额在安徽省阜阳市排第二。李新民承租临泉县面粉厂,租期5年。面粉厂换厂长后,厂方要求增加租金,李新民不同意,面粉厂开始停水停电,李家损失惨重。李新民与面粉厂对簿公堂,法院一审判决面粉厂赔偿李家246万元,厂长被拘留15天。被告提起上诉,不料,二审时风向突变,法院判决李家赔偿面粉厂38万元。李家上诉到安徽省高院,高院最终裁定谁也不用赔谁。
  官司打了两年,弟弟的公司垮了。让李新德气愤的是,“法律成了有权有钱人手里的面条,想粗就粗,想细就细”。李新德愤而书就《再就业明星望眼欲穿盼公正》,刊发在《检察日报》上,完成了他撰文反腐的“处女航”。
  同时,这件事让李新德悟出一个道理:只有懂法,才能护法。于是,李新德上了一个法律大专班。边学法,边为报纸写舆论监督文章。为了学好法律和新闻写作,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有时一个星期不迈出大门一步。
  一晃三个春秋过去了,李新德不但拿到了专科毕业证书,而且发表了各类反腐败报道和法制新闻近100篇,远近百姓遇到不平事首先想到的是李新德。
  
  建网站,喜获舆论监督的特效武器
  
  2000年8月11日晚,18个农民敲开李新德的家门,见到李新德马上齐刷刷地下跪……
  原来,这18个农民都是安徽省太和县的村民,他们的26亩耕地被镇领导以兴建专业市场为名,强行盖了房子,失去土地的农民一纸诉状将县土地局和镇政府告上了法庭。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太和县法院的判决竟然认定镇政府占用耕地“符合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院判决的依据是县政府的政秘(1996)66号文件,农民们怀疑这份66号文件根本就是假的,可找不出什么证据,因为打听到李新德曾凭两篇报道帮农民打赢过官司,就抱着一线希望来找他了。
  李新德当时的身份既不是律师,也不是记者。1980年从部队退伍后,他被安排在临泉县吕寨文化站做负责人。1986年,他停薪留职开始做药材生意。由于平时常给报社写点豆腐块文章,他被《中华工商时报》聘为见习记者。但,为了那地动山摇的一跪,在妻子丁巧叶的支持下,李新德决定为这18名农民到太和县闯一闯。
  当李新德费尽周折找到政秘(1996)66号文件时,发现文件所述的内容与土地规划工作毫无关系。他连夜赶写了一篇《丢了土地“命根子”》的新闻稿贴到网上。
  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组给李新德打来电话,希望他配合电视台采访这起“假造文件坑农案”。
  官司打赢了,18户农民高兴得不得了,他们派人给李新德送去一袋枣、一筐梨和5公斤面粉。两名农民用长着老茧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李新德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谢谢,谢谢……”说着说着,热泪从他们黝黑的脸上淌了下来。李新德也哭了,他觉得这是自己有生以来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网络的快捷,给李新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后不久,“反腐败网哨”网站邀请其担任记者调查栏目的主持人,使他对网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李新德总结为:网络的力量放大了舆论的监督作用。渐渐地,李新德萌生了建一个自己的网站的想法。
  2003年10月,“中国舆论监督网”应运而生。
  之后,他的电子邮箱成了全国各地民众举报贪官的法宝,网站则成了他向外发布和揭露贪官的罪恶和丑行的平台。
  为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李新德一如既往地坚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的原则。尤其是在撰写反腐败和法制新闻一类的文章时,他总是认真核实、反复调查,在保证事实清楚的同时,快速发稿。李新德的品行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舆论监督网”上的稿件90%被各报刊采用,而多年来除了因惹恼某些人使网站数次被封,李新德没有因为稿子而惹上过官司。
  
  不懈努力,46天扳倒下跪副市长
  
  2004年4月的一天,李新德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发信人李玉春在电子邮件里说,她是生意人,偶然和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兼开发区主任李信认识,李信要她帮忙洗黑钱,被她拒绝了。从那以后,她遭遇了一段非人的经历:先是被李信带人绑架到一个秘密的地方囚禁了7天,公司账上的360万元被李信秘密转走,接着李信向她下跪磕头,求她不要告发,并给她100万元封口费,再后来李信派人追杀她,她被迫亡命天涯。
  李新德立即给李玉春回话:5月26日下午在北京会面。
  5月26日,李新德从李玉春手里拿到整整30页的证明材料,包括几张李信下跪的照片。
  分手时,李玉春特别提醒李新德:“李信个是心狠手辣的人,他有个弟弟在公安局当副局长,手段比他还毒辣,你可要防着他点。”
  李新德独自走了两个多小时,最后决定,冒险去一趟济宁。
  到达济宁的第二天晚上,李新德就接到一个匿名电话:“我们给你100万元,你走人;如果你想当英雄,钱我们也会给,但不是给你,是给要你命的人。”
  李新德不怕这样的威胁,自从他的中国舆论监督网建立以来,这样的威胁电话他接得多了。
  2004年6月9日晚上,李新德把一篇题为《下跪的副市长――山东省济宁市副市长李信丑行录》的文章贴在中国舆论监督网的首页,李信下跪的图片也被贴在网站的首页,异常醒目。
  做完这一切,已是凌晨1时。李新德一边抽烟,一边想着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时,电话响了,一位朋友担忧地告诉他:“新德,有人在到处打探你女儿的消息,说要花20万元买她的一只眼睛。”
  李新德知道,自己是在和一个十分危险的人物斗法,倘若不小心,搭上自己的性命不说,还会殃及妻女。他写了一封信:“铃铃,我最亲爱的女儿,这是爸爸第一次给你写信,万一我身遭不测,这封信就算我的遗书……除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架数码照相机,我没有其他任何东西留给你。如果我死了,我的网站就交给你,你要替爸爸管好网站,好让爸爸在九泉之下睡得安心……”把信发给妻子和女儿,已是凌晨2时40分。李新德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让她第二天就搬家,让女儿晚上不要外出,不要向别人透露她的学校。随后,他切断办公室的电话,关闭手机。
  起初,全国各大网站都转载了李新德的那篇《下跪的副市长》。但3天后许多网站都删掉了这篇文章,在李信强大的压力下,中国舆论监督网的网页屡遭屏蔽,李新德也开始过东躲西藏的生活。
  已经连续11天没有丈夫消息的丁巧叶和女儿一起赶到青岛,推开李新德租住的小屋时,丁巧叶几乎认不出丈夫了,他蓬乱的头发和胡子,脏兮兮的衣服……
  6月18日,在全国网友言辞激烈的声援下,中国舆论监督网再次开通。李新德从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7月26日,新华社山东分社发布一条消息:李信被依法逮捕。
  “下跪副市长”的受害人四处检举一年半时间,也给许多知名媒体反映过情况,然而只有李新德回复并帮助了她。
  
  邪不压正,李新德不孤单
  
  李新德所做的事无疑是得罪某些人的,恐吓和报复让李新德一家终日生活在心惊胆战中。
  李新德的网站成立一年前的一天早晨,丁巧叶打开房门刚迈出一步,踩着软软的、滑滑的东西,一个趔趄跌坐在地上,又觉得屁股底下好像有什么东西,往地上一看,差点儿吓晕过去:地上摆着整整12只死老鼠!有的嘴里流着血,有的被开膛剖肚……
  不久后的一天深夜,熟睡中的丁巧叶突然听到门口传来“砰砰”两声巨响――有人在砸她家的门。“谁呀?”她壮着胆子问。没人应答。大约过了1分钟,砸门声再次响起,而且响声更大,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吓人。丈夫前一天出门还没回来,丁巧叶搂着女儿,在恐怖中等待。这时,电话铃响了,一个阴森森的声音突然从话筒里传出来:“我跟你打个赌,我赌李新德不会有好下场,你信不信?”
  天亮后,丁巧叶才敢打开门看,只见防盗门表面有几个深深陷进去的窝,像是被铁锤砸的。
  怕归怕,丁巧叶和女儿对李新德所做的事一直深感自豪,并给予了他不遗余力的支持。
  在妻女和社会正义人士尤其是网民们的声援和帮助下,在党和政府坚强后盾的支持下,李新德矢志不渝的反腐行动已取得今人欣慰的成绩。
  李新德采写的文章《“常委企业”何时退出江湖》,被《中国改革报》头版头条刊用,《新华文摘》等100多家报刊转载。这篇文章写临泉县化肥厂厂长张兆振、县文王酒厂厂长刘素敏由于治厂有功,县里让他们一个兼任县委副书记、一个兼任县委常委,这两家企业因此成了“常委企业”,一般人根本碰不得。此事引起了中央对“红顶商人”的注意。不久,张兆振、刘素敏两人的“常委”帽子被摘除,中央下决心在全国企业采取“摘帽”行动。
  李新德那篇《村支书动辄开枪,众村民日夜难安》的文章,不但结束了村民长达3年的告状经历,而且法律还惩罚了那位动辄开枪伤人的村支书等11人团伙……
  河南开封的女精神病案,山东汶上县大姑娘下环案,淄博市燃料总公司财务账册被人故意焚烧案,都是李新德为先锋,民间人士及网站、传统媒体共同合作的成果。近来,李新德正在中国舆论监督网上连续追踪报道“退休高官”腐败案。
  李新德的长远打算是将更多的民间舆论监督网站联合起来,制定一个公约,以便更好地开展舆论监督。
  李新德的舆论监督文章最终产生了巨大的威力,这离不开党和政府反腐机关的重视和支持。“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有25年党龄的李新德信心不改,“党的反腐力量是很强大的,我并不孤单。”(文中李新德的妻子系化名)

相关热词搜索:反腐 第一人 民间 李新德:民间反腐“第一人” 李新德民间舆论监督第一人 艰难的民间反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