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对阿尔巴尼亚说不的人]第一个跟你说下雪的人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1969年5月,耿飚作为党的“九大”后派出的第一位大使,来到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地拉那。他遵照中央方针,为推动和增进两国团结合作的关系,积极开展友好工作。但是,他从阿领导人谈话中渐渐地察觉到,中阿两党在一些国际问题和观点上有着深刻的分歧。特别令他忧虑和棘手的是我国对阿的援助问题。
  
  对阿援助高达90亿元
  
  众所周知,我国对阿援助一直是在遭受帝国主义势力封锁、全国人民勒紧裤带的情况下提供的,从1954年以来,我国给阿的巨额经济、军事援助高达90亿元人民币。要知道,阿尔巴尼亚总人口才300万,算下来平均每人高达3000多元。这对当时每月工资仅几十元的中国广大工人和一年收入只有十几元、几十元的中国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是,在阿方领导人看来,向中国伸手要援助似乎天经地义。阿劳动党总书记霍查曾毫不掩饰地说:“你们中国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向你们要求帮助,就如弟弟向哥哥要求帮助一样。”同样,阿总理谢胡也反问道:“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呢?”李先念访阿期间曾问谢胡:“你们拿了我们那么多东西,打算什么时候还?”谢胡回答说:“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过还的问题。”
  
  惊人浪费令人痛心
  
  身负中国驻阿特命全权大使重任的耿飚,在阿一些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感到问题非同小可:第一、阿方在向我国提出援建电视台时要求做到: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而当时在我国广大的城乡(除了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连黑白电视机都少得可怜!第二、我援阿纺织厂建成后,他们却无米下锅――没棉花。我方还得动用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外汇为其进口棉花。阿用这些棉花织成布、做出成衣,反过来硬要卖给我们从中赚钱。第三、我对阿方提供的军事援助项目之繁多,数量之巨大,远远超出了阿国防需要。第四、我援建的化肥厂年产20万吨,平均阿方一公顷地达到400公斤,远远超过我国农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数量。令耿飚尤为痛心的是,阿方对我援助物资的浪费惊人。他亲眼看到:在阿方马路边大量堆积的电线杆,是用我国援助的优质钢管做成的;我国援助的水泥、钢筋,绝大多数被阿方在仅有2.8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到处修建烈士纪念碑,高达1万多个;我国援助的化肥也被堆在地
  里,任凭日晒雨淋……
  
  大胆提出意见
  
  耿飚,这位贫苦农民的儿子,童工出身的外交官,心潮难平,寝食不安。他认为,对友好国家进行援助,一定要按照我国的实际能力量力而行;要根据对方实际需要施以援助。如果像现在这样,实际上是把我国人民的劳动成果倒进了一个无底洞!这不仅加重了我国经济困难,而且也养成了对方的懒惰习惯和依赖心理。作为大使,应该把这一真实情况如实向国内高层领导反映。
  他将一股激情凝聚笔端,给当时主管欧洲事务的乔冠华副部长写了一封长信,提出了对援阿规模、内容和方法均重新考虑、通盘调整的重大建议。乔冠华立即将耿飚的信转报中央。不久,当耿飚回国述职时,李先念风趣地对他说:“你胆子真不小呵,敢说阿尔巴尼亚的‘坏话’!你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意见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阿尔巴尼亚 的人 第一个 第一个对阿尔巴尼亚说不的人 阿尔巴尼亚说什么语言 用阿尔巴尼亚语说我爱你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