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爷爷栽下的树简谱【在小平家移树】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8月22日,是小平同志诞辰日。虽已调离广安多年,但每当这个日子来临,我总不禁回忆起参加筹备小平百年诞辰活动的日子,回忆起参加小平故居陈列室布展工作的日子,而最难忘的,就是到小平家移树。
  当年,为纪念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中央决定在小平家乡修建邓小平故居陈列室。广安市立即组建了布展工作班子,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2003年9月下旬,距小平同志百年诞辰已不到一年,正当我们为布展缺文物和实物而发愁时,突然传来小平同志亲属将捐赠一批树木和文物的消息,真令人欣喜万分。我们立即制定了接受捐赠方案,组织车队赴京。
  国庆前的北京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我原以为,小平家在绿树成荫、风景如画的中南海。到的时候很诧异,小平家竟在一条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小巷――米粮库胡同里。那是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前院住警卫,后院住小平同志一家。后院不大,但草木葱茏,很肃静。有挺拔的苍松、云杉;有茂盛的丁香、紫藤;更有两株树冠巨大、硕果累累的百年石榴。石榴是小平同志最珍爱的树木,据说当年他每天都要沿树下的石径散步,在石榴成熟的季节,他常带孙女孙子围看红红的大石榴。
  爱树的小平同志当年曾倡导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每到节日他都带孙女孙子植树,还亲笔题写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此次听说小平家乡正在开展“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小平同志的亲属们纷纷捐树,有石榴、紫藤、丁香、连翘、白玉兰等精心挑选的适宜广安栽种的树。
  9月27日上午,我们刚开始移四合院的树,突然下起了雨,配合我们移树的北京市园林局的工人们搭起了塑料雨棚。为了确保长途运输后树木能绝对存活,他们尽量将树根带土整块挖出,打箱包裹。我们也安排了专人在运输途中定时喷水,防止树木脱水。为了避免北方的树木南移水土不服,大家在小院里采了数十袋土壤,装在车上,准备在植树木时培土用。
  起吊树木装车时,雨过天晴,一道彩虹挂在天空,奇巧而美丽,大家一片欢腾。
  移树之后,我们参观了小平同志的书房兼办公室,不大但明净的房间里,一对套着帆布的沙发,一张简易的小床,一张摆着文房四宝的书桌,一排装满各类图书的书柜。书房一切仍按小平同志生前原样摆设,朴素简单极了。晚年小平同志就在这读书办公,接待客人,运筹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计。
  刚要离开书房时,我们碰上了卓琳同志。工作人员向她介绍我们后,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听说广安家乡的同志来移树,邓林、邓楠、邓榕都与我们亲切交谈,邓朴方坐着轮椅与我们一一握手。
  9月28日下午,中央文献研究室在北京隆重举行了邓小平珍贵文物捐赠仪式。小平同志的亲属将精心收藏多年的上百件小平同志使用过的实物捐给了研究室。研究室又将这批珍贵文物主要安排在小平故居陈列室布展。从此,小平故居陈列室有了“镇馆之宝”。
  捐赠仪式结束后,我们将文物分别精心打包装车,与捐赠树木一并星夜兼程启运广安。随行的少先队员们一路不辞辛劳,沿途不停虔诚取水。他们受广安全市少先队员的委托,要将这一壶壶取自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的水,取自金水河、黄河、黄土高坡、秦岭、大巴山的水,带回广安,带回邓小平故里,以浇灌将新栽的树木。
  9月30日,广安家乡人民像过节一样,组织了盛大的欢迎队伍,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将我们的车队从高速路口一直迎送到小平故居。随后举行了隆重的植树仪式,并立碑纪念。
  小平同志15岁离开广安,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从此未回过家乡。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了伟大的一生,践行了“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名言。每当望着故居旁长满新叶的树木,望着在树前留影的如织游人,我都感觉,这些树分明是带着小平同志对家乡的眷念,回到了生养的故土。我曾以诗记下了这份感慨:
  小院森森草木葱,藤萝带润紫丁浓。
  留痕曲径松犹碧,映笑石榴果更红。
  惜别京华天亦泪,迎归故里虹当空。
  广安潮涌八方客,见树思人忆邓公。

相关热词搜索:小平 家移树 在小平家移树 熙宁元宝小平背移 熙宁元宝小平背移图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