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故事及感悟 [周恩来亲属的隐居生活]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周恩来总理的亲弟弟周恩溥在解放前牺牲。解放后,按照周恩来的意思,周恩溥的遗孀带着儿子,来到河南省焦作市,一直过着简朴低调的生活。      总理弟妹隐居闹市少有人知
  在河南省焦作市曾经生活着这么一个人,她叫王兰芳,是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弟妹,也是颇有资历的老革命,但她却不拿国家的工资,一直到去世,她和儿子、儿媳、孙子都过着极为低调的隐居式生活。
  周恩溥是周恩来的亲弟弟,1944年在山东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46岁,留下妻子王兰芳一人拉扯着儿子周荣庆生活。1950年,王兰芳带着周荣庆来到北京。
  周恩来的伯伯和王兰芳的父亲是至交,王兰芳很早就认识了周恩来和邓颖超,还曾掩护过他们。王兰芳参加革命以后,在东北打游击时负过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对王兰芳说:“你不要拿国家的工资了,以后由我来照顾你。”王兰芳听从大哥的建议,从此成了一名不拿国家工资的老干部。
  周恩来对自己的亲属要求很严。当了总理后,周恩来给他们定下“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说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
  1957年,国家开始实行机关干部下基层劳动锻炼,周恩来鼓励刚从部队转业的周荣庆到基层工作,学文化,练技能,并送他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于是,王兰芳带着儿子周荣庆来到了河南焦作。
  尽管王兰芳在焦作生活了多年,但焦作市有关部门不知道她家住在哪里。后来因为王兰芳病重,周恩来才给焦作市有关部门打电话。当时,焦作市有关部门的人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王兰芳家,发现她家六口人住在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作为转业军人的王兰芳,在焦作市唯一享有的待遇就是有个老干部证。
  王兰芳身体不好,每次去北京看病,医药费都由周恩来承担。周恩来每月从自己400元的工资中拿出50元给王兰芳用,并且规定这50元其他人一点都不能用。
  
  农民女儿成为总理侄媳
  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席卷全国。来到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的周荣庆也参与其中。在工作中,周荣庆结识了日后的伴侣晋菊清。
  晋菊清出生在焦作郊区农村。她幼时,父亲病逝,母亲拉着她和大哥到江苏徐州一带沿街乞讨,才算活了下来。
  大炼钢铁开始后,晋菊清等12名姑娘,分成3班,建起了“三•八”炼钢炉。晋菊清踏实肯干,受到钢铁厂领导的表扬,也赢得了全厂工人们的尊敬。长相俊俏的她被大家称为“炉花”。
  1959年1月的一天,几名姑娘神秘地对晋菊清说:“你知道周荣庆是什么身份吗?”晋菊清满不在乎地说:“他就是从北京来的一个工人。”几名姑娘的话却让晋菊清大吃一惊:周荣庆是周总理的亲侄子!
  吃惊之余,晋菊清感到生气。她找到周荣庆质问:“你是周总理的侄儿,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周荣庆说:“我大伯是我大伯,我是我。我大伯要求严,不让我说我和他的关系。”
  晋菊清认为自己父母是农民,高攀不上。王兰芳对晋菊清说:“我们是总理的亲属不假,但我们是普通人,你不要有什么顾虑。”王兰芳的一席话,消除了晋菊清的疑虑。
  婚前,周荣庆按母亲的吩咐,给周恩来和邓颖超写信报喜。周恩来立即给周荣庆回信庆贺,邓颖超给这对新人寄来了一条烙花毛巾被,一对鸳鸯枕头,一条纯羊毛毛毯。
  婚后的第二年,周荣庆调动到焦作市供电局,晋菊清调到了焦作市布鞋厂。在以后的岁月里,尽管周荣庆先后调到焦作市轮胎厂、重工局等单位,但始终没有一官半职。
  1968年5月初,在晋菊清的陪同下,王兰芳坐火车来到北京看望周恩来和邓颖超。
  这天早上,周荣庆找了一辆车把母亲和妻儿送到火车站。因为没买到座位票,上火车后,晋菊清找了一片硬纸板让婆婆坐在车厢接口处,她怀抱2岁的小儿子,手拉8岁的大儿子和6岁的女儿,站在婆婆身边,一直熬到北京。
  5月6日上午10时,当晋菊清带着孩子随婆婆走进中南海时,邓颖超迎了出来,她接过晋菊清怀里的小儿子,亲了亲说:“多可爱的胖小子啊!”邓颖超和蔼的笑容让晋菊清放松了不少。大家在攀谈中才知道,邓颖超和晋菊清都是河南老乡。
  中午时分,办公回来的周恩来见到他们,非常高兴,弯腰轮流抱起3个孩子亲了一遍。
  周恩来问王兰芳:“兰芳,最近身体还好吗?”王兰芳说:“全托菊清这孩子照顾得好,我身体挺棒的。”听后,周恩来对晋菊清说:“你妈当年为革命流过血,你和荣庆要待她好点。”晋菊清连连点头。周恩来还说:“你可是咱家第一个工人阶级,又是农民的女儿,我还得向你学习呢。”晋菊清一听,急忙说:“总理,我向您学习!”
  周总理和邓颖超给晋菊清的3个孩子重新取了名字,从大到小依次叫周志勇、周志红、周志军。
  晋菊清离开北京时,周恩来送给她一块手表,邓颖超送给她一些衣服、鞋子。
  
  除了低调就是简单
  68岁的王兰芳于周恩来去世前50天去世,当天,周荣庆就打电话给伯父。当时周恩来重病在身,邓颖超接到电话后,立即告诉周荣庆夫妇:葬礼一切从简,听从焦作市民政局的安排。由于当时没有火葬场,晋菊清和丈夫含泪把母亲土葬在焦作烈士陵园里。不久,焦作市有关部门指示:只要不是烈士和老红军,原先是土葬的,一律改为火葬。晋菊清一家又立即行动,带头执行。
  邓颖超病重时,晋菊清一个人去了北京,见了邓颖超一面。邓颖超说:“菊清,今后无论怎样,你们都要坚强些。”晋菊清含泪点了点头。
  1992年1月15日,63岁的周荣庆去世了。临终前,周荣庆告诉妻子和儿女们,他死后,不要惊动当时在病中的邓颖超,更不要大操大办。晋菊清悄悄料理了他的后事。同年7月11日,邓颖超逝世了。
  邓颖超的葬礼结束后,秘书赵炜把邓颖超的部分衣物分给了周家、邓家的亲属们留作纪念。
  1989年,晋菊清退休在家。现在,晋菊清一个人住在10平方米大的旧房子里,家里非常简朴,屋子里摆放了一张床和一张简陋的桌子。儿子们几次让她搬过去一起住,但晋菊清都不愿意。她说自己身体好,在这里住习惯了。“有人说我住得很穷酸,我一点都不觉得。我有房子住已经很好了,有的人连房子都没得住呢。”老人笑着说。
  2008年2月,在江苏淮安有关方面的几次邀请下,晋菊清参加了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晋菊清母子向周恩来故居捐赠了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的遗物。这了却了全家人的一个心愿――让更多的人看到周恩来生前所穿的衣领已经破旧、极普通的衣服,学习周恩来倡导的艰苦朴素精神。
  
  平凡人做平凡事
  周荣庆的3个子女中,只有周志勇是当地的一名干部,他的弟弟和妹妹,一个经商,一个没有固定工作。
  1988年,周志勇作为焦作市政管理处一名普通的员工,被调到焦作市城管大队工作。由于工作努力,2008年初,周志勇被任命为焦作市城建监察支队支队长助理。同事、领导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后来,他当了大队长。周志勇说,工作中,他严格要求自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他的工作原则。
  “志勇同志23年来一直低调做事、踏实做人,从未因自己是周恩来后人而给单位领导和政府要求什么。”焦作市城建监察支队队长王慧彬说。
  “周队长对我们特别好,他能体谅我们小商贩的辛苦,遇到刮风下雨天气,他还忙着帮我们照看摊位,说话非常和气,因此,我们也很配合他的管理。”提起周志勇,长年在焦作卖大米的商贩孙有才说。
  “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事。”周志勇语调平淡地说。
  周志勇的弟弟周志军经营着一家企业,他连续5次在周总理逝世日时到周总理故居敬献花篮。他说:“爷爷身上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子孙后代受益终身,比如说,艰苦朴素、自强自立、互相关爱的家风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教育很深。”

相关热词搜索:周恩来 隐居 亲属 周恩来亲属的隐居生活 周尔均 周秉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