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那些事儿txt [民国情书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印度外长克里希纳   宗白华先生曾说:“启蒙与过渡阶段的民国,有着最大的丰富性。”那时候,许多传统陋习都被改变了,许多人冲破包办婚姻的桎梏,追求自由恋爱。不少知名作家成为爱情的主角,诞生了一封封堪称经典的情书。
  
  写了4年的情书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大作家沈从文先生写给他所爱的女子张兆和的情书。
  1929年,讲师沈从文碰到了令他魂牵梦萦的的女子――出身名门的学生张兆和。为了追求张,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整整写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情书。无奈当时,追求张兆和的男士成百上千,她有时一连收到几十封求爱信,一律都不回信。沈从文苦闷地写道:“别人对我无意中念到你的名字,我心就抖战,身就沁汗,并不当别人,只在那有星子的夜里,我才敢低低喊你的名字。”
  面对老师的爱情攻势,张兆和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直接去找了校长胡适,说:你看看,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却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想不到张兆和敢于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于是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还怪责张兆和不积极帮助沈从文这位天才。再后来,在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到沈从文追求成功时,情书已写了将近4年。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恋情像清亮的小河,明澈而无私。他们的情书成了人世间最美丽的书信。
  
  你的小白象
  民国年间,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师生恋没有受到道德或体制方面的反对。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里,演绎着一对师生的恋情。
  1925年3月11日,许广平给鲁迅写了第一封信,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诉说了自己心中太多的忧虑和苦闷。收到许广平来信当天,鲁迅就复信了,给了她所要的一个“明白的指示”。从此他们以书信结缘,爱情的帷幕徐徐拉开。有趣的是鲁迅给许广平写信时,经常署名“小白象”,或“你的小白象”。1925年5月鲁迅在北平给许广平的第二封信,在署名的地方竟画有一只高高举起鼻子的小象。1933年5月,两人将此前的书信编辑成《两地书》出版,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两地书》在公开出版时,署名“EL”,就是Elephant(象)的缩写。鲁迅先生为何以“象”自居,或许我们能从《柔石日记》中找到一些答案:“鲁迅先生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我的神经末梢是太灵动,像一条金鱼了。”
  
  求婚尺牍的趣事
  民国年间,上海有些书商为了迎合潮流,出版了一些畅销书,其中有一本《求婚尺牍》,内容是向女子求婚写的情书汇编。封面右上角有一图,一男子单膝跪下,向坐在沙发上的女子诉说衷情,旁边缀有蝴蝶和玫瑰花。
  事情由来是:某书局老板约一编者编一本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尺牍,要求信件写法多种多样,措词各异,反映求婚者不同的思想和愿望,交稿时间越快越好。该编者接稿后,异想天开,以才女的身份写了一则“征婚广告”登在报纸上。求婚信竟如同雪片般飞来,仅半月就收到500多封。单是求婚人的身分,就有拆字先生、洋行西崽、店倌伙计,以及洋场才子、小报记者、落魄文人,三教九流,不可方物。求婚函里的措辞,有委婉曲折,有大言不惭,有哀求苦恼,有肉麻不出,极光怪陆离所致。经过挑选、分类、编号、加按语,编者将10多万字的文稿交给出版人,想不到出版后效果奇好。
  在这本书中,求婚信函笑话连篇。如某君心情迫切,欲将女方约到戏院,还以“坐椅背铺一巾帕为号,以免误会”。评语说:“先生有这样妙计,但切莫弄错了,闹成笑柄呢。”又如一富家子弟求婚函,说某某女士,若婚姻能成,“能享下列种种之幸福权利(一)起居适宜,家住三上三下之新式洋房,异常精致。(二)饮食充裕,家有司餐二人,时鲜之品,不吝金钱,随时购食。(三)衣服随心,身处繁华之上海,服装日新月异。既肯下嫁,不吝裁制。(四)出入自由,每日外出,有椽皮包车一辆,如遇星期日,特雇马车可坐。”评语说:“先生还请自享清福。”

相关热词搜索:民国 事儿 情书 民国情书的那些事儿 民国情书经典句子 民国最美一百封情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