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定位和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摘要]以问卷形式向全国27个省份的图书馆进行公开调研,内容包括图书馆定位、发展和合作情况,通过了解现状和未来期待把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新环境中的新思考。研究结果发现,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公益服务依然是获得社会认可的有力保障,但在经费、人员、管理、服务方式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期待,尤其是新环境下如何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以及社会合作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图书馆 发展 定位 合作
  [分类号]G250
  
  2007年年初,国家图书馆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重大科研项目。时隔两年,由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柯平教授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课题已圆满结项。课题组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访谈等方法,对新阶段下图书馆的发展定位等作了较细致深入的探讨,本文选取“南开国家课题组”中关于图书馆机构的专门调研问卷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图书馆当前和未来关于角色定位、服务以及合作情况等,主要是呈现图书馆当前发展现状,为图书馆的后续研究和综合建议提供基础。
  “南开国家课题组”以省级地区图书馆为初级抽样单位,逐级按照一定比例选取样本,同时侧重经济发达地区的数据收集,以更好把握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并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共发放各类图书馆调研问卷770份,回收303份,排除重复填写的问卷27份,有效问卷共276份,回收率为39.4%,有效回收率为35.8%。
  从问卷分布情况看,所得问卷涵盖了全国27个省份,并具有一定的梯度。广东省回收的图书馆问卷数最多(35份),其次如河北省、福建省、北京市、辽宁省、天津市的图书馆比例较多,其他回收问卷在地区分布上较为均衡。从问卷来源类型看,在276份有效问卷中,公共馆有126份,高校馆有139份,其他馆填写11份。从行政级别看,省级图书馆有18份,占有效问卷总量的14.3%,县级以及基层社区图书馆的问卷共占38.13%。
  
  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角色定位和服务现状分析
  
  1.1 图书馆角色定位分析
  问卷对于各类图书馆的自身定位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信息服务中心、书刊阅读中心和文化资源中心,以其相对优势位居前三位,其比例分别为84.1%、73.6%和69.9%。社会教育中心及社区活动中心所占比例较低,分别为45.7%及17.4%。另有极少部分图书馆把自身定位为文化交流平台、公共信息资源交流服务平台以及休闲娱乐中心、政府信息服务中心。总体来看,图书馆的角色以资源服务为主,关注的是所藏知识的效用性,而较少考虑其作为机构实体的活动性和娱乐性。从机构类别来看,公共馆所强调的服务全民性大大超过高校馆。如在社区服务角色一栏中,公共馆的选择比例为34.13%,而高校图书馆的选择比例仅为2.16%,一方面反映出了公共馆关注延伸服务和基层覆盖服务;另一方面凸现出当前高校馆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上的排他性。访谈结果证实了高校馆对于社会开放的公开抵触,他们更希望把有效资源提供给校内的师生。
  
  1.2 图书馆服务状况分析
  1.2.1 服务对象与服务条件分析 调研数据显示,公共馆基本上都能突破户籍限制,面向本地的所有人员服务。但仍需办理相关证件(借书证或阅览证),占92.03%;而且,大多数需要交纳一定的费用(83.97%),真正宣称不需要任何手续的图书馆仅占5.43%。在具体分析各类图书馆的具体服务条件时,笔者发现,公共馆需要收取押金达65.08%,而高校馆需要收取押金的比例只占到19.42%。作为面向社会公众自由开放的公共馆而言,收取押金尽管便于管理,但在具体数额的设置上依然有待商榷。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其押金门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众办证的热情,而且由于宣传不足导致部分公众认为需要付费才能进行借阅。以至于当近两年公共文化服务突出强调“免费、平等”时,广大民众将信将疑地涌进图书馆,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1.2.2 服务项目分析 调研结果见表1,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较为丰富多样,一半以上的图书馆都选择了含传统借阅与现代网络多媒体服务等在内的数十种项目。与倡导阅读型社会相对应,近年来图书馆在指导阅读服务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另有36,59%的图书馆开展特色文化推荐服务,活动效果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图书馆并不热衷于广告宣传服务,这是由于一方面网络服务和新书通报服务等已能起到近似的推介效果;另一方面图书馆的日常业务主要是基于资源服务,但尚未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进行专门的广告策划活动。甚至有些图书馆把广告宣传活动理解为为企业或其他部门制作有偿推广服务,这种服务机会和方式都相当有限。
  1.2.3 服务宣传方式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宣传栏/牌以及网站推广由于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等优点,成为图书馆当前最为常用的宣传手段,分别占86.60%和84.10%。宣传手册和举办推介活动位居其次,分别占48.60%和43.10%,这两种方式需要占用图书馆一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位居第三层次的广播/电视/报纸、电子邮件以及电话,分别占26.40%、25.40%和17.40%,这几种推广方式具有受众面广、针对性和灵活性高的特点,但服务成本较高。此外,图书馆还借助“手机短信群发”的方式进行业务宣传,但比例仅占8.70%。通过电话访谈得知,这种方式主要在发达地区的某些公共馆中试行,这些公共馆除与大众媒介进行联合外,还积极与电信部门合作,以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相比于12.70%的公共馆利用短信群发,而仅有5.76%的高校馆正在进行这种尝试。
  
  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合作现状分析
  
  2.1 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组织的合作情况
  ?就合作范围而言(见图1)。除了行政(如图书馆与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和同行业务往来(比如与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等)外,图书馆与其他文化娱乐机构合作的机会很少。总体而言,当前图书馆与外界的合作情况并不理想,合作意向和实效所占的比例都相
  
  ?就合作频率而言,“由于某些因素限制,很少合作”占据最高比例47.0%,“经常协调合作”的比例与之相近为43.2%,而由于“竞争关系,不合作”占1.5%,“不清楚”占8.3%。这些数据说明了图书馆对于身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合作发展并不缺乏清醒的认识,关键是如何推行之。
  ?就合作交流方式而言,图书馆与其他部门交往主要以电话联系(51.81%)和共同举办活动(51.45%)为主,其次是信函往来(27.90%),再次为报告座谈(25.72%)。值得一提的是,很少交流的比例占到了25.36%,对应前面选项中“缺乏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可以看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团体协作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
  
  2.2 图书馆与营利性服务组织的合作情况   首先,在问及图书馆与营利性服务组织交往情况中,图书馆依次列举了以下4类合作对象:信息公司(15.22%),咨询中心(10.14%),私营企业(9.06%),信息中介所(7.61%)。总体来看,它们之间的合作不仅在范围上比较窄,在合作频率上也比较低。如在调研合作交流方式方面,“很少交流”占据了最高的比例,达到了36.23%,而其他运用比较多的交流方式仅有基本的电话联系(19.20%)、信函来往(9.78%)、共同举办/参加活动(8.70%)、报告会/交流会(5.07%)和学习研讨(3.62%)。此外,本次调研中有两份问卷中提出了两种交流方式――购置数据库或试用数据库和外包业务。
  其次,对于合作的效果,认为“效果非常好”和“效果一般”的比例相当,分别占40.2%和35.9%,仅有6.9%的图书馆认为“效果不太好”,另有17.0%的图书馆弃权回答。可见,尽管图书馆与营利性服务组织之间尚缺乏有效的合作途径和足够的思想认识,但有限的合作中已初步显示合作效果,两者应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共存共生发展。
  
  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未来发展分析
  
  3.1 图书馆未来服务改善举措分析
  图书馆必须通过多种措施来改善并宣传自身的服务,让更多的读者接纳并很好地使用图书馆。调研结果显示,85.1%的受访机构表示要提高馆藏数量和质量;多数受访机构普遍把改善的重点集中为:改善馆藏基础设施的达到64.5%,举办用户/读者培训的达到64.1%,调整开放时间的达到63.8%、举办讲座/报告的达到61.6%和提供主动服务的达到60.1%。而只有极少数的图书馆会选择以商业方式或降低收费标准来促进服务发展。作为以资源收藏和加工整理见长的信息机构,图书馆在馆藏服务上具备相当的实力和社会认可,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完善设施环境,增强用户利用信息的方便性(降低技术门槛,淡化时间限制自由),势必有助于图书馆在竞争环境中保持良好的优势。有些图书馆提出举办免证阅览日、开展明星读者服务等,以个性化服务拉近公众与图书馆的距离。
  关于图书馆未来服务发展,来自图书馆的调研意见表明,意见的主体部分都集中在服务层面,这其中既有涵盖多个领域的建议,也有针对某一专属服务领域的建议,但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图书馆应首先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而非等待读者主动上门寻求服务,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服务覆盖范围与社会影响力。
  在具体的服务范围上也存在一定争议,有些受访者认为,人们的需要是多元的,图书馆不可能包打天下,所以不宜将自身的功能延伸太广,以避免丧失了核心价值力。但也有主张认为应该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内容与质量,建立一种大文化服务体系,从而获取更大的社会认知度和价值认可。
  在服务公益化上,大部分的意见是图书馆应当始终坚持其公益性质,以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为根本目的。但又有观点指出免费服务的观念必须与政府的经费承担联系上,否则只能是无米之炊。还有主张应坚持公益性与商业化多种经营服务有机结合。
  在娱乐中心建设上,若干受访者提出图书馆应该在新形势下担当娱乐休闲中心的角色,但在具体的发展层次上又有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认为公共图书馆应在提高大众文化普及民众休闲娱乐方面有所侧重。同时从资源的选择、服务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围绕娱乐休闲职能做进一步努力,从服务的细节上体现其功能,最终是作为高雅的文化休闲场所而非单纯休闲娱乐服务。但也有观点坚决否认图书馆应该将娱乐服务作为发展重心之一。
  在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上,大部分受访者的意见一致,但也有某一高校馆提出在过分注重专指性服务的同时可能会与大众化服务产生矛盾,要正确把握其尺度问题。其余如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普及文化知识消除知识鸿沟;信息收集、咨询和知识导航服务;建设自主学习型组织等领域受访者的观点较为一致,都持比较赞同的态度。
  
  3.2 图书馆未来角色定位分析
  在以往的定位中,图书馆的角色一直不避其资源和服务的地位。那么,面对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环境,图书馆如何评价?调研数据表明,多数图书馆(65.9%)认可新环境给予了自身良好的发展机遇,部分图书馆(26.1%)持较为谨慎的态度,认为关键问题是图书馆能否善待和懂得把握这个机会。在这个新的发展环境中,图书馆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调研数据表明,67.4%的图书馆认为,应该“在政府指导下与其他公共服务部门一起协调且稳健地发展”,29.3%的图书馆的态度更为积极乐观,认为其角色应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导力量”。而认为“与其他非公共服务部门展开竞争,维护公众的利益”以及“不作答”的图书馆比例相当,均为1.1%。
  综合图书馆的总体问卷调研情况,首先可以看出大部分意见认为图书馆应该对自身定位和角色有清醒的认识,并主动宣传和强化该角色,在加大图书馆投入的基础上增加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主管部门和社会认同该角色。其次要从该角色的要求出发,做好图书馆事业。对于服务人群而言,图书馆必须了解并服务所服务人群,高校馆应主要为高校师生服务,公共图书馆则是服务社会,面对社会各界开放,要走出馆外,深入基层,服务的目的在于保障其文化权力,消除信息鸿沟。同时在注重服务同时也不应忽略学术性的构建。在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上,要避免千馆一面,找准自己的定位差异化发展,发展特色化服务。并通过网络实现服务的延伸与其他馆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3.3 图书馆未来合作发展分析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承认合作的重要性,或认可其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协调因素。调研发现,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协调沟通少(51.81%),对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和性质了解得不够(50.72%)和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发展差距大(50.72%)比例都过半,另有42.03%的图书馆认为合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25.72%的图书馆认为“各级/各类部门分工不明确”等。针对这种情况,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必须依赖于政府的协调指挥性作用,或者明确建立一个统一协调的上级部门,这样更有利于部门之问的沟通和协作,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在合作方式上,应该加强各文化服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通过最佳的合作切入点,并以注意彼此的互补性,避免提供同质服务,完善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此,要加强领导之间的交流、合作项目的长效互惠互利以及管理经验的交流。
  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认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有利的契机,图书馆应抓紧机遇,加强与公益性组织的合作,以文化中心为轴心,形成一个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社区文化服务体系;一般较为赞同的观点是:图书馆与其他服务体系不存在竞争关系,即使有也是有助于服务,是良性的,值得提倡 的。但在此体系中图书馆能否占据主导地位仍需待时日观察。图书馆应在大众性、普及性、平等性上与公共服务体系中其他部门有所区分,当然也要打破部门界限,发挥自己的优势,搞好与其他文化服务部门的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实现多赢。
  
  3.4 图书馆未来发展其他策略分析
  针对图书馆未来发展改革,还有不少图书馆认为应该从资金(87.3%)、人员配置(61.2%)、读者调研(50.4%)、改进管理(49.6%)、延伸服务(36.6%)和制定发展规划(27.5%)等方面着手。有73.91%的图书馆认为障碍图书馆发展的最大因素是“资金不足”,39.9%的图书馆认为当前“人员结构不合理”,20%以上比例的图书馆选择了“馆舍或馆藏太小”、“设施落后”、“缺乏科学的定位和规划”等。外部机制对于图书馆的发展也有所影响,调研结果反映出图书馆等文化服务机构有待通过有效的运营联合来实现共同的目标,以及通过集体化组织的形象来获取更多的社会认可与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此外,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主张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一是主张图书馆通过自身努力以及业绩争取政府的支持,相比来说后者的选择占据了主流,也比较符合现实的状况。许多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还提出了对图书馆法制定的殷切期盼。在管理体制上,希望建立起自国家图书馆到乡镇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室)的独立服务体系,打破传统的行政局限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束缚,加强自上而下的协调和资源调配。内部机制方面则主张图书馆采用民主管理模式,改变现有工作人员竞争意识不强,定位不准,缺乏积极主动服务精神的通病,培养馆员服务的综合素质。
  
  4 结 语
  
  来自图书馆的调研结果为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阅读场所和资源服务,主要借助橱窗推荐和网站推广形式向公众进行宣传,图书馆的合作依赖于行政制度安排,即接受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的领导,必然与这些机构保持较为密切的关系,但尽管与其他文化部门具有相似的业务对象和目标,其合作频率和效果并不太理想,与营利性文化服务机构的合作虽有一定成效,但合作的方式和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图书馆对于未来的设想都明确表示需要抓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相关实践工作却需要具体结合部门实际情况进行。图书馆在谈及向外联盟发展的时候,绝大多数都强调需要先加强自身实力建设,比如丰富馆藏、加强资金投入、提高服务设备和水平、加强读者互动等。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的发展环境,图书馆在反应中传达着多种不同的声音,主要表现在如何进行改革创新方面;是服务资源的整合还是服务方式的拓展,抑或是引进有偿服务中的灵活竞争机制,图书馆的合作应该借助政府力量推进还是需要改革内外部机制进行?针对这些困境,调研结果中反映出当前图书馆界的种种思考。
  
  [作者简介]洪秋兰,女,1980年生,讲师,博士,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2部。柯 平,男,1962年生,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弓 克,男,1984年生,发表论文数篇。

相关热词搜索:服务体系 定位 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定位和发展分析 公共图书馆的再定位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