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未必实 眼见不一定为实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话意在告诫人们不要轻信道听途说,而要注重亲力亲为的观察,因为道听途说往往是添枝加叶甚至无中生有的,只有亲眼所见才是真实可信的。也许是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有人曾郑重其事地指点人们:没有什么人可以绝对相信,只有自己的眼睛不会欺骗你自己。然而,自己的眼睛真的就不会欺骗自己吗?恐怕也未必。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我们把筷子放进盛有水的杯子里,筷子即呈现为折断的样子――是筷子真的折断了吗?非也,原来是我们的眼睛产生了错觉。海市蜃楼同样也是如此,它那美轮美奂的姿态尽管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但它终归不是客观的实在,而只是大自然和人的眼睛开的一个玩笑。所以说,耳听尽管多为虚,眼见未必皆属实。在这方面,2500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有过真切的感受,并曾发出过意味深长的感慨了。
  文献记载,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期间,来到陈国和蔡国交界的地方,突然遭到误解和围困。他们无可奈何,只好就地安营歇息。不几天,随身携带的粮食就全部吃光了,孔子不得不与众弟子过起了断炊绝粮的生活。起初,大家虽然都已饥肠辘辘,但还能凝神聚气地读书弹琴、讨论问题;7天过后,粒米未进的孔子及其弟子实在撑不住了,手脚无力,面容枯槁,一个接着一个歪倒在了地上,只有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还能勉强支撑。颜回下意识地想道: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他活动了下身体,感觉还能挪动,于是打定主意,出去给老师和大家弄点吃的。
  颜回晃晃悠悠地走了出去。这时他才发现,围困他们的人早已不知所踪了。颜回走走歇歇、歇歇走走,就在觉得双腿越来越沉重、快要挪不动步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不远处似乎有户人家冒起了炊烟。他紧咬牙关,踉踉跄跄地赶了过去……
  昏昏沉沉之中,孔子似乎嗅到了一股米香。他吃力地睁开双眼,刚好看到,颜回正只手伸进煮饭的锅里,抓起米饭塞进嘴中孔子内心顿时涌起一阵悲凉。他心想:这种偷吃的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任谁说是颜回做的自己也不会相信啊。可这恰恰就是事实!孔子努力平复了一下心绪,故意装作不曾看到颜回伸手抓饭吃,弱弱地对颜回说:搞到吃的了?我刚才梦见了死去的先人,饭如果是洁净的,我打算祭奠一下先人。古礼规定,祭祀先人用的饭必须是无人动过的“开锅饭”,这样的饭才算是干净的。颜回听了老师的话,赶紧回答:很可惜,这饭不干净,不能用来祭祀。刚才有些烟尘掉进了锅里,把饭弄脏了,我觉得扔掉可惜,就把粘有烟尘的饭粒抓出来吃了。
  事情原来竟是如此!在真相面前,孔子既高兴又自责――高兴的是颜回不曾做出不该做的事,没有让自己失望,自责的则是自己主观武断,错怪、误会了颜回。孔子不禁喟然叹息,感慨道:可以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然而即便是自己的眼睛,也不能完全相信啊!可以依靠的,是自己的心智,然而即便是自己的心智,也不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要想不误解一个人、误判一件事,可真不容易啊!
  
  编辑 吴倩

相关热词搜索:眼见 未必 眼见未必实 眼见不一定为实作文 眼见未必为实的例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