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中心思想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短文两篇中心思想篇一:短文两篇 八年级

《新闻两则》

主备: 铁茹 审核:审批:

班级:组号: 姓名: 评价: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陶弘景的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

3、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4、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5、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重点】

1、文学常识、字词(“歇、颓、与”等词语的解释)基础知识。

2、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

【学习难点】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他曾经担任诸王

的侍读,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

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

中宰相’”。

2、背景资料

1)、“书”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

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

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

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

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

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

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

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

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

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

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2)、历史背景

《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

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

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

此。

3)、题目解说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徵的一封信,信中称道江南山水之美,仅六十八字,就

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

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人,

曾作中书鸿胪,故称之谢中书。

【自主学习】

1、 《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字通明,自号 , 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时人谓之“”。

2、 注音写字:

西日欲tuí( ) 沉鳞jìng( )跃 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

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五色交辉() ..

(2)四时( )俱备 ..

(3)晓雾将歇( ) .

(4)西日欲颓( ) .

(5)沉鳞竞跃( )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4、 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西日欲颓,沉鳞竟跃()

5、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合作探究】

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其中“ ”字点名全文

的中心。

7、作者具体描绘他的隐居之地时,写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描绘这令人神往的大自

然山川之美的?

8、结尾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

9、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中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0、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精读精练】

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1—13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1、本文的主题句是。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3、填空: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表现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拓展延伸】

1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天山共色( )(2)横柯( )..

(3)一百许里( )(4)猛浪若奔( ) ..

(5)负势竞上() ..

15、翻译下面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16、请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句子填空。

(1)作者运用衬托手法写水清的句子是: , 。

(2)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 。

(3)从听觉方面描写了山中泉喧鸟鸣的情景的句子是:, ; , 。

(4)总写人在此境中的感受的句子是: ,;,。

17、、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书”的意思有:书(shū) ①写字;记录;书写。②

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

请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书”的意思。(1) 书本——( ).

(2)书写——( ) (3)书信——( )..

(4)楷书—— ( ) (5)判决书—— ( ) ..

【总结归纳】

短文两篇中心思想篇二: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7

22 短文两篇

教学目的: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陋室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师补充。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转 载于: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摘:短文两篇中心思想),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3.背景资料: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1.辨音识字、理解字意:

在(在乎)名(著名) 灵(灵气,神气) 斯(这) 惟(只)德(品德) xīú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大) 儒(有学问的人) 白丁(原意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调(调弄)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劳(使??劳累)行(形体,身体)云(说) 何(什么)

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3.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或找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4.学生根据朗读提示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韵味。

四、师生共同研读课文,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请一位同学找出句子,并作讲解。

学生明确:从山水写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 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请一位同学找出文句,并作解释。 学生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但因为我品德高尚而芳香四溢。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教师引申: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教师板书:山水 比兴 引陋室-----德馨

3.提问:陋室究竟是如何的简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居住的环境是多么荒凉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教师点拨:还有拟人的修辞方法。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得陋室的环境凄凉、

荒芜,反而觉得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主人喜悦之情。

教师板书:对偶 拟人 写景-----幽雅

明确(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说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这是写陋室的人物,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

教师点拨: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师板书:对偶 衬托 写人------高雅

明确(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

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师板书:虚实 正反 写事-------有趣

教师总结:作者是从三方面表现陋室之陋的: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提问: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了,作者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庐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

教师点拨: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如此吗?除此之外,似乎还隐含着自己的远大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教师板书:类比 隐含 立志-----高远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学生明确:引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

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教师板书:引经据典 表态------高洁

6.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五、探究思考

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明确:性格、志趣的产生与时代是密切相关的。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权;朝廷上,牛、李两党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惟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独善其身,保持自己高洁的人格,特立独行,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至于“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的意义”这个问题,学生可肯定,也可否定。教师不可规定统一答案,学生思有所获就是创新。

六、课堂小结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我们不但感受到作者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确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在学生背诵声中结束学习。

七、布置作业

1.预习《爱莲说》。

2.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 引陋室-----德馨

对偶 拟人 写景-----幽雅

对偶 衬托 写人------高雅

虚实 正反 写事-----有趣

类比 隐含 立志-----高远

引经据典表态-----高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爱莲说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zhuólián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莲子也是我们建宁的特产之一。大家都听说过“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这句话吗?殊不知,这恐怕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吧。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

2.教师补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

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周敦颐

三、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1.检查自读情况

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dūnyí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fán) yūzhuó

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陶后鲜有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mànyìxiaxiǎn

2. 学生自主阅读后,小组交流,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通译全文。

3.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

4.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其他同学听读课文,感知文意。

5.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力求读出美感。

四、赏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女同学读第一段。

2、教师讲解。

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

提问:本文共写了多少种花?

明确:三种。

提问:哪些人分别爱何种花?

短文两篇中心思想篇三: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教学教案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文学知识、文言词句

2、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

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2、背诵课文

策略方法: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前二分钟演讲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引入复习课提问引出教学目标复习文学知识复习生字强调壁的写法区别:璧玉、碧绿文言文学习是这学期的学习重点,当然也是考试的重点。针对大家在考试中存在的会说不会写,或者是自以为会写,一写就错的现象,今天这节复习课,要求大家不能光说,要用手写,解决你考试中会,还不得分的现象。

问:复习一篇文言文,应从哪些方面复习?文学知识、生字、文言词句、思想感情,朗读背诵。

二、屏幕出示复习内容: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朝______。

3、两岸石bì( ) yuán( )鸟乱鸣 昔日欲颓()沉lín()竞跃 与( )其奇者 亦未寝( ) 藻xìng( )交横

三、朗读背诵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出示《答谢中书书》图片出示《记承天寺夜游》图片两副图片同时出现齐读一遍,指出问题后,读第二遍。指名两人朗读齐诵,指名背诵。 复习文言词句总结翻译规律:1、组词法2、替换法3、调序法归纳思想感情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与中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相关热词搜索:中心思想 短文 两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思想 短文两篇翻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