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崛起:五大难题待解|印度的数学比中国强吗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印度要实现真正的崛起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既有国内根深蒂固的社会因素,又有经济、军事等发展上的不协调;既有全球层面的潜在因素,又有地区层面的现实制约;地缘政治上的两难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当人们热切关注中国的崛起时,亚洲的另一个巨人――印度也正在酝酿自己的崛起。
  进入21世纪,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印度热”,世人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雄踞南亚次大陆的这头“大象”。印度国内持续不断的民族、宗教冲突以及印巴之间的纷争等负面的“镜像”固然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但世人更多的是关注印度蒸蒸日上的经济、军事实力以及日渐提升的国际影响力。2003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2%,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印度是目前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在军事方面,印度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军事强国。印度的科技,特别是软件技术更是世人瞩目的焦点。难怪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一篇评论以“巨龙入场,但须留意大象”作为标题,以此来告诉世人笨拙的大象也能快跑。
  50多年来,做大国梦、实现印度的崛起,一直是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一条主线。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印度在经济、军事、科技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也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印度要实现真正的崛起依然面临着诸多困难,这其中既有国内根深蒂固的社会因素,又有经济、军事等发展上的不协调;既有全球层面的潜在因素,又有地区层面的现实制约;地缘政治上的两难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国内诸多因素的制约
  
  沉重的人口负担 一国人口的数量与质量是该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的人口仅次于中国,2000年就突破10亿大关,而且印度还是世界上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预测,到2030年前后,印度人口将超过15亿。虽然这几年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但过快的人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的成果,阻碍了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就业问题变得更加困难。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此外,虽然印度人口的预期寿命、识字率等指标在印度独立后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印度人口的素质仍然较低。根据联合国相关报告的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在世界上仅排名130几位。在现代社会,大量的低技能劳动力不仅不能成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反而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民族、宗教冲突 印度前陆军参谋长V.N.夏尔玛曾指出,“印度最大的弱点并不是经济,而是内部不和。印度所面临的最危险的威胁可能不是来自边界上的敌人,而更可能来自内部的民族、种姓和宗教之间的暴力活动和与日俱增的政治斗争;来自政治上不惜一切代价地争夺选票;来自掌权者与夺权者之间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近乎不共戴天仇敌性的明争暗斗。”由民族、种姓、宗教冲突以及政治腐败所引起的印度国内社会动荡已成为威胁印度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
  传统社会文化的巨大惯性 随着印度对外开放的深入进行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化,印度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在从未有过的规模和程度上经受着现代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为了反抗这种趋势,具有浓厚民族主义色彩的印度教极端势力迅速崛起。印度教极端势力的增长对国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宗教政治化和政治宗教化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印度社会的民族、宗教、种姓与政治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一个环节处理不当便容易引发其他环节的连锁反应,从而引起社会动荡。
  
  国防与经济的矛盾
  
  稍加注意就可发现,近几年印度的军费开支都维持在高位水平上,年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这相当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一笔笔巨额的武器购买协议使印度成为当今世界上对外采购军火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印度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总体实力并不强。即使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印度要想在短期内进入世界性大国行列也很难。另外,十多年来,巨额的财政赤字一直是困扰印度当局的难题。历届政府都曾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实际情况却是愈来愈严重。此外,虽然近年来印度的外汇储备大幅上升,但是外债总额亦数额巨大,巨额的财政赤字和外债总额势必削弱政府对于消费性开支以外的其他领域的投资。印度发展国防的雄心与其相对薄弱的国家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一段时期内还很难改变。
  
  美国的制约
  
  如果说一个中国的崛起对美国不利,那么出现一个强大的印度在美国看来也未必是好事。实际上,由于美印历史上的不愉快和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举动,美国对印度还是心存戒备。美国并没有兴趣帮助印度实现“成为一个全球大国这样有时代错误的抱负”。所以,在南亚问题上,美国在印巴之间奉行一定程度的平衡政策,防止任何一国(当然主要是印度)过于强大,从而威胁美国在南亚、印度洋的利益。美国对印度在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冷漠亦包含着这种考虑。从体系结构的层次来看,旨在防止地区强国出头的美国与谋求成为“世界一极”的印度存在着利益冲突。
  
  印巴“安全困境”
  
  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敌对状态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从最初立国理念的冲突和印巴战争开始,两国便陷入了“安全困境”的漩涡之中,50多年来次大陆一直伴随着这种疑惧与反疑惧的恶性循环。1998年次大陆上空的蘑菇云更是将这种困境局面推到顶峰。
  早在1965年,巴基斯坦总理布托便宣称:“如果印度制造核武器,我们即使是吃草和树叶,甚至是挨饿也要有自己的核武器,我们别无选择。”1974年的印度核试验加速了巴基斯坦核研究的步伐。如果说,冷战时期两国的核对抗还处于模糊威慑阶段的话,那么1998年印巴便走向了公开的核对抗。核试验在次大陆引发了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印巴各自强化和完善了自己的核能力,同时积极发展各种型号、射程的导弹,以使自身的核武器具有远距离打击能力。
  
  陆权与海权的冲突
  
  最后一点,就是印度作为一个具有陆海复合特点的国家,面临着北方陆权和南方海权孰轻孰重的选择。近年来,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提升,围绕海洋权益的国际斗争日趋激烈复杂。在此情况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边防思想,努力推进由“重陆”向“重海”的战略转变。在亚洲,印度是重视海防建设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印度政府的“印度湖之梦”――将印度洋变成“印度湖”――是实现其全面控制印度洋,以印度洋为战略前沿、打通海上要道的重要战略。
  但是,印度又是一个陆地大国,北部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及孟加拉国等接壤,边界问题和国内民族分裂主义问题突出,因而陆军不可避免地要在印度国防安全中扮演主要角色。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由于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经常发生军事冲突,印度不得不在北方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驻扎大量陆军。2001年12月23日印度议会大厦枪击事件,使瓦杰帕伊政府震怒,一气之下急调80万大军屯控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和印巴西部边境地区,印巴第四次战争到了一触即发的边缘。10个多月的重兵对峙,不但额外消耗了4亿多美元的外汇储备,同时也使印度西部几个邦的交通和生产的正常秩序受到严重的影响。虽然近期印巴关系有所改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双方互相猜疑、缺乏信任,又有克什米尔这个“难解的结”,双方关系在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性的好转。
  印度这种海陆兼有的地缘政治特点,决定了它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安全上的双重易受伤害性,又使它面临战略选择方向上的两难。

相关热词搜索:印度 五大 崛起 印度崛起:五大难题待解 印度崛起 五大难题待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