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要走了 思谋空间 格林斯潘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美国决策层已经在程序上最终确定格林斯潘将在明年1月31日“下岗”。   从1987年至今,格氏任职美联储主席长达18年之久,被认为是联储局92年历史中最伟大的主席、最成功的货币政策总舵手、美国经济的“守护神”。总之,格林斯潘留下了太多让人品味、让时间证实的东西。美国共和党大佬议员麦凯恩曾说:“即使格林斯潘死了,我们也要把他撑起来摆在桌子后面当摆设。”算算也是,在格氏任内,全球经济总值由17万亿美元升至44万亿美元,美国占其中的1/4。格氏真正“玩转”了美国经济、世界经济两个舞台。
  美国经济在格氏“统治”下成就斐然。他促成了美国历史上持续最久的经济扩张期,特别是将失业率降到4.6%,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低。
  比较成功地抑制住通货膨胀。《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诺里斯曾言:“我们有格林斯潘,谁还需要黄金?”这等于在格氏身上押注,深信通胀已死。实际上,尽管油价今年上涨50%,但美国消费物价指数(CPI)年增长从1987年他上任时的4.3%降至目前的3.2%,美联储梦寐以求的稳定物价任务在他治下得以实现。
  货币政策调整适时、应对得当。格氏主要通过三种手段达到稳定货币体制的目标,包括公开市场运作、调整贴现率和调整法定准备金。其中最常用、最见效的是公开市场操作,这主要通过买卖美国国库券进行。格氏管理货币交替使用减息、加息周期,该出手时就出手。最近一次是2004年6月以来美国连续11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由1%提升至目前的3.75%。
  风险管理手法独到。格氏认为创新、意念和知识产权对美国的影响与日俱增,曾正确预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产力迅速提高所带来的新的、安全且快速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其处理资产泡沫的方法是任由资产泡沫膨胀,然后在泡沫爆破后处理后遗症。世纪之交的股市泡沫爆破,造成美国公众收入和财富双双收缩,成为对其评价最大的争议处之一。
  最后是格氏作为中央银行家的表现与个人魅力。作为美国经济信心的标志,格氏善于调节民众心理,带领美国度过1987年股市崩盘乃至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等重大危机。格氏深知自己位高言重,保持了相对低调,在世人眼里,格氏几乎整天板着脸,言少嘴紧。但在其治下,联储局的透明度却胜过从前。
  美国经济一方面拉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更易受外部世界影响,格林斯潘也被公认为联储局史上最具全球视野的主席。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但世界上货币直接或间接与美元挂钩的经济体总产出,占全球生产总值一半以上。所以,美联储的一举一动牵动全球神经,以“半个世界的央行”来形容美联储并不为过。
  英国《金融时报》最近从格老等的货币政策经验中总结出“十诫”,包括不要墨守成规、不过分依赖预测、决策要具弹性、不要试图戳破资产泡沫、要注意风险管理、尽力阻止衰退、不要因油价上升而加息、应制定中性的利率目标、要有远见,以及避免在推行政策时朝令夕改。这对全球的央行行长来说,简直难以企及。目前,全球四个主要英语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的经济表现特别亮眼,特别是金融和劳工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亚洲华尔街日报》9月19日载文戏称,也许澳大利亚央行行长麦克法兰是接替格林斯潘的最佳人选,因为他从格氏那里学会了太多的东西,深得格氏经济学之昧。
  行将离任之际,格老也表示了对美国经济的两个担忧:一是美国可能已失去对预算赤字的控制;二是楼市炒作危害经济。眼下,全美日益陷入“房地产狂热”,电视台大肆宣扬房地产是赚快钱途径。美国劳工部数据表明,房地产经纪的数目已经超越医生、警察甚至律师,从业人员高达120万人。9月27日,格老在美国银行家协会年会致辞时表示,投机炒卖活动正推高房屋价格,对美国经济构成风险。该论断出自他与联储局研究及统计部高级经济师肯尼迪联合撰写的83页研究报告,这是格氏自1996年以来首次发表研究报告。在上次报告中,格氏首次提出了所谓美国新经济的“非理性繁荣”,至今仍有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10月中旬,格林斯潘要来中国参加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这是他第一次访华,也许还是他卸任前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的一场压轴戏。格氏在国会就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举行的的听证会上经常“含糊其辞”、“拐弯抹角”,一般人听得满头雾水,有心人却读得懂,这已为美国经济、金融圈子所公认。对于这种特色的说话风格,克林顿曾如此评道:“每次我们都不知道格林斯潘先生要讲什么,事实上在他说完之后,我也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希望这次中国能听懂格老先生说些什么。
  

相关热词搜索:思谋 格林 要走 格林斯潘要走了 思谋空间 空间遍地走 随身带走空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