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自有历史评说 [功过待评说]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在纪念祖国光复60周年之际,韩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和“亲日人名辞典编撰委员会”联手,以清算“亲日派”的名义共同发表了3090人的“亲日派”名单,前总统朴正熙名列其中。此举随即引发了又一轮的关于朴正熙是否属于“亲日派”的争论。在韩国近现代史上,像朴正熙这样颇具争议的人物并不多见。
  
  争论的起点:朴正熙的“亲日经历”
  
  1917年,朴正熙出生于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庆尚北道农村。1937年毕业于大邱师范学校后,曾在小学任教。1940年,朴正熙辞职前往中国,考入长春伪满军官学校,毕业后被编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继续学习。1944年4月,朴正熙从该校毕业,在日本关东军实习三个月后,担任伪满军步兵第八团少尉直至日本投降。也就是说,朴正熙五年的“亲日经历”中,有四年多是在军官学校和士官学校学习。
  此次界定的“亲日派”概念,是指所谓“附日协力者”和“民族叛逆者”。朝鲜半岛光复后的头三年,美国在韩国实行了军事行政统治(简称“美军政”)。1947年7月,韩国过渡立法议院向“美军政”当局提交了惩治民族叛逆者的特别条例案。条例案把“与日本及其他国家同谋,祸国殃民、阻碍独立运动者”规定为“民族叛逆者”,把“在日本统治下依附日本势力,以匪贼行为加害同胞者”规定为“附日协力者”。而“美军政”当局以种种借口拒绝批准该条例,其中一条就是“亲日派难以划定”。1948年5月出台的制宪国会,在101款的宪法里确立了惩治“亲日反民族行为者”依据。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的第二天即1948年8月16日,国会通过了“反民族行为惩治法案”(简称“反民法”)。
  而此次划定3090名“亲日派”所用的标准,即参考了上世纪40年代的“反民法”,在作为界定依据的28条规定中,有一条为“参加日本帝国主义军队,出身日军军官、协助侵略战争的朝鲜人”。
  认定朴正熙为“亲日卖国贼”的一些人认为,朴正熙在关东军实习期间和任伪满军少尉时期,曾参加围剿独立军和八路军的战斗110多次,并屠杀过独立运动者。但这一指称至今未被证实。相反,支持朴正熙的一些人则认为,朴正熙在这一时期秘密参加过独立运动。这一说法同样未得到证实。
  一般看来,朴正熙与日军有关的这段经历显然是一个污点。但韩国保守阵营的朴正熙支持者认为,当时朴职位低,且无具体行为,不应把他列为“亲日派”。然而,朴正熙自愿考入军官学校和士官学校又是明确无误的。对朴正熙出于什么目的选择这一道路也各有说法。支持者说,朴正熙从戎,图的是具实力、立大事,中国的蒋介石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故不能仅凭这一段经历将其污为“亲日”。
  总之,韩国事过60年才清算“亲日派”,一个重要历史背景是,当年光复以后韩国实际上未能对“亲日派”进行查处肃清。美国在三年军政统治期间,以起用有经验者为名,大量重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官僚和“亲日派”。当时仅维持治安的警察部门,就有80%的警官是日本统治时期的高级警察。
  大韩民国政府成立后,国会为实施“反民法”,成立了“反民族行为特别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排查了7000多名反民族行为者,立案调查其中的682人,移送检察机关559人。但因“亲日派”全力抵制和总统李承晚的反对,“反民族行为特别调查委员会”活动不到一年就遭解散,所有肃清对象,包括被判实刑的七人(其中一人为死刑),均先后获释。这些“亲日派”打着反共的旗号,与庇护他们的政治势力联手,在政界、军界集结成一股强大势力。而这也正是朴正熙得以在军队培植自身势力的历史背景。
  在饱受日本殖民统治的韩国,未能彻底肃清作为日本帮凶的民族叛逆者,一直是压在韩国民众心头的一块巨石。在韩国人看来,不管朴正熙是否有“亲日反民族行为”,其经历本身即是一种污点。对朴正熙“亲日经历”的争论已经延续了几十年,此次“亲日派名单”再次引发如此的争议,也是韩国民众这种心态的折射。
  
  争论的焦点:朴正熙的“功”与“过”
  
  该不该把朴正熙定为“亲日派”的问题,一直与对朴正熙执政的“功过评价”联系在一起,对立的两方观点截然相反,甚为极端。
  在拥朴的一方看,朴正熙“功远大于过”,最大的“功”便是他执政时期领导韩国实现了“汉江奇迹”。但贬朴的一方却认为,朴正熙“过远大于功”,最大之“过”也恰在同一时期,大搞独裁统治,镇压民众。
  在朴正熙开始执政的1961年,韩国人均国民收入仅82美元,而他遇刺身亡的1979年,韩国人均收入却达到1636美元,年均增长18%,特别是在此期间,韩国创造了年均出口增长38%的奇迹,从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化国家。朴正熙发起的“新村运动”,使韩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韩国现代化的“启蒙运动”。拥朴派据此认为,朴正熙的这些功绩是史无前例的,没有朴正熙就不会有韩国的现代化。
  与此相反,贬朴派却认为“汉江奇迹”不能归功于朴一人,韩国也并非只能选择朴正熙式的“产业化”,选择其他形式的“产业化”道路照样可以成功。这些人并且认为,朴正熙执政期间不择手段推行“增长第一”,导致政府与财阀权钱交易非法共生,为韩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其恶果就是上世纪90年代韩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此外,朴一味强推“高速增长”政策,造成了韩国社会贫富和地区差距悬殊。当前韩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即根源于此。
  作为军事独裁的代表人物,人们对朴的评价也冰炭不容。贬朴派认为,朴正熙用非法手段推翻了合法的“民主政权”,践踏民主宪政秩序。朴正熙在执政期间与日本进行“屈辱外交”,出卖韩国国家利益,一意孤行向越南派兵,为图谋终身执政发动“维新政变”,残酷镇压反对派,实行白色恐怖,使韩国民主倒退三十年。
  拥朴派则认为,朴正熙举事,革了腐败无能的政权的命,是“革命”而非政变。因此朴正熙对韩国的民主化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而且没有朴正熙时期的产业化成功,韩国就不可能实现民主化。韩国产业化造就的大量中产阶层,正是韩国社会民主化的中流砥柱。至于践踏人权之说,则是历史局限造成的,应从历史的角度评判看待。
  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韩国金融危机以来,在所有媒体对历史人物和历届总统的民意调查中,朴正熙始终名列榜首。在对韩国五千年历史人物的民调评价中,朴正熙的支持率竟超越朝鲜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圣君世宗大王,名列第一。在其他评价韩国历届总统的所有调查中,朴也都遥遥领先。在今年“亲日派”名单公布之际,韩国KBS进行的历届总统评议中,朴正熙依旧拔得头筹,得票数远远超出名列第二的金大中。
  但另一方面,金大中时期决定建立并已开工的“朴正熙纪念馆”,却因为市民团体的激烈反对和社会捐款未达到预期额数,导致卢武铉政府不得不中止拨款,工程在开工四个月后叫停。
  可见,对朴正熙的功过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褒贬差异如此悬殊与对立,似乎又不能仅仅从如何看待其个人来理解。
  
  争论的实质:两大势力的冲突
  
  韩国的现代史,可以说是保守势力与进步势力对立冲突贯穿始终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体现为亲日与反日、亲美与反美、产业化与民主化、独裁与民主、“亲北(朝鲜)”与“反北(朝鲜)”、“左派”与“右派”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一直延续至今,围绕朴正熙“亲日派”问题展开的争论,实质反映的就是这两大势力的冲突。
  在李承晚的第一共和国时期,“亲日派”通过反共反北(朝鲜),为自己争得了生存的“合法性”,并且在政界、军界、财界逐渐成为既得利益阶层。在朴正熙时代推行的产业化过程中,这些既得利益阶层中的很多人又成为主导产业化的政治势力,乃至主导韩国社会的主流。从李承晚的“自由党”到朴正熙的“共和党”、全斗焕的“民政党”、卢泰愚的“民自党”,以及与保守阵营合为一体的金泳三的“新韩国党”,都程度不同地延续了主流保守阵营的势力脉络。现在韩国最大的在野党“大国家党”,同样与朴正熙的产业化势力有着渊源的复杂关系。
     在韩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与这些主流势力抗衡的便是所谓“进步势力”,也即民主化势力。两股势力的长期较量在韩国的政治结构中造成严重的地区矛盾,即岭南地区(庆尚道地区)和湖南地区(全罗道地区)的矛盾。韩国历史上的保守势力代表多为庆尚道出身,如朴正熙、全斗焕、卢泰愚、金泳三均为“岭南派”,全罗道地区则因“光州起义”等民主化事件影响,成为进步势力的地盘,被誉为“民主斗士”的金大中即为全罗道出身的“湖南派”。岭南湖南的对立汇集了韩国各种矛盾,成为带有浓厚地区色彩的党派斗争病根,被韩国人称为“东西分裂”、“亡国的区域病”。
  到金大中执政时期,两大派关系首次发生了根本变化,尽管金大中未能实现跨越主流社会鸿沟与产业化势力联政的承诺,但他作为韩国民主化的象征,打开了韩国政局两股势力平分天下的局面。进入卢武铉时代,民主化势力已成为主流势力。曾经主导上世纪80年代学生运动,被称为386世代(当时30多岁、80年代上大学、6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进步势力及原先的民主化势力大量入阁,使韩国政局开始了新一轮的震荡。权力移交给“民主化势力”,对主导韩国政局50余年的保守阵营而言,是无法接受的巨变。
  2003年3月,朴正熙之女朴槿惠,一举以压倒多数的得票率出任韩国最大在野党――大国家党党首。她临危受命,使因总统弹劾案陷入困境的大国家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免遭覆灭,自身也一跃成为下届总统的热门候选人。显然,保守阵营推举朴槿惠重整门户,不仅有利用其父影响的考虑,还有彰朴正熙对韩国经济发展之功、垢当前韩国经济之病的用意。卢武铉政府经过“弹劾案风波”,虽然在道义上仍占上风,但由于韩国经济不断滑坡,民众怨声渐高,执政党和卢武铉的支持率已一路下跌。
  随着朴槿惠扛起保守阵营的旗帜,围绕朴正熙的是非争论又开始泛起波澜。今年4月,在被喻为“总统预选”的国会议员再选、补选中,执政党遭遇惨败,朴槿惠为首的大国家党取得压倒性胜利,震动了整个进步阵营。于是执政党开始有人攻击朴槿惠是“维新公主”、“朴正熙复活”,进步阵营里也不断有人把朴槿惠和朴正熙绑在一起攻击,称朴槿惠是带“原罪”的。对此保守阵营指责执政党目的是损毁朴槿惠形象,为2007年的总统选举开道,而以民间团体名义将朴正熙定为“亲日分子”,也是有政府背景的。
  尽管朴正熙去世已26年,但他的影响力仍在某种程度上继续影响着韩国政局。看来韩国产业化势力和民主化势力将继续以保守和进步的旗号延续对立,朴正熙的影响和由此带来的势力之争不会轻易从韩国消弭。

相关热词搜索:功过 评说 功过待评说 是非功过任评说 是非功过任评说武则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