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贸关系位于十字路口_位于十字路口的房子不好吗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中日经贸关系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出现了“龟行”增长势头。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6年世界对华直接投资(不包括金融类)实际金额6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4.47%,而同期日本对华投资却罕见地下降了30%!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23.8%,其中对欧、美分别增长25.3%和24.2%,而对日贸易仅增12.5%,对日贸易比重比2005年竟然下降了1.2个百分点!显然,中日经贸关系已经受到了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出现了由热转凉、“龟行”增长势头。
  
  日本经济界对中日经贸关系的看法
  
  首先,去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之后,日本经济界认为,安倍并没有承诺不参拜,如果安倍在任内参拜靖国神社,在2007年10月之前肯定就会有答案。届时中日关系将如何变化,尚难预料,所以只好按兵不动。
  其次,日本右翼势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包括执政党内一些重量级人物,发表刺激性言论的现象并没有减少。特别是在“慰安妇”问题上,日本各方面的表态反反复复,有立场倒退的迹象。这说明,在日本否定历史事实的事态仍在发展,中日两国关系还有再次恶化的可能性。
  其三,在东亚地区形成的中日两强格局存在着战略上的不确定性。日本在经济崛起之后正在追求政治崛起,而中国作为政治大国正在追求经济现代化。中日两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各自的战略目标。但是,中国对日本追求的战略目标目前还看不清,而日本也表示对中国追求的战略目标“弄不懂”。尤其是,日本在处理两国关系时存在战略性思维混乱,表现不够成熟。例如,安倍首相访华期间两国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出积极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但是日本政界却有相当一批人顽固地认为中日关系存在着潜在的、巨大的战略冲突。日本经济界对日本政界最终是会选择“战略互惠的中日关系”,还是“战略互害的中日关系”,还无法做出判断,因此,对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抱有深深的忧虑。
  其四,在经济领域,日本政府实施新的农产品检验标准,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的局面尚未改变;2007年2月以来,日本政府有关方面再次就雅马哈对华出口事情采取“深度挖掘”证据并加大惩罚力度的做法,其背后动机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就对华转让技术向日本企业再次发出严重警告;日本政府对华节能技术合作依然采取“动口不动手”的对策。最重要的是,2005年日本政府故意夸大中国投资风险,指导日本企业对外投资,这在2006年日本对外投资的数据上已经反映出来。以上情况基本上可以说明,日本政府至今仍未采取实际行动解冻“对华打经济牌所采取的措施”。
  其五,中日两国各自经济面临一些新课题、新挑战和新调整,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本身就对中日经贸合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而中日的选择又将直接影响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例如,安倍访华期间中日发表的联合声明提出两国将“共同推进东亚一体化”,但是如何理解“共同推进”,怎样推进,以及如何处理与东盟、美俄印等国关系,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
  在世界经济发展出现资源短缺、油价高企、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今天,中日两国是选择各自为战,还是通过加强合作去解决一些问题,这也是对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另外,中国正在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致力于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和实行“两税合一”新政策等,这些都会对吸引外资产生一些影响。日本经济结构改革在小泉时代不过刚刚开始,日本经济内需不足,制造业过剩,靠外需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在摸索之中。但令人不解的是,在这关键时期,日本政界却热衷于发展政治和防卫力量,任凭经济“自由调整”。显然,两国经济的这些结构性的调整变化,客观上也要求中日经贸关系寻找新的发展领域。
  以上分析说明,当前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既受到来自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发展的脚步正位于历史的十字路口。虽然经过几十年发展,两国经贸关系已经达到十分密切的程度,但是现状不等于未来,未来中日经贸关系向何处发展,还充满变数。
  
  高油价下日本如何选择
  
  日本是世界上将节约能源和资源做到极致的国家。日本每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仅有美国的37%,中国的13%;日本利用余热发电效率达到50%;日本家电耗电在过去10年间减少了40%;等等,可以说,日本在许多方面的节能都已经达到世界最高水准。这意味着,随着世界油价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升高,日本经济综合竞争力将同步提高。更加重要的是,如果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日本这种竞争力提高还将出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当国际油价由20~30美元/桶涨到50~60美元/桶时,日本经济综合竞争力可能仅仅有一些量的提高;但当国际油价窜升至100美元/桶时,日本经济竞争力可能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届时美国经济竞争力则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世界经济实力对比将再次发生重大调整。而中国则可能要面对一场“严峻的能源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是主张中日存在“战略互惠关系”的一派占上风,从而选择与中国合作,将大量节能技术卖给中国;还是主张中日关系存在“战略上巨大的潜在冲突”一派占据上风,从而拒绝与中国合作?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合作实现双赢的大量事实。例如,1992~1993年中国经济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热,国内建设需要进口大量的钢材,这为日本钢铁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为其度过危机做出了决定性贡献。2002~2004年中国经济再次出现强劲增长势头,大量进口日本货物,从而带动日本经济走出十年泥沼。如果日本愿意与中国加强节能合作,就有助于中国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能源进口,缓解与日本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的矛盾,还可以持续带动日本经济复苏和繁荣。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中国、美国都不能帮助日本经济复苏,那也就没有哪个国家有能力帮助日本了。
  
  日本选择开放还是封闭的市场模式
  
  日本市场属于表面开放但潜规则封闭类型。战后日本在设计经济体制时,考虑到了本土文化特色,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保持了一定距离。
  一是允许政府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在各行业的市场上实行适度竞争,以减少自由竞争过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意在各个领域扶植少数大企业,使其占据绝对优势,实行“寡头垄断”,维持市场适度竞争的秩序。
  三是鼓励在日本大企业周围聚集大批中小企业为之配套,形成产业链,称其为“系列关系”。这一关系很牢固,不仅排斥外来竞争,即使对不同派系企业也同样有强烈排斥作用。
  四是在占据销售或服务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的前提下,日本大企业可以实现价格和市场地域划分上的“默契”。再结合政府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大企业留下零散市场空间让中小企业生存,实行“人人都有饭吃”的市场规则。
  在日本,下到行业协会、经济团体,上到政府、政党,都无一例外地承认这种规则。所以,外来企业或外来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必然十分困难。上世纪80年代美国没能打开日本市场,就是因为对这种“产业链和市场规则”束手无策,最后只有通过压日元升值,从外部“封堵”日本出口。过去,中国企业实力弱小,对市场经济规则的理解也比较肤浅,加上几乎都是日本企业主导进出口,所以基本没发生大的矛盾,也很少发生中国企业在日本遇到销售渠道问题和市场越界“事件”。然而,随着中国企业实力增强,对市场经济理解加深,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必然会遇到这类市场障碍。事实上,中国海尔、上海电机在日本投资已多少感觉到这种障碍的威胁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选择与日本建立投资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关系,开展区域合作,但如果容忍日本继续选择封闭的市场模式,中国、韩国乃至东亚其他国家将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其引发的后果用数学模型是根本计算不出来的。

相关热词搜索:中日 路口 经贸关系 中日经贸关系位于十字路口 中日经贸关系现状 中日经贸关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