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有机的华语戏剧] 华语戏剧盛典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胡 薇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讲师      由香港主办的第六届华文戏剧节,恰逢香港回归十周年、中国话剧诞生一百周年,因此在戏剧展演的同时,香港戏剧协会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合办了“戏?游”香港舞台中国情展览,香港电影资料馆主办了“雷声大,雨点也多――银幕上的《雷雨》”电影回顾等一系列活动,以介绍香港戏剧及剧社的历史发展,昭显香港华语戏剧的蓬勃发展。然而,热闹的背后却难以忽略这样一种现象:华语剧坛优秀原创剧作的缺少,使华语戏剧面临危机。这从戏剧节演出的重点剧目就可以一目了然。
  作为华文戏剧节的开幕节目,香港演艺学院和香港戏剧协会联合演出了《取西经》(编剧陈敢权,导演陈淑仪)。该剧自1990年首演以来,17年来一直在香港舞台演出。作为代表香港演出的香港演艺学院,1984年由香港政府成立。学院每年推出六个制作,涉及经典或新创剧本,并由学院的学生们提供舞台设计、制作及管理等幕后支持。同样成立于1984年的香港戏剧协会,是全港性的戏剧团体和工作者联合大会,其宗旨是团结香港戏剧同仁,促进戏剧的交流和观摩,举办各种活动、制作节目,在香港的戏剧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取西经》的演出带有浓郁的香港特色:中西融汇。演出将中国名著、武打、杂技、科幻、舞蹈、黑色幽默、现代音乐、佛家哲理等多种元素混合为一体,并运用了西方戏剧的概念,把故事转化成黑色的喜剧,这是香港艺术市场的消费性决定的。香港戏剧不排斥通俗流行文化,而是主动利用流行文化的各种元素,兼收并蓄、雅俗共存,从而形成了香港戏剧发展的一大特色。
  华文戏剧节的闭幕剧,则是香港话剧团的《我自在江湖》(编剧潘惠森,导演毛俊辉、潘惠森)。香港话剧团成立于1977年,是香港历史上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剧团。其宗旨是提高市民文化修养,普及话剧艺术。本剧的主创潘惠森和毛俊辉,号称香港剧坛的两大掌门,《我自在江湖》借江湖恩怨,说尽人生的困惑、各种选择的艰难。
  当我们回顾戏剧节上演的所有华语原创剧作时,虽然是各有千秋,但整体上却难敌翻译和改编剧,明显缺少可以成为经典的作品。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经典剧目《茶馆》(编剧老舍,复排导演林兆华),可算是本届戏剧节上演的优秀的本土原创华语剧作。但是,《茶馆》只是1958年焦菊隐首排的演出版本的复排和重现。在陌生的剧场,看着熟悉的剧目,真是令人百感交集;而昨日的辉煌,更加显出现实的苍凉。
  一百年来,中国话剧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本土原创剧作。但是当我们现在纪念和总结上个百年的诸多成就的时候,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却无法回避一个严峻的事实:优秀的华语原创戏剧严重缺失,这就是华语戏剧所要面对的尴尬现状。
  一百年来,全球华语戏剧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化,戏剧乃至整个艺术的生存环境、审美情趣都发生了改变,华语戏剧前途茫茫,但危中有机。优秀本土原创剧作的缺失,无疑将是制约华语戏剧艺术进一步发展繁荣的重要隐患。所以,百年华诞,是挑战,也是机遇,华语戏剧界只有努力发展本土原创剧作,才能使华语戏剧不断健康发展。
  不过,在本届华文戏剧节的展演中,虽然本土原创剧作在各方面都还差强人意,却也让人看到了香港戏剧人的不懈努力。为了播洒戏剧的种子,戏剧节筹委会还举办了“戏剧一条龙”教育计划,由中英剧团制作及统筹,以“中国戏剧百年发展”为主题,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期间,在全港各中学巡回演出一百场《世纪戏剧新干线》,这也是对未来戏剧群体的最好培养。
  就在感慨香港戏剧人的努力之时,我们也看到了内地戏剧的希望:很多私人、团体开始更多地加入进来。在文化部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的青年湖公园,在2007年4月17日正式开始改建为话剧主题公园,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话剧主题公园。公园内将分三期工程修建数字话剧博物馆、话剧艺术家沙龙和话剧剧场群等,以培养未来的戏剧观众群体、戏剧爱好者和戏剧工作者。政府和民间的支持,无疑使中国话剧的发展如虎添翼。在华语戏剧的历史即将踏入新的百年的时候,这种重视的态度,必将成为戏剧发展的火种和动力。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在华语戏剧界的共同努力下,华语戏剧必将迎来自己新的春天……

相关热词搜索:华语 戏剧 有机 危中有机的华语戏剧 华语戏剧盛典 华语音乐盛典主持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