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是伙伴还是对手 对手与伙伴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抑中国扬印度。中德关系的“蜜月”在经历了科尔、施罗德时代之后,在默克尔这里戛然而止,看似突然,实则有其必然性。         一份文件藏隐患
  来自西部的冷空气为深秋的北京平添了许多寒意。而目前的中德关系,恰像这深秋的北京,几乎降到了冰点。
  
  倔强的德国女总理默克尔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公然于9月23日在总理府会见了达赖之后,中德关系空前降温;一个月后,10月23日,德国执政党联盟党大会上出台了《亚洲――德国和欧洲的战略挑战和机遇》文件后,中德两国的有识之士对中德双边关系的前景更是隐忧重重。
  这份被认为体现了默克尔对亚洲外交政策理念的文件认为,亚洲的崛起,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结构性变化,从经济、政治和地缘战略以及全球三大利益领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件承认亚洲的崛起给德国和欧洲带来了机遇,但认为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德国和欧洲必须对自己的亚洲政策重新进行定位,以免被边缘化。
  文件认为,德国和欧洲的亚洲政策原则上必须以长远利益为导向,在共同价值和信念基础之上发展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伙伴关系。文件特别强调要从政治和经济领域发展与日本、印度和韩国等所谓“民主国家”的关系,以共同致力于使该大陆不会因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崛起而导致的不稳定。
  文件对中国着墨甚多。一方面对中国的发展给予了积极评价,承认中国在过去25年中创造了一种发展和现代化的模式,但另一方面却怀疑中国的发展模式能否持久,因为它“缺乏民主的基础”。文件不无嫉妒地承认中国的发展模式“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显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削弱了西方自由主义秩序原则的吸引力”。
  文件承认,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政治、外交、文化以及军事战略领域,中国的影响力都在不断增长,在解决许多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文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指责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品仿冒者,并将国际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主要归咎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日益增长的需求。
  为应对亚洲崛起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崛起的挑战,文件认为欧盟对中国和亚洲必须用“一个声音”说话,只有凭借欧盟共同参与塑造国际秩序的整体战略才可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扮演一个重要战略角色。
  
  “蜜月”为何戛然而止
  
  德国联盟党这份重要文件选择在中德关系紧张之际及默克尔总理10月29日出访印度前夕出台,并非巧合。中德关系的“蜜月”在经历了科尔、施罗德时代之后,在默克尔这里戛然而止,看似突然,实则有其必然性。中国在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综合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可能将于今年底取代德国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的地位,明年可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德国人以前认为中德之间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如今中国的强势崛起却让他们感觉到了现实的、来自经济领域的威胁。
  经济实力的减弱必然会造成政治影响力的下降,作为欧洲大国的德国对此忧心忡忡。鉴于美中关系被许多观察家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在一向把跨大西洋关系即欧美关系视为外交与安全传统支柱的德国人心里,多多少少会产生失落感,甚至嫉妒心理,这从德国媒体各种有关中国的报道中不难看出。欧洲甚至有人认为,欧盟在国际外交诸多方面的影响会随着中国影响的扩大而变小。“和中国那种采用开放和灵活态度解决国际问题的魅力攻势相比,欧盟却在一些事务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态度,而没有设法将潜在的力量转换成现实的影响。”但他们认为,欧盟不应该试图破坏中国在国际外交中与日俱增的影响力,而是应该设法通过壮大自己而实现一种健康的平衡,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且不论中美关系到底是不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美国的外交重心早已从跨大西洋地区向亚太地区转移已是不争的现实。美国经济比欧洲更有活力,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美国经济与中国等亚洲新兴国家的密切联系。中美联手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进行合作也是有目共睹。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如果不想成为没落的贵族,就必须在中美既合作又竞争的双边关系中,寻求到自己的准确定位。就像这份亚洲战略文件黯然承认的那样,“与亚洲大国相比,所有欧洲民族国家越来越成为影响力十分有限的‘小伙伴’。欧洲只有凭借欧盟共同参与塑造国际秩序的整体战略才可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扮演一个战略角色”。
  
  默克尔想要干什么
  
  中德关系失和不得不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默克尔自身的因素。在执政的前半期,默克尔总理继承了科尔和施罗德时代的内政和外交遗产,政策保持了一定的延续性。而在执政两年之后的今天再评点其作为,可明显看出默克尔开始奉行所谓的基本价值观外交,完全背弃了科尔和施罗德总理的外交政策。在对华外交方面尤其明显。“让我说,只有中国,中国,中国。”德国前总理库尔特?基辛格上个世纪60年代说过的这句话点明了数十年来德国亚洲政策的着眼点。而默克尔在出访印度前却明确表示:“许多年来我们的目光仅仅,或者说太多地投向中国。我认为,作为欧洲人,我们在印度这样的国家也拥有充分的机会,但我们必须积极努力,必须较为迅速地付诸行动。”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默克尔的外交手段也显得简单、生硬,暴露出她对东方传统文化欠缺了解以及在外交方面的不成熟。
  也许默克尔是想超越前辈外交成就,尽快按照自己的思想进行外交布局,从而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从联盟党的这份亚洲战略文件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默克尔的外交思路。默克尔此次首访印度,大造声势,可以说是对自己的外交新思维的一次实践。甫抵印度,默克尔便声称,“我希望我今天的访问能够促进德国和印度的战略性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科研、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合作能进一步扩展”。印度总理辛格则投桃报李,恭维默克尔是“一位杰出的世界级女国家领袖”。不少人认为,默克尔在重视印度等亚洲新兴国家的同时,不应该、也不能忽视中国。
  
  仅是一人一党的理念吗
  
  联盟党亚洲战略文件的出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默克尔的外交理念。但这份文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德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基石,至少现在还看不出。当年克林顿和布什总统,甚至是科尔和施罗德总理在执政之初,都曾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但他们很快就认识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中国;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同样必须有中国的参与。默克尔和联盟党希望这份亚洲政策文件不仅成为德国政府对亚洲政策的外交纲领,也能够成为欧盟对亚洲外交政策的依据和基础。但这谈何容易?首先,德国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欧盟的外交导向是个问题;其次,欧盟成员国虽然基本认同应以一个声音对外说话,但这个声音由谁发出呢?历史已经证明统一欧盟的外交政策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德国和日本、巴西、印度结成了四国同盟,而意大利则与韩国等组织了一个俱乐部,与四国同盟唱反调。在出兵伊拉克问题上、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上……分歧的背后无不隐藏着各自的利益,德国不希望被中美边缘化,但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同样也不希望在欧盟政策的决策中扮演配角。利益是永恒的,很难设想欧盟这么多的成员国会随着默克尔的指挥棒一起翩翩起舞。就是在德国政府内部,默克尔也未必能够搞定。默克尔领衔的是一个大联合政府,两大执政党――联盟党和社民党执政理念不尽相同,只是为了利益组合在一起。最近两党在内政和外交两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均加剧和凸显。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达赖的贸然之举,不仅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也遭到了社民党籍的外长施泰因迈尔的强烈抨击,就连默克尔总理的重量级幕僚德国亚太委员会主席、巴斯夫公司董事长哈姆布莱希特也对此颇有微词。由此可以看出,默克尔的外交政策一定程度上还受到政府内部合作伙伴的牵制。
  因此,这份代表了德国联盟党外交理念的文件,对我们而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至于从长远来看是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大于积极因素,目前尚不能武断判定。一个明智的政治家会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政策。虽然从这份文件中可以看出默克尔政府对华政策的端倪,但它毕竟没有上升到德国政府和欧盟外交政策的层面。德国在默克尔任期内到底是我们的战略伙伴还是对手,还是那句老话:听其言、观其行。

相关热词搜索:默克尔 对手 伙伴 默克尔:是伙伴还是对手 默克尔访问乌克兰 俄谈制裁乌克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