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蹉跎后的高级会晤] 风雨蹉跎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中苏中俄关系演变实录      小平同志指示,在接待戈尔巴乔夫来访的礼仪安排上不要太热,要适度。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当然,这里说的见面不拥抱,不只是外交礼仪问题,更主要的恐怕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背景,明确中苏两国关系的性质,界定未来相互关系的方向。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礼仪:只握手、不拥抱
  
  中苏举行高级会晤是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牵动各方的大事,在接待礼仪方面如何安排也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小平同志指示,在接待戈尔巴乔夫来访的礼仪安排上不要太热,要适度。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他还特意叮嘱说,此点在同苏方谈具体礼宾安排时向他们打个招呼。
  大家知道,苏联人见面时有拥抱和吻面的习俗。久未谋面的朋友、亲人从远方来或者迎接贵宾时,一般都相互热烈拥抱,还要左右左亲面颊三下。小平同志上世纪50年代去过苏联,可能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所以提出了“拥抱”这个问题。当然,这里说的见面不拥抱,不只是外交礼仪问题,更主要的恐怕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背景,明确中苏两国关系的性质,界定未来相互关系的方向。
  不巧的是,戈尔巴乔夫访华之时,正值北京发生政治风波之际。为了保证高访安全、顺利,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访问的日程、行车路线等,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要变化和调整,包括在什么地点举行正式欢迎仪式,都是到最后一刻才定下来的。
  
  戈尔巴乔夫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而访问的压轴戏是同邓小平主席的会晤。正是这个会晤,被称为中苏高级会晤。5月16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举行了举世瞩目的重要会晤。会晤之前,小平同志对我陪同人员说,三年多前他请罗马尼亚领导人给戈尔巴乔夫带口信以来,就想着今天怎样跟他谈。此时等在门外的中外记者都在忙碌着抢占有利地形,准备捕捉两位领导人握手的历史性镜头。为此,有关同志还专门做了周密细致的布置安排,一再强调要拍好这张握手的照片。
  
  历史账讲了,
  过去就结束了
  会晤中,小平同志一开始就表示,中国人民真诚地希望中苏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建议利用这个机会宣布两国关系从此实现正常化。接着,他谈了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小平同志说:关于意识形态争论的那些问题,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讲的都是空话。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一个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那些争论,我们也不相信自己是全对的。
  戈尔巴乔夫说:“我的年龄比您小,不想对此加以评论,而是指望您来做出评价。我同意您的基本想法。20年没有白过,我们弄清了许多问题。”
  小平同志强调,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结束一下过去,就可以不谈过去了,重点放在未来的事情上。但是,过去的事完全不讲恐怕也不好,总得有个交代。但不要求苏方回答,也不要辩论,可以各讲各的。这样有利于我们在更加扎实的基础上前进。随后,小平同志从两个方面回顾了历史:一是历史上中国遭受列强欺压的情况,指出给中国造成损害最大的是日本,从中国得利最多的是沙俄和一定时期的苏联;二是近几十年对中国最大的威胁从何而来,50年代威胁来自美国,60年代以后是苏联。总结了风风雨雨的中苏关系,小平同志指出,主要是苏联把中国摆错了位置,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虽然如此,我们从来记得,斯大林时期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小平同志还特意强调说,他讲这么长,目的是使苏联同志们理解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过去”的,脑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历史账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这也是这次会晤取得的一个成果。从此过去就结束了。
  
  戈尔巴乔夫:
  一个晚辈去见一位长辈
  
  戈尔巴乔夫表示,我们政治局全体都赞同您那句著名的话(指“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关于俄国、苏联与中国关系是如何形成的,有些东西苏方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但在不太久远的过去,苏中关系的有些方面苏联是有一定的过错和责任的。他赞同过去的问题就讲到此为止。在会见前,戈尔巴乔夫曾对其陪同人员说过,他是作为一个晚辈去见一位长辈的。
  所谓开辟未来,是指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间关系,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准则。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国际共运的历史教训,强调无论是结盟,还是对抗,都是不成功的,中苏关系还是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在发展交往方面,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戈尔巴乔夫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中苏关系正常化不针对第三国、不损害第三国的利益。
  高级会晤结束时双方发表的联合公报正式确认了两国领导人一致确定的两国关系准则。双方声明,反对谋求任何形式的霸权。中苏将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普遍原则基础上发展相互关系。双方认为,中苏两国高级会晤标志着中苏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苏关系正常化不针对第三国,不损害第三国利益。双方愿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两国之间的一切争端。双方指出,两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方面交流情况与经验,并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是有益的。双方在某些问题中的分歧不应妨碍两国关系的发展。这样,中苏两大邻国就形成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睦邻友好的新型国家关系。
  
  历史教训:最大的危害在于
  “过分意识形态化”
  
  除了北京外,戈尔巴乔夫还访问了上海,会见了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和市长朱?基。应苏方要求,安排戈尔巴乔夫参观了普希金纪念碑。5月18日上午,代表团一行从机场直接奔赴纪念碑所在地,沿途遇到不少欢迎群众,有人还打出了“中苏友好”的俄文标语。戈尔巴乔夫和夫人向纪念碑献了鲜花,戈尔巴乔夫还与聚集在周围的青年进行了简短交谈。
  据介绍,普希金纪念碑的历史曾几经沉浮。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1937年上海居民自发集资修建了这座纪念碑。在日本侵占上海期间,纪念碑被毁。1947年,纪念碑进行了重建。“文革”期间,普希金的雕像再次消失。后来,在原地又重修了普希金的铜像,它是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象征。
  通过这次高级会晤,中苏之间终于结束了近40年来要么结盟、要么对抗的不正常状态,重新建立起正常的国家关系。正常化后不久,中国和苏联国内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形势经历了深刻演变。但当时双方确定的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本原则,不仅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和冲击,而且成为后来新型中俄睦邻友好关系的坚实根基。
  小平同志与戈尔巴乔夫的谈话内容,从研究中苏关系历史的角度,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关意识形态争论的那部分。这是我领导人首次对历史悬案中苏大论战做出这样明确的评价。
  赫鲁晓夫是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其功过是非应由历史评说。赫去世后被葬在莫斯科新处女公墓,他的墓地上有一尊怪诞的雕像:赫鲁晓夫的黑色人头夹在两块对称几何图形的黑白大理石中间。其作者正是当年遭受过赫鲁晓夫批判的著名艺术大师涅伊兹维斯特内。上世纪70年代末,我和使馆的同事特地去参观过,几位老年人在其墓前献花。我好奇地问:“你们是赫鲁晓夫的亲戚?”他们摇了摇头。我又问:“塑像为什么用黑白两种颜色?”其中一位老妪回答:“这是指功过参半。”
  至于对中苏关系历史的反思,在1990年3月1日苏联《真理报》上刊登过这样一篇署名文章,其中写道:反思苏中关系的历史教训,最大的危害在于“过分意识形态化”。上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批评中国“教条主义”,中方回击苏联是“修正主义”;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搞改革开放,苏联仍处于停滞阶段,这时则出现“意识形态移位”,双方就对立的问题又都改变了自己原先的评价。
  历史是无情的,也是公正的。

相关热词搜索:会晤 蹉跎 风雨 风雨蹉跎后的高级会晤 风雨蹉跎的意思 岁月的蹉跎是什么意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