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的藏书与批注】 批注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据说,一个学者是不愿让别人知道他读过什么书、正在读什么书的,因为这会暴露出自己做学问的种种秘密,比如曾受何人影响、学术思想的渊源脉络等等。可是若换作一个大人物(此处“大人物”取中性义,只要其对历史能留下一点好坏不论的影响就成)就不同了,因为这是展示他们天纵之才的好时候,即便他们本人不愿公开自己藏过什么书读过什么书,也总会有热心人去做的,不仅会做,还会谆谆善诱地感叹,这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近期《参考消息》摘编了俄罗斯某报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斯大林读些什么书》,读来颇有味。斯大林日理万机之余争分夺秒地读了哪些书呢?文章中说,他的崇拜者们已经将洋洋洒洒的书目公开发表了,包括历史、社会主义历史和理论、经济、哲学、军事、俄苏文学和外国文学经典名著等,“从书目中还能看出他阅读兴趣的变化,40年代初他借的主要是有关军事问题的书,1947年~1948年间,他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0年他开始研究语言,1952年涉猎的多为经济方面的书籍。”这份“十项全能”式书目大概能够部分满足斯大林崇拜者们想勾起人们敬意的愿望,试想,面对这样一份几乎涵盖了全人类文明、智慧的书目,谁不会对它的主人、读者油然而生敬意?更何况这位读者并不是如我辈一样的普通读者,而是时时刻刻需要小心应付国内外凶恶敌人并没有专门时间读书的伟大领袖呢。懂一点苏联历史的人还会知道,斯大林对这些书并非虚应故事而是学以致用很快吸收了,前面说“1950年他开始研究语言”,其研究成果是他一篇关于语言学的报告,而这份报告很快使国内原本正激烈争论的两派语言学家缄默了,转而归附到斯大林所划定的语言学圈子里去,“1952年涉猎的多为经济方面的书籍”,这次“涉猎”的成就更显著,写了一本很长时间以来被几个国家奉为金科玉律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读书成果转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又岂是凡夫俗子所能梦见?
  斯大林对自己的藏书有时还会进行圈画和评点。俄报文章中介绍说,“在马克思和列宁著作每页空白处,他不会写下批评意见,只是勾划一些重要的句子,对恩格斯的著作他就不那么客气了,有时会看到他写下‘混乱’或‘这不对’一类的评语。”这段描写让人忍俊不禁。恩格斯著作与马克思列宁相比是否显得“混乱”委实难以定论,我猜想斯大林此处的价值判断也许包含了势利的因素: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的开山祖师,而列宁是苏联的缔造者,同时又是斯大林摒除异己要捍卫继承的对象更不能唐突?当然这终究只是个好玩儿的猜想而已。如果说斯大林的这段评语让人会心一笑,那么另外一处的批语就会让你的笑容冻住,一本赞誉杰出统治者的民间格言触动他写了句“让人畏惧比受人爱戴好”,这句斩钉截铁的话使人联想起他如钢似铁的性格特征,联想起被以革命的名义“大清洗”掉的人们,联想起他临终前那些巴望他快死的亲密战友们不请医生封锁消息让他孤独死去的情景。
  今天的读者,尤其是研究家应该感谢斯大林留的这些私人藏书,感谢斯大林写下的那些批注,它们也许会如电光石火般激活研究者的灵感。而另有一类大人物则没有那么慷慨,总希望尽可能地把自己隐藏起来,本土那位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的“林副统帅”即是。著名学者周一良回忆文革中“在梁效工作期间”,林彪事败后,“梁效成员曾被派到毛家湾林彪住宅,逐页检查他家里的书籍,以便发现他的亲笔批注之类,作为批判材料。我负责历史书籍。林彪不学无术,未见任何批注”。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周先生发现了林彪在《资治通鉴》里做的两处密密圈点,一处是《魏纪》中记司马懿为欺骗曹爽故意装脑子老糊涂,另一处是《隋纪》里杨广为取得父亲杨坚信任,每当杨坚到他宫里来就把年少貌美的宫女隐藏,以显示自己不好声色。周先生认为未见林彪任何批注的原因是林“不学无术”,未免书生气太足,发明了学毛著“走捷径”“背警句”“带着问题学”等无上妙法的人会不学无术?未留下任何批注说明此人实在是太懂“术”的缘故啊。可即令是精明得连一条读书批注也不留的“林副统帅”不也百密一疏地在那密密圈点中泄了天机?看来,一个心怀叵测的人在一时一地做点伪不难,但永远不露一点蛛丝马迹只能是幻想。
  大人物的崇拜者们有时会盲目得让人生厌,但像斯大林的崇拜者这样整理、公开斯大林藏书、书目,绝对是一件有益世道人心的好事,读他们的藏书和他们留在书上的手泽,多数情况下,你会悟出这些大人物为什么成为大人物,从这个角度看,说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确非虚誉。□

相关热词搜索:批注 大人物 藏书 大人物的藏书与批注 骆驼祥子人物批注 骆驼祥子人物情节批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