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埋头苦干的人 伊拉克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战后的重建,是否意味着真正的自信力在伊拉克人身上获得了生长的空间?   伊拉克战争烟消云散。伊方曾经的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作鸟兽散,剩下的只是一些与历史依若仿佛的花絮。用诸如汉漠拉比师、尼布甲尼撒师、麦地那师、巴格达师等历史名词装饰起来的部队,并未使萨达姆英名远播,反而使国内外的阿拉伯人觉得上当受骗了,觉得其辉煌的历史被玷污了。
  “200年战胜了7000年”,足见文明并非历久弥淳。4000年前,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留下了赫赫有名的《汉谟拉比法典》;2700年前,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几乎统治了整个西亚地区;1400年前,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发祥地;今天,巴格达是现代伊拉克的首都――虽然伊拉克共和国的历史只有45年,但巴格达当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当了五个世纪……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止萨达姆弃城而逃。
  上述逻辑也许有些矛盾。伊拉克的历史虽然悠久,却不像中国历史那样连续和一以贯之,而是分层的、断裂的。不同的统治者、不同的文明、不同的种族都在这里留下了其深深的印迹。现代的伊拉克人也不是一个纯源同种的民族,而是由许多东西方不同民族混合而成的民族群体。他们的血管中流淌着当地古老的苏美尔人、巴比伦人的血液,也流淌着来自阿拉伯半岛的古阿拉伯人、犹太人的血液,还流淌着来自周围地区的波斯人、突厥人、印度人的血液。萨达姆垮台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因为没有人甘心为一个专权的提克里特家族卖命。
  伊拉克人有过自信力吗?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似乎有。伊拉克人在他们的阿拉伯兄弟中是很傲慢的。他们既看不起像沙特人、科威特人那样的“暴发户”、“土老财”,也看不起埃及人、叙利亚人、约旦人那样的“破落户”和“穷亲戚”,更看不起也门人、阿曼人那样的“阿拉伯乡巴佬”。但在萨达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实行高压和独裁统治后,一般伊拉克人不敢起来反抗,多数人对相对富足的生活也感到满足,不愿失去已得到的东西。于是,伊拉克人都采取明哲保身、不谈国事、过好小日子的生活态度。这时,我们看到的就只有萨达姆的勃勃野心。
  把镜头推长一点看,近百年来对伊拉克人思想和行为影响最大的,还有两个历史时期:一是英国殖民统治的30多年,伊拉克人崇尚英国的一切,富家子弟以到英国留学为荣,人们以会讲英语和拥有英国货为时尚,连政治制度都摹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二是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30多年,在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下,阿拉伯各国间呈现出一种奇特而复杂的关系:它们在许多问题上不遵循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随意插手彼此间的事务。你的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反正我们都是“阿拉伯兄弟”。这样就导致了阿拉伯国家间无尽的矛盾和纠纷,他们一会儿吵得不可开交,打得头破血流,一会儿又握手言欢,亲吻拥抱。这种情形对伊拉克人也有很大的影响。他们一方面会支持政府吞并邻国科威特,另一方面却又会抱怨在遭到美英侵略时其它阿拉伯国家袖手旁观,坐视不救。
  所以,伊拉克人仅有的一点自信力是建立在虚幻的历史图腾上的,是在与别的阿拉伯国家比较的过程中被强制灌输的,更确切地说是一种“他信力”,而且已经牲美军的“解放战争”中破碎了。但战后的重建,是否意味着真正的自信力在伊拉克人身上获得了生长的空间?毕竟,在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前,伊拉克对全民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是它今天重生的希望所在。
  伊拉克还有一些待认知的自信之源,譬如总体犯罪率很低。除了被压迫多年的什叶派发泄般在巴格达抢劫了几天外,社会上抢劫、偷盗案不多,强奸、凶杀等暴力犯罪就更少,伊拉克据说还是一个没有艾滋病的国家。另外,伊拉克人虽然能言善辩,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他们一般都湖口不动手,即使发生了矛盾冲突,最多也只是怒目而视、咿哩哇啦大吵一通,而很少会挥拳出手、武力相向的,这也有助于其在美国主导下顺利开展战后秩序的重建。
  当然,人们也能看到伊拉克人的为人处事有许多毛病和缺点。例如,在遇到竞争时,他们普遍都消极被动,不思进取;当面临重要抉择时,他们往往听天由命,随遇而安;在与人交往时,他们夸夸其谈,复杂多变,不守时间,不讲原则。另外,伊拉克人也同所有阿拉伯人一样,容易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一会儿热情洋溢,一会儿冷漠麻木。顺利时热情高涨、个性张扬,受挫折时灰心沮丧、怨天尤人。在足球场上,我们也能看到阿拉伯人的这种不稳定性。同一支球队,踢得顺利时往往能够超水平发挥,战胜实力很强的对手,而踢得不顺时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在弱旅手下也会一败涂地。这次美伊战局的急转直下正说明了这一点。

相关热词搜索:伊拉克人 失掉 自信 伊拉克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