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泰壹的抗争]美丽青年全泰壹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我第一次看见韩国工人的形象是在4年前,一个朋友给了我一些韩国工人运动的资料,其中有一张影碟讲述的是韩国工人运动领袖全泰壹的故事。1970年11月13日,韩国首都首尔西南部服装工业区平和市场发生了一场工人抗议示威,他们高呼口号,要求改善服装工人的工作条件,警察和市场保安镇压了他们的行动。这时,这次示威的工人领袖,22岁的青年裁缝全泰壹把汽油浇在自己身上并点着了。他的身体顷刻间变成火球,他在高喊着:“我们不是机器!”“让我们在星期天休息!”“遵守‘劳动标准法’!”“不许剥削工人!”他在自焚时手里还拿着一本《劳动标准法》手册。这些图像对我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驱使我去了解韩国工人的发展历史。
  应该说,从60年代到80年代30年间,韩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形态上看,韩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50年代后期,韩国全部劳动力的4/5是农业劳动人员,到80年代后期,变成了4/5的劳动力是在城市和工厂领工资的工人;从经济上看,1961年韩国的人均GDP只有83美元,到1985年已经增长到2150美元,增长近26倍,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从政治体制上看,韩国也从60年代的军人独裁统治成功过渡到民主政治制度。
  在这个世界奇迹的背后,是韩国工人阶级的血和泪。韩国工人素以勤劳、守纪顺从而闻名。在60年代和70年代,韩国的产业结构和工人队伍,与珠江三角洲过去20年的情况很相像,大多数是从农村来的,只有初中学历的非熟练和半熟练的女工,集中在出口加工业工作,被人称为“打工妹”和“打工仔”,很多工人视10小时和12小时工作为正常,甚至愿意在只付给小额额外报酬的情况下工作15小时到18小时。全泰壹所在平和市场就是那时候一个典型的出口加工区。这里雇佣着2万名年轻工人,其中90%是妇女,年龄大约在14~20岁之间。她们在地面离天花板只有4~5英尺的小格子间里工作,既见不到阳光也没有通风设备。他们一般被迫一天工作14小时,得到的是每月不到30美元的工资,这样低的工资,他们甚至无法养活自己。工人苦难的呻吟并没有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
  但是全泰壹的自焚给社会带来了一股冲击波,尤其是唤醒了知识界,使他们注意到出口加工业的黑暗面,许多大学生投身到工人队伍之中,启发工人意识,很多社会团体为工人提供各种教育服务。到80年代,被动和顺从的韩国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觉醒,从而成为有战斗性和反抗性的劳动者,各种工人团体在各个工业区出现。在这样的社区内部,形成了由大学生、知识分子、教会、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广泛社会支持网络,对工人的集体认同和阶级意识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发生了多起全国性工人集体行动。这些变化都逼迫着资本家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使韩国工人工资增加的速度属于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而韩国社会的主体――工人阶级待遇的提高,也最终实现了韩国社会的民主化、自由化和中产阶级化。
  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承担了为整个劳动大军提供培训和提高劳动技能的责任。由于大量劳动力的供应,韩国的资本家对培训工人的投入非常少。虽然韩国著名劳动经济学家裴茂基指出,韩国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到70年代中期已经结束,70年代后期熟练工人供给严重短缺,迫使很多公司竞相从别的公司挖走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由于政府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资,韩国的教育水平提高非常快,解决了熟练工人短缺的问题,为80年代后期韩国产业转型奠定了基础。1974年,生产工人当中的大约47%受过中等教育,到1984年,已经有69%的工人接受过中等教育,例如,当年在机械行业中,高中毕业的工人占半熟练工人的59%,占熟练工人的90%。因此有很多专家指出,韩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亚洲金融风暴后能够克服困难,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高素质劳动力的充足供给。
  同时,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村人口向城市及工业转移。1966~1975年间,大约有510万人从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1975~984年间又迁居了590万人,加起来,在韩国工业化的头20年,大约有1100万人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农村地区的年流出率为4.7%,转移的人口总数占韩国农村人口的60%。他们是完全投入的产业工人,因为大多数迁居者没有再回到农村的意图,在很多城市地区形成了众多的工人社区。而且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的就业机会和收益远远超过农村地区,很多工人把他们的家庭成员接到工人社区生活,所有消费基本在城市开支,形成了新兴城市越来越旺盛的社会服务业和商业的发展空间,城市化发展迅速。

相关热词搜索:抗争 全泰壹 全泰壹的抗争 美丽青年全泰壹 美丽青年全泰壹观后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