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公平的思考 [对开展城乡广场文化活动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城乡广场文化活动是指社会文化中的广场现象,它体现着当前一个城市和乡村或某个地域的发展状况和建设成果,核心是精神文明的传播和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前,我市广场文化活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开展的十分活跃, 为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名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就我市而言,广场文化活动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此,笔者结合我市近几年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实际情况和经验,谈谈对当前开展城乡广场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
  一、精心策划组织, 不断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品位
  城乡广场文化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型舞台,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 提高广场文化活动的品位, 是摆在我们文化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的导向性和示范性,把广场文化活动作为展示艺术精品,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大舞台。要有意识地组织当地艺术团队,把各民族的精彩节目拿到广场舞台上展示并表演。
  二、开展好广场文化活动,组织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工作队伍
  广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 一方面为群众文化工作开辟了新的可以大展身手的领域,另一方面也对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场文化的组织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繁杂,要求严格的工作,从广场舞台的搭设到音响灯光的安装;从演出团队的组织到活动内容的编排;从观众队伍的组织到公共秩序的维护,都要求建立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
  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已经成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因为群众文化一直没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人员来自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多是在工作中的传帮带和个人摸索。很多文化行政部门和群众文化机构的领导不知道群众文化的专业知识,专业人员也只是学过一门艺术专业,对群众文化知识的学习,目前只能靠培训来完成。所以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和执行好有关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和评价的制度,对文艺人才的评价不单是以职称、学历为标准,而应以业务技能和业绩为主要标准综合评价,在城乡广场文化活动中, 营造培养群众文化队伍的社会氛围,也是队伍建设尤其是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一个重要保证。
  为适应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需要,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广场文化工作队,舞台美术队,灯光音响队、组织活动服务队等。
  三、积极探索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广场文化活动的全方位发展
  近年来,我市兴起的城乡广场文化活动,使社会宣传和文化活动前所未有地与社会、群众密切结合起来。办文化的主体由原来的文化部门拓展到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促进了文化部门职能转变,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体现了“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原则。有特色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进步。几年来,我市广场文化工作,迈出了一条特色各异的新路子。以节庆活动为契机,掀起广场文化的高潮。节庆活动的开展, 为广场文化活动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广场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更为节日庆典提供了最好的形式,增添了节目的光彩,形成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民俗文化和广场群众文化的有机融合,既使民俗文化避免了衰落乃至消亡的命运,得到了活态传承,又给群众文化拥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可谓相得益彰,皆大欢喜。寻找民俗文化和广场群众文化的结合点,是活跃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一条捷径。群众文化和民俗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纵向看,今天的民俗文化就是昨天的群众文化。一个风俗能流传下来,一定是沉淀了一个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蕴含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密码,而且在其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来自民间的文化养分,充实和发展着自身。从横向看,今天的群众文化包含着民俗文化,如我们最熟悉的大秧歌、二人转、朝鲜族农乐舞等,历久弥新,依然是群众文化的“保留节目”。
  就其文化层次而言,广场群众文化和民俗文化同属于草根文化,其主体都是最普通的人民群众。它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创造,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其形式而言,都是非物质文化。二者都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群众文化的民间性特点是很鲜明的。其特点不仅表现在活动方面和形式方面,还表现在它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说群众文化也是民间文化。
  发展群众文化,一定要善于挖掘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与群众文化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赖以生存的一切对象物,它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全部复杂关系种种表现形式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条件之一。和其他资源不同,文化资源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一个地区或民族,其文化面貌和发展前途除经济要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该民族文化资源的多寡、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水平。发挥文化网络的作用,促进广场文化活动经常化、特色化,是把民间文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各级文化网络;有分工、有职责;有范围地进行科学有效的规范管理,才能适应广场文化发展的需要,实现广场文化全面、广泛的开展。发挥多元参与机制,激发广场文化活动巨大潜力,广场文化作为一种经常性的、广泛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爱好者可根据自己的文化生活要求选择参加活动。活动内容涉及到时政宣传、知识传播、科技普及、文体健身等方面。
  四、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宣传,保证广场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
  广场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化、群众性、公益型”的方向。强化统筹协调、扩大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社会层面。各地区各部门要把齐抓共管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场文化建设的各种模式。加强城乡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推广。政府文化部门应协调有关新闻宣传媒体做好重大文化事项的报道。对常态性和创新性文化服务,应运用在活动场馆张贴告示、印制宣传品免费领取、网络、报刊等多种手段,及时让群众知晓。对创新的文化服务方式,应以多种方式向社会宣传推广,落实到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
  五、社会力量资助与企业赞助是广场文化活动运作成功的保证
  广场文化是一种开放型的社会文化,具有极强的兼容功能和辐射功能。通过向社会各个领域辐射,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可以扩大活动规模,为广场文化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而且组织一次成功的广场文化活动,工作很庞杂,不是靠一个部门能独立完成的,所以要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在广场文化活动中打破那种独家举办的方法,依靠当地企业、事业的群策群力,形成群众文化群众办、全社会办广场文化活动的良好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文化活动 城乡 思考 对开展城乡广场文化活动的思考 城乡世纪广场活动 城乡世纪广场美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