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及其挑战|一体化战略的例子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对外安全战略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凭借超级大国的地位及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绝对优势,美国不断调整其东亚安全战略,力图主导地区安全事务,在东亚扮演霸权国家的角色,为实现“美国治下的和平”服务。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考察冷战以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不难发现美国一直在谋求和维系东亚的霸权国地位。即使在“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的安全战略在坚持以反恐为核心的同时,并未放弃将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转化,亚洲尤其是东亚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美国政府认为,由于拥有“史无前例和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影响”,美国应该采取行动承担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相应地,美国东亚安全战略的目标意在促成并维持以美国为主导的东亚安全秩序,使美国的经济利益不受任何政治或军事因素的制约,阻止或推迟能挑战美国东亚霸权的地区强国产生。
  
  (一)加速军事建设,谋求绝对的军事优势。
  
  美国的政治精英坚信国家权力体现在军事实力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大幅增加军费开支,不断扩大在亚太的军事部署,进而谋求军事上的绝对优势。根据美国国防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2001年美国的军费开支是3054亿美元,2002年为3432亿美元,2003年是3991亿美元,2005年为4220亿美元,布什政府还提出未来6年的国防开支为2.7万亿美元,大于紧随其后的10个国家年度军费开支的总和。为保护美国本土和海外驻军与盟友免遭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袭击,布什执意研发和部署NMD和TMD,谋求攻防兼备的“全面军事优势”;举行太空战模拟演习,大力研制反卫星武器和空天飞机等天战武器平台,谋求太空霸权,争夺未来军事斗争的战略制高点;充分利用美军技术和资源优势,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夺取信息优势,加速推进美军转型,改革现有军事结构,三军联合协调发展,减少对大型航母、有人驾驶飞机和重型坦克的依赖,大力发展新一代轻型的,机动性、攻击力和隐蔽性更好的武器装备,如轻型航母、无人作战飞机、远程战略轰炸机、战略运输机和新一代精确打击武器,以增强美军的快速部署和反应能力。美国还提出新的核战略,降低核打击门槛,强调可以对非核国家进行核打击,使核战略从“相互确保摧毁”转向“单方面确保摧毁”。在此基础上,布什政府进一步抛出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战略,提出“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的口号。这些都体现了美国试图拥有并保持超越挑战的军事力量。
  
  (二)强化在东亚的军事存在。
  
  在其他国家保持军事存在,既可以增强自身军事实力,又可以将别国纳入其军事战略,分摊军事负担。冷战后,历经布什、克林顿、小布什政府的调整,美国的安全和军事战略重心已日益转向亚太地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长期坚持的“先欧后亚”战略方针。在美国看来,保持海外驻军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是美国“塑造―反应一准备”全球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亚洲保持前沿军事存在,不仅能对全球性危机作出迅速、灵活的反应,阻止地区霸权主义产生,增强对该地区的影响力,而且能克服时间和距离造成的不利因素,显示美国对该地区安全的关心。除驻军外,美国还通过《美日安全保障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美泰军事援助协定》、美菲《美军地位协定》等众多的双边军事同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和训练,强化其在东亚的军事存在。
  “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继续扩大在东亚的军事存在,致力于使双边军事网络化,联合军事演习多边化。美军提高了关岛的战略地位,加强海陆空部队在东亚的军事关系,大幅提升对台军售的数量和质量。在追求国家利益的过程中,美国更加强调军事手段和军事实力,通过谋求绝对的军事优势来追求绝对安全。
  
  (三)遏制中国的发展。
  
  美国在东亚的安全目标是防止东亚出现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力量。显然,在东亚大国中,有实力挑战美国霸权地位的只有日本、俄罗斯和中国。俄罗斯国力衰退,国内政局不稳,民族和宗教矛盾尖锐,短时期内难以恢复元气。在日美同盟框架内,美国只是鼓励日本在日美同盟范围内发挥影响,将日本的发展限制在美国能够控制的限度内,为其全球战略服务,也使日本在政治和安全上完全依赖于美国。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防现代化的进行,“中国威胁论”已成为美国国内有关中国及对华政策的争论焦点,中国自然成为美国防范的重点,并被视为未来的霸权挑战国。为此,美国坚持对华实行“软遏制”与“接触”相结合的两手政策。“接触”力图将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成为在美国领导下的“负责任的成员”,而一旦中国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时,将利用日美同盟对中国进行遏制。
  
  (四)保持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广泛干预。
  
  为了保持自己的威望,在东亚盟国与其他国家面前显示自己权力的可靠性和实施权力的意愿,美国对东亚的朝鲜问题、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进行广泛的干预,并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是根据分别与中国缔结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美国国内的《与台湾关系法》进行的。根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美国官方的态度是不支持台湾独立,但美国又根据《与台湾关系法》大幅提升对台军售,小布什更是声称要“协防台湾”,其真实意图就是要使两岸达到不统不独的状态,“以台制华”,坐收渔翁之利。美国认为放弃台湾不但与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冲突,也使美国在东亚的霸主地位受到质疑,从而动摇美国给东亚盟友日本和韩国提供的安全保证。
  美国对朝鲜的干预主要针对朝鲜的核计划。美国一方面要求朝鲜放弃核计划以换取和平,另一方面又拒绝签署美朝互不侵犯条约,认为朝鲜如不放弃核计划,则破坏了《核不扩散条约》的权威性,侵犯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利益,而签署美朝互不侵犯条约,则表明美国接受了朝鲜的核讹诈,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侵犯了美国作为东亚和全球霸主的威严,不能容忍。
  在南海问题上,美国逐渐改变“中立”和“不介入”的立场,声称在南海有着重大的战略利益,要在南海争端中发挥应有作用。为了体现对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承诺,美国一方面提出反对中国威胁或使用军事力量解决南海争端,另一方面频繁与东盟国家举行军事演习,完善与一些国家的军事条约,为美军介入南海问题奠定基础。
  
  (五)力争主导地区多边事务,通过国际机制谋求和维持美国东亚霸权。
  
  在东亚安全中,目前还不存在成形的包容本地区所有国 家和地区的安全机制,但就地区多边事务而言,美国大力倡导多边安全体制,其真实意图是以多边安全作为双边同盟的补充,进一步巩固其霸权。美国不是APEC的最初倡导者,但现在已主导着该组织的主要议程。美国还在东盟地区论坛、东北亚安全合作等多边对话机制中扮演角色。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强对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主导权的争夺,一方面它以东盟难以有效领导地区论坛为名,要求分享领导权,另一方面又推动论坛的机制化建设,促进论坛从建立信任措施阶段向预防性外交阶段转化。美国还主张建立“亚太安全共同体”,企图在强化与日、韩等国传统双边盟友关系的同时,力主推进多边安全合作与对话,建立一个类似于北约的安全组织,欲在加强双边与多边同盟基础上把非盟国吸收进来,将其纳入美国领导下的东亚安全秩序,逐步建立起以美国为轴心的放射性的安全同盟,维护其霸权地位。
  
  美国东亚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
  
  尽管美国的实力目前在东亚地区仍处于优势地位,具有推行霸权战略的主客观条件,但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美国自身的局限及其战略目标中内在矛盾的影响,这种战略的实现依然面临诸多阻力与挑战。
  
  (一)美国在东亚推行的霸权稳定战略本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分配,越来越遭到东亚各国的抵制。
  由于多种考虑,某些东亚国家要求美国保持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发挥地区安全的主导作用,但他们也反对美国的过分干预。由于处于权力的顶端,美国习惯于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特别是小布什倡导的“先发制人”战略否定国际法准则赋予主权国家的平等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东亚一体化程度的提高,美国在继续保持东亚地区安全格局优势地位的同时,也不得不更多地考虑东亚国家的反应。美国21世纪国家安全委员会报告承认,虽然美国比其它任何一个国家和国家联盟都强大,今后25年也不太可能出现全球性竞争对手,但新兴强国――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联盟――将越来越约束美国的地区性选择,并限制其战略影响力。多数日本学者主张日美同盟应向能适应日本面向亚洲、开展亚洲外交和多边合作要求的方向转变;强调日美基轴并不是日本的国家利益,而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日本要在世界和东亚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在加强日美同盟和适当拉开与美国的距离之间寻找平衡点,以保持自己独自的影响力。为此,日本需要适当地制约美国的霸权主义,积极倡导多边外交,进行地区安全对话。东盟诸国一直主张大国平衡战略,希望美国在地区安全中起“平衡器”的作用,但在政治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美国的过分干预。“9?11”事件后,美国视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为“恐怖主义活动的温床”,引起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不满;对于地区政治和安全问题,东盟部分成员国认为应排除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预。这些因素及其相互结合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约束作用。
  
  (二)作为非亚洲国家,美国在东亚推行霸权稳定战略存在地缘上的先天不足。
  一个超强大国在其所在区域以外的地区通常只是一个传统的大国,而地区力量在其所在的地域内则享有大国地位,因为它们在所在地域内力量冲突方面的利益和影响是巨大的。作为非东亚国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优势并不意味着在地区政治中自动拥有霸权。要将全球优势转化为地区霸权,美国采取的手段常常是驻军和军事同盟。而美国在东亚驻军只能发挥威慑作用,在冲突发生时并不能保证获得绝对军事优势,相反驻军在许多情况下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驻军有时反而成为敌人首选的打击对象。
  
  (三)东亚地区合作的发展,也不断约束美国霸权。
  目前东亚各国都将对美关系放在本国外交的首位,但在加强与美关系的同时,也强化区域合作,促进了东亚地区主义的迅速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约束着美国霸权。东亚经济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使各国要求保持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提倡通过对话合作来谋求地区安全,因而合作安全成为东亚国家倡导的主要安全模式。东亚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多边安全机制,但东盟地区论坛、东盟“10+3”会议的日渐成熟等都表明东亚的安全合作、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东亚地区合作、尤其是安全合作的深入使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受到了挑战。
  此外,美国在东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手段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美国即使保持高额投入也很难满足在东亚要实现的战略目标。由于美国是全球性超级大国,力图充当“世界警察”,其力量遍布于全球,要将重心从欧洲转到亚太,但又不能完全从欧洲和中东脱身,要在东亚实现霸权稳定目标将越来越困难。
  (本文责任编辑:卜卫东)

相关热词搜索:东亚 美国 挑战 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及其挑战 美国东亚战略的中国因素 美国的亚太战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