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交现状_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去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以来,“和谐”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中国高层的外交活动中,它已成了反映中国外交新内涵和新特点的一个响亮的关键词。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同时,这一切不仅反映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愿望,而且也折射出中国外交在传统“和平外交”的基础上,已呈现出突出强调“和谐外交”理念的新内涵和新特点。
  
  “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而这一政策是以上世纪50年代提出并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特征的,也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说是中国核心的外交政策,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贯坚持不变的政策。正如邓小平所说:“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特征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并不是说这一政策是一成不变的,是不需要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相反,由于不同时期客观形势和情况不同,这一政策也需要调整和丰富,从而使其呈现出不同的重点和特点。50年代初,由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封锁、包围和军事威胁政策,新生的共和国只能实行“一边倒”,即倒向苏联的政策,这完全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世界的和平,其“和平外交”的本质是很清楚的。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60年代后期苏联也对中国采取军事包围和威胁战略,国际环境迫使中国不得不把自身的“安全”和“备战”放在首位。尽管这被人攻击为“好战”,然而其“自卫”的本质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其集中的表现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等战略口号。70年代中国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出发,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尼克松跨洋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之后,中国为集中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曾采取了“一条线、一大片”集中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外交战略。8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中国调整改变了上述战略,转而强调“独立自主”,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三次调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已经历了两次、现正在进行第三次重要调整。
  80年代的那次调整,主要是“对外战略目标”上的重大调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拨乱反正,中国纠正了“文革”以来所执行的“外交服从革命”、“支左反修”、“打倒帝、修、反”、“支援世界革命”的对外战略,将对外工作转变到为国内建设服务,为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的轨道上来。这一转变的公开表态见之于邓小平1981年会见美国客人时的一次谈话。当时邓小平强调要澄清一个观点,就是有人认为“中国政府信奉的意识形态旨在摧毁类似美国这样的政府”。邓小平郑重地指出:“这样的观点至少不是80年代的观点,也不是70年代的观点,而是恢复了60年代以前的观点”。邓小平的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中国所采取的国际战略,在80年代之后是与过去大不相同了,即中国对外战略的目标不再是“奉行旨在摧毁类似美国这样的政府”的战略了。
  从去年9月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的演讲看,美国人已经认识到“中国不同于过去的苏联”,将中国“与苏联相提并论是错误的”,中国既不谋求传播“激进、反美的意识形态”,也不认为自己要跟资本主义展开“殊死搏斗”。他说:“最重要的是,中国并不认为它的未来取决于推翻国际体系的根本秩序。事实上恰恰相反,中国断定,中国的成就取决于是否跟现代世界建立密切联系。”基于对中国的这一认识,佐利克提出将中国定位为是美国的“利益攸关者”。这说明,新时期中国对外战略目标的调整,已被美国人,至少是一部分理性的美国人所认识、所承认,这对我们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有益的。
  90年代,苏东社会主义政权崩溃后,中国外交又进行了一次调整。这主要是确立“韬光养晦”的战略方针,并作出了“融入国际体系”的战略选择。在当时“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邓小平深刻分析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提出了“韬光养晦”、“决不当头”,“谁也不怕、谁也不得罪”,“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等战略方针和国策,为中国赢得了战略主动和有利的国际环境。随后在江泽民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时期,中国又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汇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融入当今现存国际体系的重要战略选择。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方针和战略选择,对中国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是完全正确的。这已被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发展所证明。
  现在是第三次调整和发展,这就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迈入新阶段,国际形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国突出强调“和谐”的外交理念。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某些势力的猜忌,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在这样的形势下,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方针,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让世界认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有利于化解“中国威胁论”。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在对外工作中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与新中国“和平外交”的传统结合起来,突出强调“和谐”的外交理念,形成了以“和谐”为总特征的“和谐外交”理念。
  
  “和谐外交”理念的新内涵和新特点
  何谓“和谐外交”理念?从字面上讲,“和谐”与“和平”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很大差别。“和平外交”通常指手段、方式上的和平,即非暴力、非战争解决问题的政策;而“和谐外交”包括了这层含义却又不限于这层含义,它更多了一层“关系”的内容和相互“协调”的职能,即要致力于使“相关各方”的关系,不仅限于和平共处、不发生冲突,还要争取通过“协调”来达到“和谐”的良好状态。这就是中国传统“和谐”、“和合”思想所要求的,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从内容上讲,中国传统的“和平外交”政策,如前所述是包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内的;而“和谐外交”无疑是这一政策的全面升华和创新,它理所当然包括了原有内涵,同时由于它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互利共赢观念的有机结合,因而内容更丰富,立意更深远。
  胡锦涛主席今年4月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中,突出强调了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他说:“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中国人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温家宝总理去年12月在法国的演讲中对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他说:“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以和为贵’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和实生物’就是说只有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吸收借鉴,才能文物化新,推进文明的进步。‘和’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国“和谐外交”理念,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现代互利共赢观念的有机结合,是上述传统和谐思想与中国近年来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我国各项外交政策和原则的全面升华和创新。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这说明中国将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中国的发展更加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中国真诚地希望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既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要求,也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将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总之,“和谐外交”理念是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全面升华和创新,也是邓小平“韬光养晦”战略方针的最新体现,是中国外交思想和理念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发展。
  
  中国形象与“软实力”的提升
  国家形象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的名誉、声望和国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国家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资源”,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国力和实力”,是国家总体实力即“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这个老问题,在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的著作中,是被包括在国家“软实力”这个学术名词当中的。什么是“软实力”?按约瑟夫?奈的观点,任何国家都需要两种国力,即“硬国力”(硬实力)和“软国力”(软实力)。国家的军事实力是硬实力,“软实力是通过劝说和魅力而非通过威胁或军事力量来影响别国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文化影响、外交合作、经济互利以及在发展模式和意识形态等价值观方面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
  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一国软实力全部丧失时,无论一国的硬实力有多大,其综合实力都等于零。苏联的解体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1991年底,苏联军事力量仍可与美国媲美,经济实力也大于多数发达国家,然而由于其政府的内外动员能力全部丧失,因此国家解体,苏联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国家生存、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崛起都离不开“软实力”的支撑。当一国软实力丧失或被严重削弱时,无论多么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都挽救不了这个国家衰败的命运。美国历来既重视“硬实力”(军事),也善于运用“软实力”。10多年前它依靠“软实力”搞垮了苏联,获得了丰厚的“和平红利”,但“9?11”事件以来只重视硬实力,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形象,使之尝到了轻视“软实力”的苦头。
  中国的外交政策既不同于昔日的苏联,也不同于当今的美国,在世界上很有“亲和力”。因为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不称霸,平等待人。国外学者评论说,中国从不像美国那样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强加于别国,不在别国强行推行自己的政治体制,提供经援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更不会诉诸武力解决争端。中国的软实力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而美国在利用软实力时,是一手拿诱饵,一手拿大棒的。最近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高级研究员评论道:在外交方面,中国能够妥善处理与邻国之间的矛盾,并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扮演调解者的角色。中国善于以“和谐”和“非冲突”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这是美国领导人应该学习的。看来,“和谐外交”理念的提出,无论在外交理念还是在外交实践中,都使中国的外交增添了新内涵和新特点,必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外交 和平 和谐 从“和平外交”到“和谐外交” 和谐外交 和谐世界外交理念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