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角下的印中关系】 焦距与视角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平稳发展的印中关系      近几年来,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平稳地向前发展,并且日益多元化。期间,双方的高层互访不断,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了解,并为诸多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些高层往来包括朱?基总理2002年1月访问印度,瓦杰帕伊总理2003年6月访问中国,温家宝总理2005年4月访问印度。每次访问都将两国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毗邻而居,而且文明悠久,双方间的历史往来使双方获益匪浅。人们日益认识到,我们的共同经历对于促进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重要。今年5月,来自印度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与中国社科院的著名学者还就中印两国的社会变化进行了学术交流。
  2003年6月发表的宣言为印中关系发展及全方位合作提供了一个路线图。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的访印则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访问取得了实质性成果。除签订了11份协议和备忘录之外,双方还就双边、地区及国际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2005年4月发表的联合声明表明,双边关系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如今,在地区及多边会议场合,我们两国领导人都要举行会晤。曼莫汉?辛格总理和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使这种会晤成为我们两国领导人间的一种外交惯例。今年,在圣彼得堡召开的八国峰会上中印两国领导人再次会晤。
  两国还就诸多攸关双方利益的问题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双边对话机制,包括边境问题联合工作小组与专家小组,外交部磋商、战略对话、政策规划对话、反恐对话等。这些机制为双方更加深入地交换意见提供了机会。
  在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双方同意各自任命一名特别代表,从总体的双边关系的政治视角出发,探求边境问题的解决框架。特别代表的工作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已经成功结束,其标志就是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双方签订的“关于解决印中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禀着坚决认真的态度,双方已经启动了第二阶段工作。在这一阶段,期待双方的特别代表本着业已达成的政治指导原则,草拟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框架。
  为保持两国关系的发展势头,我们还建立了以印度外交部外交秘书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为首的战略对话机制。双方先后于2005年及今年早些时候召开了两轮战略对话。
  2003年6月,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双方还一致认为,不断扩大并加强印中经济合作是不断夯实双边关系的关键所在。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决定成立一个联合研究小组,考察两国扩大经贸合作的潜在互补性,并为未来五年的印中经贸合作草拟一份发展规划。联合研究小组已经结束了考察,并于去年4月份分别向曼莫汉?辛格总理与温家宝总理递交了调研报告。联合经济小组部长会议今年3月在新德里召开,会议正式采纳了联合研究小组的报告。双方同意将全面、迅速地在明确的期限之内执行联合小组的建议。我们期望,这将促使双边贸易与经济交流出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扩展,两国经贸关系也将因之构筑在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之上。
  众所周知,双边贸易在结束了长期以来额度很低的境况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尤其是在2001-2005年期间,双边贸易额从36亿美元迅速攀升至187亿美元(根据中方的统计数字)。中国现在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曼莫汉?辛格总理和温家宝总理要求双方共同努力,争取使双边贸易额于2008年达到甚至突破200亿美元。如今,这一目标有望提前实现。两位总理还指定了一个联合工作组,对印中地区贸易安排的可行性及其带来的利益进行详细研究,并对其内容提出建议。这个工作组已经开展工作。
  虽然双方相互投资规模不大,但是在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商业部提供的数字,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为4735万美元,而印度对华投资为1.22亿美元。印度在华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制药、耐火材料、非常规能源、层压管、汽车零部件、信息技术及其相关服务、贸易以及银行业等领域;约45家中国公司在印度建立了办事处及研发机构,中国在印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与基建、电子产品、信息技术、硬件制造以及电讯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公司在印度参与了许多项目的竞标活动,并通过竞标获得了不少工程项目,总合同额为10.3亿美元。
  我在前面已经着重指出,印度与中国正在共同致力于解决边界问题。与此同时,根据1993年和1996年达成的两个重要协定,我们还在边境地区推进了一系列建立信任的措施,两国边境地区一直维持着和平与安宁。温家宝总理去年访印期间,双方又签订了不少建立信任措施的协议。更为重要的是,双方最高层一致同意,两国互不构成威胁,双方将在各层次和各领域切实提升双边关系,以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平处理分歧。双方的共同意愿是不能让我们的分歧影响双边关系的整体发展。
  两国边境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和平与安宁,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双方武装力量之间以及国防部领导层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近年来,双方一直保持着积极交往的态势。除双方军队间的互访之外,2003年4月,正值非典肆虐期间,印度国防部长前来中国访问;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则于2004年3月对印度进行了回访。
  除了政治、经济和国防的往来之外,我们在金融、民航、关税合作、医疗卫生、农业、文化、旅游、警察、劳工以及民间往来方面也保持着日益密切的关系。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印中关系的日益扩展与不断加深,其意义十分重大。
  对过去6年来印中双边关系发展进行一番客观的回顾,人们会清晰地看到,我们的关系已经迈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而摆在我们前面的任务就是,如何使双边关系发展形成一种自发、自续和互利的态势。
  毋庸置疑,近年来,我们双边关系的迅速发展以及我们经济的迅速增长已开始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比较以及评论。这种评论还有若干截然不同的副标题。首当其冲就是规模与影响的话题。一些人称,两个大国同时崛起,这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一些人认为,这是自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以来最重大的事件;还有一些人则指出,正如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属于美国一样,21世纪将属于印度与中国。
  尽管人们普遍预测我们未来仍将保持增长势头,但这不禁引发我对第二个话题的思考。如今,在国际媒体,甚至在学术界,分析家、作家及评论家开始纷纷预测我们会成为对手与竞争者,并挑其所好在我们两国间说长论短。毫无疑问,这里面肯定有着某种利已的动机。
  
  印中合作是促进世界繁荣的一股强大力量
  
  印度和中国彼此接壤,两国有着悠久并依然充满活力的文明。历史上,我们两大文明之间的接触既积极又互利。我们两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迅速,两国人口加在一起超过这个星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因素,加上我们两国的发展速度――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将最终使我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市场,以及最大的商品与服务生产商和提供商。显而易见,这种发展前景将产生全球性影响。但这种双雄崛起的局面能重塑当前这个世纪吗?就影响力而言,它能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吗?我不想在此做出预言,但我可以指出的是,印度和中国联手将是一股强大的向善的力量,一股强大的发展力量,一股强大的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力量。
  由国际媒体及外国学术界不断炒作出来的印中相互竞争或互为对手的意象,已经不幸地在印度和中国的部分分析家及其他人群中引起了振动。这种将我们的关系视为零和游戏的争论对两国人民都没有益处。我们日益发展的双边关系绝不是零和游戏。相反,印中关系的不断发展,不仅对两国而言,而且对亚洲而言,是一种正和游戏。不仅如此,我认为,对整个世界而言也是一种正和游戏。不可否认,在双边关系史上,我们曾经有过一段艰难时期,但那已经被我们抛在了身后。两国总理2003年6月发表的宣言以及2005年4月发表的联合声明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随着两国的不断发展,以及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我们两国的增长空间将随之不断扩大。
  印度和中国是两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形态使我们两国面临着即便不同但也是相似的问题。中国领导人在人大的讲话,以及印度总统或总理在印度国会的讲话,都不约而同地提及到那些需要迫切应对的问题,如失业、城乡差距、地区不平衡、环境和水的问题、医疗卫生与教育设施的缺乏、能源紧张、妇女地位和其它许多类似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是相同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分享彼此的解决之道。当然,这并非说,一个国家的经验可以自动地、不加调整地套用于另一个国家。但是,尽管我们的政治管理制度各不相同,相互间取长补短、汲取经验的做法应该受到鼓励和促进。因为,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相同的,而且同样紧迫。
  对于地区、亚洲乃至世界和平而言,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如果亚洲想成为世界新秩序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两国间的合作也很必要。本月早些时候,亚洲开发银行部长会议在印度海德拉巴召开。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大会发言中指出,近年来,我们亚洲地区已成为全球增长的引擎。亚洲在全球GDP中的比例以及在全球贸易――既包括出口供应,也包括进口需求――中的份额将持续增加。亚洲将消费更多的粮食、更多的能源,还需要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好的服务。正是本着这种远景,辛格总理提出,泛亚自贸区可以成为亚洲的未来。不可否认,印度和中国将在建立这样的泛亚自贸区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2006年是印中友好年。我们的关系正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我们都在努力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重要的是,行进在正确轨道上的两国关系不能因任何有关“大象和龙谁将获胜”这类言论,或这类不怀好意的问题和假定而脱轨。其实,大象与龙是两国古老智慧的象征。经过不懈努力,我们两国都能在消灭贫穷、改变落后面貌方面取得成功,并能行进在公平且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两国间日益增进的合作将有力推动这一进程。
  (作者系印度前驻华大使,本文原载于印度驻华使馆:《今日印度》)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视角 关系 全球 全球视角下的印中关系 世界视角下的中国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