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唯一非非国大执政【南非非国大通过深化经济变革夯实执政基础】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南非是非洲发达程度最高的国家,但种族、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种族隔离制度所遗留的经济结构也极不合理。成立于1912年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在领导南非黑人开展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80余年后,于1994年4月通过全民选举上台执政。非国大赢得执政地位标志着占南非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在政治上获得彻底解放。因而,优化南非经济结构、缩小黑白经济差距成为非国大保持和扩大群众基础的主要课题。10余年来,非国大围绕满足黑人需求与保护白人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社会公平等几对主要矛盾,积极探索,推进经济变革,取得了较好效果,执政基础不断扩大,执政地位日益巩固。
  
  探索之路 艰难曲折
  
  非国大执政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探索出一条艰难曲折的执政之路,夯实了执政基础,巩固了执政地位。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执政之前,非国大曾以国有化和“劫白济黑”作为其未来执政纲领的主线。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形势的发展,非国大逐步认识到,不论从世界潮流还是南非现实来看,一味固守原有方针是行不通的;南非仍处在“民族民主革命”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仍将主导南非经济;激进地“均贫富”,不但政治上不可取,也会吓跑外国投资者;单纯的新自由主义模式或是计划经济模式均不符合南非国情,应采取“混合经济体制”。1992年5月,非国大通过《关于民主新南非的政策指南》,不再提及国有化,而是强调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总体发展战略,调整南非经济结构,建立强大、充满活力和均衡发展的国民经济,同时积极稳妥地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长期被排斥在主流经济之外的黑人群众参与经济生活敞开大门。该文件标志着执政前非国大经济变革战略的初步形成,是对其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导向深刻反思的产物,也是非国大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过程的重要开端。
  2、执政开局,公平优先。非国大执政后,经济变革成为其难以回避的课题。首先,广大黑人群众对非国大寄予厚望,希望帮助他们尽快摆脱经济弱势地位。其次,以白人为主的商界资本家担心非国大采取激进政策损害其既得利益,外国投资者也因非国大政策不够明朗而裹足不前。如何消除掌控南非经济命脉的白人疑虑,重建外资信心,是恢复和发展处于多年负增长的南非经济的关键。再次,作为非国大盟友和执政伙伴的南非共产党和南非工会大会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充分照顾工人阶级诉求,其政策关切亦不可小视。1994年大选前,非国大推出“重建与发展计划(RDP)”作为其竞选纲领。该计划是一个“以再分配带动经济增长”的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政策总框架,其主旨是以政府为主导,改善社会服务,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形成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从而拉动内需,带动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促进再分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包括政府投资为黑人建造住房,提供卫生设施,为边远地区通电、通水等,计划投资390亿兰特(实际约900亿兰特)。
  同时,非国大政府采取了许多安抚白人情绪、稳定经济的措施。在政治上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大量留用白人官员和技术人员。经济上采取降低企业税、提高利润税及取消资本货物及中间商品进口税,减轻企业负担;吸引外资,鼓励投资,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主流经济恢复发展;稳妥、分步骤地进行土地改革,避免刺激白人农场主。
  RDP及其相关政策,响应了新南非成立后广大黑人群众要求迅速改善生活、实现黑白平等和实现全面社会变革的愿望,同时兼顾了白人的利益,得到南非各界的广泛支持。
  3、因应形势,力促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使南非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程度不断增强,如何趋利避害、搭乘全球化“快车”、实现南非经济快速发展,是非国大在执政数年后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在RDP实施过程中,政府力不从心、经济增长缓慢等弊端也日益显露。1996年,非国大政府出台新的宏观经济政策“ 增长、就业和再分配战略(GEAR)”,南非经济变革的重心也从“重分配”转变为“重增长”。
  相对RDP而言,GEAR的核心变化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就业和公平分配问题。一是强调市场经济基础地位,推进私有化和自由化,全力加快经济增长,以增加就业。GEAR提出,到2000年经济增长率要达到6%,新增135万个就业机会。二是实施审慎、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努力改善宏观经济环境。提出通胀率降到10%以下,财政赤字控制在占GDP4%以内,为吸引外资创造良好环境。
  GEAR既坚持了RDP推进公平、改善民生的目标,同时对“增长”和“再分配”的优先顺序进行了调整。GEAR的实施,使南非宏观经济形势有较明显的改善。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市场金价大幅上扬等大背景带动下,南非经济步入较快增长轨道。1999年9月后,南非经济持续保持稳步增长,1997-2001年年均增长率为2.5%。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提高。
  4、政府主导,调整分配。GEAR虽然加速了南非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进程,但对于解决南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成效平平,因而受到南非共产党和南非工会大会等执政联盟伙伴的强烈指责,称非国大背离了既定政策路线。而商界对GEAR的欢迎和肯定,更增加了黑人对非国大政策的不满。面对来自各方面越来越猛烈的批评,非国大意识到,过分追求经济增长率无助于从根本上扭转南非经济结构黑白分明的状况,必须寻找新的思路和切入点,加速黑人经济解放的进程。
  2003年,南非总统姆贝基提出南非版“二元经济”的概念,称南非同时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第一经济”的部门、行业和族群的生产、交换、消费行为与世界经济高度接轨,同发达国家无异;“第二经济”则主要是指非正规就业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和其他弱势群体所从事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行为。南非版“二元经济”概念实际上是对南非族群、地区发展水平方面巨大差异的另一表述,其内涵已远远超越经济范畴,成为非国大近年来推行经济变革的主要理论依据。
  据此,南非政府开始通过政府干预增加黑人在“第一经济”中的参与度。2003年3月,南政府出台了“增强黑人经济实力(BEE)”政策,设定了提高黑人在中高级管理层中所占比例的具体目标,即在10年内实现南非企业高级经理层黑人比例达60%、中层管理者达75%、技术人员达80%。政府采购的70%订单须留给BEE企业来做。非国大还通过立法强制各部门、各行业制定实施BEE的章程,设定具体完成标准的时限。政府在公共采购以及贷款上,直接支持BEE企业发展。对不完成和不配合的企业则不停敲打。BEE政策受到了广大黑人尤其是黑人精英的欢迎,南非商界管理层黑白比例有所改观。此外,非国大还出台“倾斜行动”,推行“就业平等法”,明确要求公私部门提高黑人就业水平,纠正种族隔离带来的黑白就业不公。
  5、加速增长,成果共享。2004年,非国大在总结10年执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到2014年将贫困率和失业率减半的目标,作为执政第二个10年内的指导性指标。2006年2月,在副总统努卡牵头下,南非政府公布了“加速增长,成果共享倡议(ASGISA)”。该文件是非国大对GEAR战略的新发展,显示南非经济变革的重心向公平方向回摆。ASGISA确定了南非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即2006-2009年GDP保持年均4.5%的增长率,2010-2014年达到6%。实施“扩展公共工程计划(EPWP)”,加大公共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年内政府和国有企业将投资3720亿兰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出台行业优先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加速发展。ASGISA找准制约南非经济增长的6大因素对症下药,其政策思路兼顾公平与效率,受到各界欢迎。
  6、缩小差距,协调发展。南非城乡在发展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农村和位于城乡结合部的简易社区(南非称“黑人城镇”)是广大贫苦黑人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第二经济”运行的主要场所。为使经济变革惠及全民,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非国大政府在推行经济变革的过程中始终关注上述“弱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既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使这部分人有向外发展的机会,也通过制定宏观政策推动当地自我发展,使之尽快与“第一经济”接轨,实现城乡融合。早在2001年,非国大政府出台“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战略(ISRDS)”和“城镇改善”10年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共确定了21个“节点”,通过各方资金投入,建设急需的基础设施,帮助当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和摆脱贫困。2003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南非内阁又推出“全国地域发展远景规划”,并责成地方政府制订配套的“综合发展5年规划”,加快落后地区发展步伐。
  
  成绩卓著 有目共睹
  
  非国大所推行的经济变革并非所有制性质的革命, 而是对资源分配关系的调整。非国大的上述举措从总体上看为巩固和扩大自身执政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1、保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1994-2003 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 (如不把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年份计算在内则为3.5%),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从9.5%(1993年)降到1%;公共部门债务占GDP的比例从64%降到50%,南非储备银行在国际外汇市场的净负债从250亿美元降到零;私营部门投资年均增长5.4%,外汇储备由可支付1个月的进口升至可支付215个月的进口;多数年份通膨率保持在3-6%,居民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年均提高3%。与此同时,南非还加入了几乎所有国际经济组织, 并成为活跃的成员。宏观经济的良好态势使南非投资环境和经济结构更为优化,南非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了维护和加强,非国大执政的安全系数大为提高。
  2、大多数黑人的生活得到较大改善。黑人的基本经济社会需求是非国大推行的经济变革的最终归宿,也是检验经济变革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10余年来,经济变革已为广大南非黑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据统计,在非国大执政的第一个10年间共为黑人新建住房160 万套,新建卫生所700余个,新解决900万人饮水问题,为640万人提供了新的卫生设施,小学营养计划(国家出资为公立小学在校生提供免费午餐)使450万儿童受益,社会救济的覆盖面也由290万人增加到740多万人。
  3、黑人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随着黑人进入南非主流经济,越来越多的黑人正在步入中产阶层。据南非贸易和工业部统计, 黑人在企业主中的比例已达10%,在技术人员中的比例增至15%。在南非450万高收入者中,黑人占180万,2000年以来共有27万黑人的收入水平达到“中产阶级”标准。2000―2003年期间, 南非39万人新生中产阶级中有70%为黑人。黑人融入南“第一经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白人主宰南非经济的局面,也使非国大的党员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贫苦黑人虽仍是党员主体,但黑人有产阶级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这为非国大扩大群众基础、实现“代表全体南非人民利益”的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4、非国大的社会基础扩大。通过推行经济变革,非国大不仅使原有群众基础得以巩固,也吸引了南非各肤色和各社会阶层的支持。种族隔离时期独霸南非政坛近50年的白人政党国民党于去年悉数并入非国大,加上南非其他政党转投非国大怀抱者日增,非国大作为南非第一大党的强势地位愈发牢固。非国大在12年来的3次大选中得票率一路攀升,在议会占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议席,并已实现在全国9省和约80%的地方政府执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非国大仍可在南非保持一党独大的地位。
  
  挑战依然严峻
  
  非国大所推行的经济变革尽管成效明显,但也仍面临不少挑战,如处置不当,极易成为动摇其执政基础的潜在威胁。
  1、贫富差距依然严重。12年经济变革的主要受益者是部分黑人精英和城市新兴阶层。1994年来,南非两极分化状况已恶化到警戒线水平。2006年有2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约占南非总人口的42 %,其中500万人每天生活费只有1.5美元。基尼系数高达0.63,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从1990年的第85位下降到2004年的第121位。2005年南非新出现黑人百万(美元)富翁5880名,增长15.9%,是全球平均增幅的两倍多,排名世界第四。
  2、失业和贫困两大课题仍无根本解决之道。经济变革实施成效与预定目标相差甚远,就业与减贫进展差强人意。南非广义失业率近10年来未降反升,从1995年的30%上升到现在的46%。工人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52%降到2004年的45%,半数以上南非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失业和贫困也对社会治安构成主要威胁,政府不能、也无力在短期内满足群众要求,黑人怨言增多,轻者上街游行示威,重者走上犯罪道路。
  3、腐败现象有增加趋势。南非法律体系比较健全,公民法治意识较强,加之南非媒体发达,一系列社会监督手段颇为完备,因而政府内贪污、受贿等明显的以权谋私行为发生率一向较低。但近年来,媒体对政府、执政党、议员的腐败案件时有曝光,特别是各级议员和地方政府官员涉案人数呈上升之势,官员“寻租”、官商勾结的某些典型案件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非国大对腐败问题态度坚决,并始终保持警觉,但随着社会利益多元化和经济变革的深入,如何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仍是它今后面临的严峻课题。
  此外,在执政联盟内部,在经济变革的方向和某些具体措施方面也还存在着不少不同意见,凝聚共识、统一思想将是非国大作为执政党所必须直面的另一挑战。
  (本文责任编辑:刘万镇)

相关热词搜索:南非 夯实 执政 南非非国大通过深化经济变革夯实执政基础 南非非国大的武装训练 南非非国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