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新的调整与变革_资产证券化变革中国金融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在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当世人以欣羡的目光,打量“中国模式”闪光身影的时候,中国党和政府却以深切的现实忧患和卓越的前瞻眼光,透视“中国模式”自身之不足。   一场巨浪滔天的金融海啸,全球经济“同此凉热”,外部环境剧变,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什么让中国也受到牵连?问题出在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方式上(这也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涵)。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敲响了警钟。持续30年的发展方式创造了世人称赞的奇迹,但长时间积累的发展“隐患”也开始浮出水面: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轻视国内需求,更多依靠低成本比较优势、轻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的保护,重物质财富增长、轻视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这种传统的发展方式与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遇”,中国经济“肌体”就难逃“感染”的命运。
  危机面前,中国党和政府没有沉醉于“中国奇迹”、“北京共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赞美之中,相反,却以一种清醒的忧患意识,借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向世人交出一份化危为机、创新转型、构筑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的“中国答卷”。 200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的动员令;2010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出“总动员令”,他告诫全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胡总书记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八点意见,主要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刚刚结束的“两会”,将党的决定变成国家意志与行动。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报告中,65次提到“改革”,涉及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深化重要领域的改革。“两会”向世界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高速轨道上运行了30年的中国经济快车,已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
  世情与国情的新变化表明:在经历了飞速发展的30年之后,中国已步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关口。政治理论家认为,新中国成立,中国完成了社会制度的转型,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一次重大抉择;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实现了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二次重大抉择,那么,历史发展到今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三次重大抉择。
  国际舆论已经敏锐注意到:当下“中国这个接近10%的速度飞翔了30年的国家,在关注GDP增速的同时,开始更加关注GDP的构成和质量”。世界著名观察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这样评述:“置身中国,我现在比任何时候更加确信,当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头十年的时候,他们会认为最重要的事件不是经济大衰退,而是中国的绿色大跃进。”
  面对新的执政环境,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党和政府所显示出的主动反省、变革的勇气、智慧与能力。同世界上任何一种有永恒生命力的发展模式一样,“中国模式”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不断变革、不断完善的发展模式。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发展模式,更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方式。金融危机成为变革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速器。善借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转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预示着“中国模式”的重要变革与创新。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变革 调整 “中国模式”:新的调整与变革 中国模式与中国新改革 中国营销模式变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