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沪 收藏有风险 投资须谨慎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毛晓沪,古董投资专业顾问,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首席鉴定师。早年受到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先生、刘九庵先生等老前辈的真谛亲传,在古陶瓷鉴定、古陶瓷修复和古陶瓷复制三大领域均有造诣。
  
  
  在一般人看来,无论是鉴赏家还是收藏家,都是神秘莫测的。这不仅是由于当今收藏界鱼龙混杂、莫衷一是,而且是因为古物鉴定的技术化和专门化,使一般人难以涉足。所以,拜访古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就简直可以说是一次关乎古陶瓷的“探秘”了。
  毛晓沪的“北京华夏物证古陶瓷鉴定中心”隐蔽在一栋高层居民楼里,地方不大,客厅的一面挂着一副大型的人物摄影作品。毛晓沪说他如今喜欢上了摄影,这成了他做古陶瓷鉴定之外的另一大爱好。另一面墙前一架橱窗里,错落地放置了一些古代的陶瓷,大部分都是冥器(随葬品),艺术上不算上乘,但是在工艺和技术上却有着一定的代表性。
  现在,毛晓沪专门从事古陶瓷的鉴定,被业内人士称为“实战派”鉴定家。“我从事的不仅仅是书本式的古陶瓷研究,更重要的是古陶瓷复制,因为在国外古陶瓷的复制属于试验考古,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在试验考古方面一直是一个弱项,搞古陶瓷研究的人懂古籍,懂历史,但是不会自己动手做,会动手做陶瓷的,比如那些搞复制的,往往理论水平比较低。”在毛晓沪看来,造成目前国内收藏品市场混乱状况的原因正是与这一现状大有关系。
  
  赝品的天下
  
  古瓷器的仿制品,在行里人被称为赝品。仿品通常有两类:一类是普通仿古工艺品;还有一类做得极其相似,也叫高仿。一般的仿古工艺品蒙得了外行,却蒙不了专家。能让专家上当的主要是高仿。这一点,毛晓沪体会最深。
  毛晓沪曾经把一只作旧的磁州窑黑釉凸线纹花口瓶捐给故宫博物院,故宫按惯例发给他一张证书,并奖励他200元钱。毛晓沪觉得要钱不合适,便对沈程先生说我不要钱,您要是非得拿物质奖励我,我想要一样东西。沈老说你想要什么?毛晓沪说我特想要一本珂罗版印刷的《故宫博物院藏瓷选集》。此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印得豪华精致,定价280元。毛晓沪心仪已久,但一直因承担不起高额书价。那年头280元相当于毛晓沪个月的工资。沈程说这本书已经卖没了。然后把毛晓沪带到故宫的外宾服务部,对他说你挑选一件别的物件吧,但价钱别超过两百块钱。毛晓沪眼“毒”,在服务部的货架上,一眼相中了仿永乐青花压手杯。这个压手杯属于高仿。标价100元。还剩100元,他又挑了个青花松鹤杯,标价80元。两件瓷器共180元。沈老让他打包回家。毛晓沪拿着这两件瓷器到家后,把它作了旧,摆在了书柜里。
  几个月之后,有位做古玩生意的朋友某先生,到毛晓沪家,发现了这件压手杯,执意要买。毛晓沪告诉他这可不是真品,它是故宫订制的旅游纪念品,每只100元外汇券。某先生说那我也要,并且当场拍出1000块钱来。毛晓沪看他执意要买,正赶上等钱用,便把这个压手杯卖给了他。
  让毛晓沪吃惊的是此事过去一年多,一位台湾收藏家给他寄来一本某国际知名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他卖给某先生的那只压手杯赫然在册,成交价达300万元,显然这件作过旧的高仿被人当成了真品。压手杯是古代文献上的名儿。其实它只是比现在人们吃饭的小碗深一点,拿在手里很舒服,所以叫压手杯。它是国宝级文物。据清初谷应泰所著《博古要论》一书记载:“压口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球内隽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或四字,此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邃,式样精妙,传世可久,价亦甚高。”目前这种压手杯全世界有案可查的只有3只半(所谓半只指残品)。其中两只藏于故宫博物院,图案为一只双狮滚绣球,一只花心。另一只被国外博物馆收藏。半只(残品)是花心图案,也在故宫。毛晓沪对笔者说,上世纪80年代,故宫为开发旅游纪念品,由故宫的陶瓷专家耿宝昌和刘伯昆两位先生拿着压手杯的样品,到景德镇东风瓷厂做仿。据当时的东风瓷厂工艺瓷车间主任严国强回忆,当年是他主持的工艺烧制,一共烧制了100件。由于这种杯子看上去不起眼,外行人不会花100块钱买它,所以这100个压手杯摆在故宫的旅游纪念品服务部,卖了几年也没卖完。谁能想到作旧以后,身价居然达到了300万元。
  
  差点儿成了赝品专业户
  
  有关陶瓷鉴定家让高仿打眼的例子很多。毛晓沪后来与曾经烧制高仿压手杯的严国强先生成了朋友。有一年,他和两位玩古瓷的专家到景德镇,在严先生所在的车间仓库里选了两个仿元青花的凤首梅瓶。这种元代的梅瓶现在有案可查的全世界只有一件,还是在国外的博物馆收藏。
  毛晓沪说,景德镇从上世纪70年代高仿明永乐青花瓶成功后,就开始研究仿元青花。他买的这两个仿造的梅瓶与真品相比有明显缺陷。因为它是采用注浆成型工艺,这种工艺太现代了,这种工艺是在民国时期由欧洲引入中国。中国解放以后才得到普及有的,仿古瓷用这种工艺很容易被行家识破。但它的釉色却非常逼真。一个梅瓶,毛晓沪花了200块钱,送给朋友一个,自己留了一个。他用光敏复合树脂(高分子材料,通常用来做假牙或补牙)把这个梅瓶作了旧,对它的缺陷重新加工了一番。这个梅瓶居然被某国家级博物馆的陶瓷专家当成了元代真品。博物馆决定高价收购这一“国宝”。毛晓沪说了实话,谁知他越说这是假的,专家越认为这是真品。因为有过磁州窑花口瓶的故事,他不敢再冒失地出手了,他把作旧的底泄了出来,执意把瓶子要了回去。
  1989年毛晓沪离开所在的工厂,在先锋公司搞了一个古陶瓷研究室,自己建了一个窑,专做高仿。这期间,他到河南禹州神镇学习钧瓷的烧制工艺。1992年,他组建了毛氏艺术品制作所,专做高仿古代瓷器,他烧制的普通宋代茶碗,一个卖2000元,精品甚至,能卖到16万元。许多玩瓷的主儿一听说是毛晓沪的高仿瓷器,一件上万元也收。他的名气在圈儿里水涨船高。尽管他做的高仿品古瓷出手的时候都明说是仿制,但买的主儿一扭脸却把高仿的当真的卖。毛晓沪后来发现他所做的高仿不断被人作旧后,上了拍卖会。标出的价儿都是上百万元,他心里含糊了,他觉得再做下去,自己快成了赝品专业户,便从此洗手不干了。
  
  
  毛晓沪的新方法
  
  毛晓沪曾写过一篇《文物鉴定谁说了算》的文章,说的是东南亚华侨魏伟杰的事儿。魏自称是玩瓷名家,拿着一件高仿的古代名瓷器来到中国,巧立名目,把中国的陶瓷专家和鉴定家给蒙了,然后拿着专家开出的鉴定证书和合影照片,到国际市场拍卖,结果让外国人打了眼,花天价把这件假名瓷买走。后来被人识破报了案。美国联邦调查局将此事定为国际诈骗,要求出据证明的中国陶瓷专家到美国再作鉴定。结果无人敢出面。
  毛晓沪说,如今古代陶瓷鉴定主要靠两种方法,一种是靠个人经验的传统鉴定,也就是古玩行说的眼力,另一种是靠科学仪器。科学仪器鉴定有两种手段:一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发明的“热释光鉴定法”,方法鉴定唐代以前的古陶器的准确率较高,但对宋代以来瓷器的鉴定,定会有较大的误差。另一种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元素分析法”。这两种科学方法各有长处和短处。但都无法取代传统鉴定。
  毛晓沪对笔者讲了一个传统鉴定与科学鉴定难以定夺的实例。几年前,东南亚的华侨收藏家宁志超,拿着一对青花龙纹象耳口瓶到中国来作鉴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的元素分析和中科院最大的电子对接机加速器发射出来的力光谱检测,都认为这是元代的瓷器。而国内的陶瓷专家根据各种文献记载和经验认为它是高仿。宁先生光鉴定费就花了几十万元,最后仍没得出准确的答案。由于双方争议很大,为这对瓶子专门开了两次研讨会。在第二次研讨会上,景德镇陶瓷研究所所长刘新元陈述了自己认为它是高仿的观点。陶瓷界惟一的学部委员、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治在会上承认文物鉴定专家的结论是对的,科学方法鉴定错了。毛晓沪说,这两次研讨会我都参加了。这对瓶子我一开始就认为是假的,采用科学检测没有错,只是对检测数据分析出现问题,就像有经验的医生和没有经验的医生对同一张心电图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样。由此看来,古代瓷器的鉴定是多么复杂,难度有多大。
  “头年我见到一件景德镇人仿元青花的大盘子,碎了几片又重新粘上作了旧,由于采用的是山里古代人用的原料,科学仪器鉴定是真品,(但我一看就知是高仿,后来景德镇的作旧高手说了实话。”
  毛晓沪认为古代陶瓷的鉴定最好的方法是科学检测与传统眼力两种方法相结合。由于高仿作旧的手法越来越高,单靠机器鉴定的方法很容易被蒙蔽,因此要警惕文物鉴定的科学主义病毒。

相关热词搜索:谨慎 收藏 投资 毛晓沪 收藏有风险 投资须谨慎 收藏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投资收藏有风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