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于谦相声拼文化_郭德纲:一个关于相声的文化演绎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郭德纲火了有半年了。   郭德纲的“出场”绝不是一种偶然。   有还在懵懂中的人问:“郭德纲这个当初不名一文的纯‘草根阶级’是怎么一夜之间成为了‘文化贵族’的?”
  有人说:“郭德纲就是个娱乐时代媒体炒作造出来的‘星’,火不了多久。”
  还有忧心传统文化艺术的人疑虑:“到底是相声火了,还是他郭德纲火了?是相声沾了郭德纲的光,还是郭德纲挽救了衰弱的中国相声?”
  在经历了追捧、批评、揭底、官司等等一系列当下中国娱乐圈中司空见惯的风风雨雨之后,郭德纲的相声、郭德纲其人以及由其所引发的所谓“郭德纲现象”,对于中国的相声界究竟有多少影响和意义?尽管郭德纲本人对此一再否定,坚称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说相声的”,无法凭一己之力挽救相声在近几年的颓势,但郭德纲相声的火爆是否标志着中国相声的振兴和传统相声的式微,依然是所有关注相声的人所乐于探讨的。不管讨论的结果如何,至少在这个民间“复古”之声频频响起的时候,关于郭德纲以及“郭德刚现象”的讨论的出现就成为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其人也成为了中国相声界及中国民间文艺界的一个符号。
  
  一个“新平民偶像”的神话
  
  郭德纲,30出头,貌不惊人,从小学说相声,20年寒暑历练了一“嘴”的功夫,10年劳苦而不悔,为的还是心小对于相声的那份无比的热情。他旅京10年,一直默默无闻,每天在茶馆里说20块钱一场的相声,除了圈内的一小部分人外,没人知道他,更没记者采访他。
  时值2006年初,郭德纲的相声火了,由其组建的专业相声演出团体――“德云社”的演出场场爆满,场地也从小茶馆搬到了大剧场。郭德纲在解放军歌剧院的一场演出创下返场22次的纪录,新浪网直播的“2006德云社相声新年晚会”更是创下了同时在线20万人的观看纪录,开创了中国相声界从未有过的局面。一大批郭德纲的“粉丝”或称“钢丝”,形成了中国流行文化自兴起以来年龄、阶层跨度范围最为广大的“追星族”。在这个除流行音乐以外的所有文艺样式都在日渐萧条的时代,郭德纲相声的崛起在为娱乐圈带来一股尤为新鲜的强劲风潮的同时,也使得中国传统相声开始唤起了从普通民众到上层文人、学者以及文艺界人士的集体记忆与文化思考。
  由此,中国娱乐界一个新的“平民偶像”、“草根贵族”诞生了。所不同的是,郭德纲所代表的不是现今中国的所谓流行文化、大众文化,而是演艺界一直不被人看奸的“濒危物种”――相声;郭德纲所表演的相声不是适应于现代社会特质的“创新品种”, 是由祖辈上所传、如今已极少听到的传统段子;郭德纲的创新没有硬生生地加入某些诸如表演、舞蹈等表现方式在内的“非相声元素”,没有想以炒作来博取观众的廉价笑声,而是从传统中汲取养分、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素材和新鲜血液,创造出既符合相声审美标准又具备这个时代思想文化特色的极富生命力的作品;郭德纲不仅代表了他个人和他的“德云社”,而且也代表了整个中国的民间相声界,在电视各个领域都占据主流的今天,发出了占老剧种相声的声音;郭德纲不只是个娱乐现象,还是个文化现象;郭德纲的出现,所代表的不只是传统相声演出方式的复兴,而且还预言了即将被西方文化和流行文化所吞噬掉的中国本土文化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的复兴。
  
  现在,郭德纲越来越像个“星”了,他的负面新闻也如雨后春笋般生出,而要再听到他那一如既往的相声自然也没有原来那么容易了。郭德纲火了,人们所关注的不再是他的相声,而是他的生活、他的官司、他的广告。他也不再自由、不再有空、不再如前。在这个时候,谁再来说说相声,谁再来听听相声呢?
  郭德纲火了,然而表征着中国本土文化精髓的民间曲艺却衰落了。
  
  庙堂VS江湖:相声文化何去何从?
  
  中国相声,从诞生伊始,就是一种属于平民、属于街头茶馆、属于师傅徒弟、属于口耳相传、属于“江湖”的文艺表演样式。它是远离庙堂、扎根民间的,从占当时城市中绝大部分的底层人群中间汲取新鲜养料,既不回避、也不虚美,它的笑料源自牛活、语含讽刺,说白了就是拿生活中的小事、趣事、“闲”事、不平事“开涮”。
  旧中国,说相声的民间艺人,没有“家”的称号,更没有“大师”的称号,而仅仅只是普普通通的相声艺人。他们的相声说得好了,既能赢得半城百姓的口碑、每日不错的上座率,也可以以此来养家糊口;而相声晓得不好的,也自有听众们公论,要不了多久他就不得不或改行、或行乞了。那时的艺人可能也有小有名气的,但他们不是“星”、不是“腕”;那时的相声高手可能也会受人追捧,但他们永远不会高高在上、脱离群众;那时的相声界可能也是个特殊的行当,但不是个有特权的行当……相声艺人们就像所有普通人一样,尽心竭力地做着自己份内的工作,所不同的是相声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它要求它的从业者们不但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而且还要能够具备深入生活、解读生活、描绘生活、提炼生活的耐心和决心。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相声已然完全换了一副“行头”:相声上了电视,表演场地已称得上“豪华”;相声创作者不再是以一个公众生活参与者的身份表现平口所见、心中所想,而是以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身份介入创作、改变生活;相声中的“包袱”安排不再以生活原型、以笑骂讽刺为中心,而是首先考虑到其思想上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是否迎合当下流行的浅层文化形式;相声演员也不再是衣食无着的平民百姓,而是基本具备了中产阶级以上的地位、身份和生活水平……凡此种种变化,都标志着中国相声已经从“江湖”进入到了“庙堂”,从底层进入到了上层,从“草根”进入到了“精英”。一方面,这些变化直接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对相声艺术的肯定和支持,相声艺术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相声从业者的生活水平有极大改善;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相声与底层社会生活的脱节,甚至有脱离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趋势。相声艺术因其传统资源和现实生活素材的枯竭,已越来越脱离平民化,越来越走向没落。
  诚然,一种艺术样式总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演出和创作上的相对进步是其得以上升的必然选择,但这并不等于就要牺牲其固有的本质特点和属性。相声不是做一般的学问,并不是学历越高则水平越高。相声的生命力来源干民间,它以与大众最亲近的方式产生和延续,脱离了生活必然走向死胡同。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真正在引导相声向平民化与草根化方向发展的人却寥寥无几,因为现在的相声从业人员大多已经有了自己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他们不再属于底层社会,社会底层也不再接受他们,于是:二者脱节了。一个不熟悉生活、不了解牛活的人怎么可能创作出好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相声段子呢?生活远比我们想像 的丰富。对现实生活的漠视和疏远正是当代中国相声道路越走越窄的重要因素。
  现在的人在听相声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怎么现在的相声越来越不好笑了呢?”这句话中包含着多少的无奈啊。相声作为一种喜剧艺术样式,其宗旨就是博得听众一笑,当它的语言已经不再有其特有的幽默时,相声也就不能称其为相声了。究其原因,除了脱离丰富的大众生活以外,思想上的束缚也是当代相声艺术无法解脱的枷锁。经历了建国后的肃清不良思想、不雅语言之后,又遭受了“文革”对传统文化艺术和市井文化艺术的严重打击和破坏,相声晤言开始变得谨慎甚至“严肃”。思想凸现,艺术淡出,成为这一时代几乎所有文学艺术的重要表征。在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前半期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相声界也曾出现过很多优秀的新作品,表现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抨击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让听众在笑声中有所启发和领悟。但在近些年,相声从业者们却开始找不到相声的方向了。相声的教化语言日益增多、讽刺意味明显下降,造成了广大听众的腻烦心理。毕竟相声是一种具有幽默、讽刺和极具喜剧色彩的艺术样式,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思想教化工具。
  很多人关注相声的萧条,担忧相声的前途,所以创造性地做了一系列“另类相声”的艺术尝试,但无一例外地都以失败而告终。相声是一门“听”的艺术,“看”只是其辅助手段,加入喜剧表演成分的相声、小品综合体,或者相声、戏剧相结合的所谓相声剧,其实都无非是想以此来改变相声日渐萧条的现状。然而这种通过找寻另一种表现形式来代替相声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因为它改变了相声的文化质素和艺术根基,而任何一种艺术的创新都应该是建立在对生活、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上的。
  或许,郭德纲的出现给了大家一个启示:他演绎的传统段子受人欢迎,证明了传统的生命力尚在。老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传统,其魅力就在于它能在任何一个时期找到它的新的对应位置和落脚点,并在原有的脚步上继续前进;同时,其独创的新段子更是一时间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街头巷议中的翘楚。正因为他的“江湖”身份,使得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普通民众的生活,以及在当代相声创作的主流之外直接承续老一辈真实、讽刺的相声传统,形成了一股“逆流”,撼动了“庙堂”相声界多年的沉寂。
  郭德纲的出现,或许是一个契机,不仅整个相声界为之一颤,而且还让我们重新思考相声及民间曲艺的文化传承与生长机制问题。
  
  文化在民间渐行渐远
  
  “郭德纲现象”所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关于相声艺术的文化演绎的思考,而且还有关于中国本土文化与民间文化深层危机的思考。民间文化,路在何方?
  以戏曲为例。地方戏曲,曾经在历史上相当一段时期内,一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却在当代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衰落和危机。除京剧与昆曲(前者因为“国粹”的地位一直受到全国上下的特殊待遇,后者由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近几年得以恢复生机)外,其他的地方剧种几乎濒临绝灭的境地。当代社会,新一代迅速崛起,青年人把握着社会的主流话语权,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上的断层和文化审美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对中国本土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深层隔阂与决裂。
  前两年看到川剧在成都破落的生存状况时,总不免一阵阵心酸,相信每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感情的人看到其目前的“挣扎”状态,都必然会产生同样的感受。民间曲艺,虽然生在民间、长在民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受到了民间大众的“宠爱”和“呵护”,但时至今日,当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欧风美雨”侵袭中国本土大地的时候,民间文化生长的土壤迅速消失。
  就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一样,官方的引领往往能够形成一个时代的风潮,京剧和昆曲在这两年的热度回升就是主流宣传的功效在起作用,主流视野的关注是影响一切的关键。同时,民间的热情也不能忽视,大众的关注和参与是一切文学艺术得以保持生命力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仅需要相声界多出几个郭德纲,也需要传统民间曲艺的其他领域也多出一些像郭德纲一样的人,在中国本土文化遭遇深层危机的今天,发挥一个民间艺人的巨大能量。从某种程度上说,郭德纲的出现,就是对中国民间曲艺与民间文化复兴的一种启蒙。郭德纲以一种大众式的娱乐表现手段,实现了传统民间曲艺的现代文化演绎。
  曾经的辉煌,在现代商业化大潮中逐渐衰落;扎根于草根的相声与民间曲艺,在当代文化的深层决裂中走向式微。此时此刻,我们所要讨论的,不是“庙堂”与“江湖”、官方与民间、精英与草根的话语对峙与身份决裂,而是要重新梳理出中国民间曲艺与民间文化的新的发展机制,如何在现代化的商业大潮中重铸民族文化的精魂,如何守住民间曲艺的文化之根,这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
  (责编:朱中原)

相关热词搜索:相声 演绎 文化 郭德纲:一个关于相声的文化演绎 郭德纲中国相声史发飙 德云社失控郭德纲救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