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在香港大戏:香港大尺度戏视频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虽然缺乏大陆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没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但香港拥有“中西汇合、国际都会”的特色。众人眼中的香港之最好最妙,在于这里能体会最多元文化,而且,不同文化能够融合得恰到好处。
  
  2008年初参加“香港馆概念设计比赛”时,年轻的香港建筑师陈维正和施琪珊没想到,他们的设计创意“无限空间”能够在两年后出现在上海世博园。
  以“无限空间”为蓝本的世博会香港馆,外观呈现代简约风格,楼高3层,底层与顶层外墙采用多层皱折的铝板预制结构与玻璃制成,象征香港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象;中层则以玻璃和镜面反射构成透明的“无限空间”,整个建筑寓意出香港社会开放、自由与高透明度的现代化特质。
  在世博园的亚洲A片区,占地800平方米的香港馆“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所有要进入中国馆的参观者,长长的队伍正排在香港馆正前方。或许正因位置得天独厚,截至9月9日,参观香港馆的人数已超过144万;另有93万人参观了位于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香港案例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对这个数据很满意,“从展馆面积和参观人数比例来看,香港馆的流量要远远超过中国馆。”
  香港城市的生命感动与细节质感在展馆内清晰可见。以画面出现的香港城市天际线让人一见难忘,体现创意经典的红色塑料灯罩化为美妙光影作品,极高的天花板和玻璃幕墙象征着国际大都会资讯自由流通。在互动区域,访客不但可以从3组香港景物中挑选背景自行拍照并将照片通过电邮发送,还可即兴过一把“设计钞票”瘾,与汇丰的“港币”一比高下。上海世博会6个月会期内,有超过55种不同种类的活动在香港馆举行,6个小型展览同时轮流上演。
  当年为“无限空间” 概念设计者颁发冠军奖状时,兼任香港参与世博督导委员会主席的唐英年曾与现场嘉宾约定,“2010年前往上海参观世博,亲身体验香港馆的独特设计”。外形设计已有蓝本,内部展示如何体现香港特色?唐英年几经找寻方觅得答案:“香港缺乏大陆城市的深厚文化底蕴,也没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但香港有‘中西汇合、国际都会’的特色,若要找寻一个能体会最多元的文化、不同文化恰到好处地融合的地方,可以大胆说一句,香港做得最好”。
  这也正是罗素的观点――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源。香港人对此深有体会。这个数百年前因盛行种香产香而得名的码头离岛,如今虽然高楼林立,也还有70%的面积都是美丽的林区与湿地。香港世博事务办公室主任陈子敬(Patrick CHAN Chi-king)很是为此自豪:“我们香港人很幸福的,在闹市开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到美丽的沙滩,或者到山顶,饱览漂亮美丽的维多利亚港的景色,或者到教育公园去跑山。”
  什么时候有了香港?香港人又是怎么样?上世纪90年代,那首脍炙人口的《我的1997》曾勾起内地多少人对香港繁华世界的好奇心念。而如今,作为中国内地游客出境的首选之地,如果仅仅坐缆车上到太平山顶,或沿着维港水岸的星光大道,或前往铜锣湾、尖沙咀和旺角的名品店里去找寻,你依旧不能找到全部的香港。香港并不单纯是地理名词意义上的国际都市。在无数的港产电影和粤语老歌中,在“婴儿潮”一代的深刻自白中,在范柳原和白流苏相视而笑的那棵红得不能再红的凤凰木中,香港早已成为一个新鲜、活泼、开放且色彩斑斓的所在,有着深厚的物质积累,也集聚着无限的文化想象。
  1974年至今,一部名为《狮子山下》的200余集系列电视剧开始在香港家喻户晓,黄?作词、罗文演唱的同名主题曲也将在10月18―22日的香港馆活动周里唱响世博:“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世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正是这种艰苦奋斗、逆境求强的乐观的精神特质将数百万港人凝聚在一起。也难怪访港一路,数十位受访者被问起最喜爱的城市与场馆,答案几乎不约而同:“最喜欢香港和香港馆,因为香港是我的家。”
  2010年9月7日,世博香港周的有关活动正在紧密筹备中。在香港中环中区政府合署西座12楼的办公室里,本刊记者就世博活动进展及城市发展等问题,特别专访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先生。
   中国报道:香港馆的主题“无限城市”是如何确定的?和其他场馆相比,香港馆的最大亮点何在?
  唐英年:香港地方很小,只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700多万市民,却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城市。我们希望香港馆展示出香港的无限创意和活力。香港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其开放与多元、廉洁与活力,我们也采用开放和透明的方式来呈现这些抽象的优势。
  香港馆的亮点在于是透明的展馆,四面都是玻璃,可以看出去,也可以看进来。同时,虽然是一个大都市,但我们的绿化很有特色,所以在展馆上层盖了一个迷你的湿地公园,以此来反映香港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50%左右是郊野公园。很多游客都特别走上去参观,感觉很有特色。
   中国报道:在国际化程度和金融业发展方面,香港和上海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有评论认为香港近些年的发展速度比不上内地一些沿海大城市。您认为香港与上海各自的优势是什么?世博会将对申港两地合作有何促进作用?
  唐英年:中国有一个很独特的优势,就是拥有香港和上海两个金融中心,这两个中心各有不同。香港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城市,很多国外投资人在香港投资,也通过香港去内地投资,香港的股票市场中,三分之二都是内地国企,占市场总值的一半以上。上海则是内地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这两个金融中心,一个主要服务内地,一个主要服务国际,所以香港和上海的关系,应该是优势互补。在这个框架下,很多领域都有合作。最近,我们与上海虹桥机场达成合作,为机场管理提供服务。香港的机场管理经验是得到内地肯定的,所以通过合资的形式,将香港机场的管理与服务移到上海虹桥机场,这是申港两地合作的新的开拓。
   中国报道:香港被众多内地游客誉为“购物天堂”,但很多人并不喜欢香港过快的生活节奏和昂贵的房价。您如何看待市民对城市管理者的批评与不满?
  唐英年:不光是香港的房价贵,北京、上海的房价也很贵。我相信无论上海还是北京,大城市有大城市生活的优势,但这并非每个人的喜好与选择,有些人喜欢节奏慢一些,或者不喜欢大城市里高楼大厦的压迫感。我们也经常听到这些方面的批评,有批评是好事,批评是对政府工作的鞭策和激励,对我们进一步优化香港的生活环境和政策改善,有所帮助。
   中国报道: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面临一些相同的难题,比如交通堵塞,空气质量差等。香港在城市管理方面有哪些可供其他城市借鉴的经验?70%的绿化面积和50%的郊野公园,是如何做到的?
  唐英年:如果初来香港,到处走走看看,首先可以发现香港是一个充满高楼大厦的大城市。但也很快可以看到我们的绿化和郊野公园,在香港小小的土地上,有接近70%的绿化面积,做到了绿色与城市共融。
  香港在城市管理方面也有很多优势,其中广为其他城市学习借鉴的是我们的公共交通管理。通过公共交通,让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地铁、公车、小巴;200多万香港家庭,拥有私家车的比例不到20%,远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私家车拥有比例。北京长安街比香港的马路宽好多,我多次见到长安街上堵车,整个街道好像一个巨大的停车场。这一类的堵车情况实际上在香港比较少。因为公共交通体系很完善,私家车少,道路管理完善。
  很多来香港的商界朋友都说,在香港办事很方便。因为香港地方小,工商等部门都聚集在中环、湾仔、尖沙咀等地方,来去方便,一天能前往多个会议,交通方面浪费的时间很少,所以很多城市管理者来香港学习我们的城市管理系统。
   中国报道:香港是否遇到新老建筑之间的拆建矛盾?
  唐英年:我们也存在这个矛盾。香港历史虽然不是很长,最旧的建筑也不会很老,但香港人也希望保存一些过去的建筑物,保留一种怀旧的感觉。我们有一个系统,鉴定哪类建筑需要保存。我们希望现代化的过程中保存一些原来的样貌,市民参观到现代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发展的价值。每年也有不少费用投入用于老建筑物的保存与保护。
   中国报道:在您的城市管理经验中,哪些方面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唐英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问题和挑战。香港的挑战主要在环保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香港的空气质量也在不断改善。在粤港合作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环保方面的指标,以保证空气和水在持续不断地改善。实际上,环保工作的成本很高,比如水处理等,要说服市民支持这些环境改善的政策,有时也有困难。大家都希望空气更加清洁,但如果让大家为此多支出费用,就很困难。目前,我们已经在电厂减排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要推动公车减排,这有可能带来车票加价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个挑战。
   中国报道:在香港的传统产业方面,比如物流、金融、服务业等,近几年都不断被其他城市和国家赶超,比如深圳或新加坡,香港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唐英年:有竞争才有进步,香港欢迎、也从不害怕与其他城市公平竞争。比如香港在金融方面发展几十年,新加坡、东京、上海和深圳都和香港存在竞争。但对内和对外不同,对内来说,我们的主调是互补优势,同时存在一些良性竞争,促进我们不断优化和改善,提升自身竞争力;处理对外的竞争时,会有些不同,需要依靠我们共同的竞争力。所以,我刚才说,拥有两个金融中心是中国独特的优势所在。
   中国报道:西九龙文化艺术区已经获得立法会通过。香港为什么将最后这块最大的土地用作文化产业的开发?目前进展如何?
  唐英年:不少国际大都市,比如伦敦和纽约,不光是金融与贸易中心,文化在他们的GDP中也占相当的比例。那么香港和这些城市如何比较竞争力?一个大都市不光是在经济方面有成就,在文化、艺术和创意方面也应该有一定的地位。香港的发展,一方面会继续优化金融和贸易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也非常巨大,所以我们拿出西九龙地区做文化创意产业,把香港的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GDP的10%以上,这对于国际大都会的建设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全世界对这个文化区都非常有兴趣,在第一轮做规划图纸的时候,全世界有名气的建筑师齐聚香港,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将香港打造成为一个经济、文化的大都会。

相关热词搜索:大戏 在香港 压轴在香港大戏 压轴大戏读音 课堂的压轴大戏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