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难舍是非洲】此生难舍是非洲试读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如果你去不了非洲,但又渴望亲眼看看那片土地,可以考虑去读一读魏建国所著的《此生难舍是非洲》这本书。”一位好友在微博上向大家如此推荐,“书中有原生态的非洲,生动的中非关系发展历程,还讲述了一个青年人应有的工作态度和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值得一读。”
  魏建国自1972年进入外经贸行业,一直身在对非工作的第一线。李长春同志在《此生难舍是非洲》一书的跋中写道,“建国同志自1972年进入外贸部(现为商务部)工作以来,整整37年都坚持在对非工作岗位上,走过非洲所有的53个国家,三次进入非洲常驻长达近15年之久,熟悉非洲的风土和人情,熟悉各项对非工作并时有创新,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非洲通。”
  8月8日是一个周一,下午6时左右,原商务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在结束了一天中最后一次工作会谈后,接受了《中国报道》的专访。
  他看到我们说的第一句话是:“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你们快请坐。”语气平和亲切。已经忙碌工作了一整天的他,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但一旦触及非洲话题,魏建国立刻进入了另一种状态。
  
  10亿变身1000亿的故事
  新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始于1950年。当时中国只同北非的埃及、摩洛哥建立了贸易关系。当年贸易额只有1214万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额的1%。直到1992年的时候,中国与非洲贸易额还总在10亿美元左右徘徊。中非关系虽很好,但经济合作却总是徘徊不前。
  魏建国说,20世纪中期的非洲投资状况基本可以用“脏”、“乱”、“黑”、“差”来概括,合作的生意数额又小,程序也不简便,很多商家企业都认为与非洲合作麻烦很多,不如与欧美做大生意,来得实惠。当时的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李岚清同志很关心,也很着急,提出能否将中非贸易提上新水平。
  欲成非凡之事,必用非常之法。魏建国闻言,便主动提出:“我愿意在这上面做工作,去全国各地演讲,介绍非洲的情况,让大家更多了解非洲、认识非洲。”
  此后,魏建国便开始带领一批人陆续走访全国各地,介绍非洲的国别情况,讲解怎样与非洲做生意,如何解决贸易中的问题,并听取地方同志对开展对非贸易的意见。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台州、温州、福州、泉州等主要对外贸易港口城市,魏建国都去讲过。
  经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共同作用,中非经贸迅速发展。魏建国很欣慰地说,从1950年到1992年,中非贸易额在10亿美元左右;而后,从1992年到2000年,这短短八年时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100亿美元的水平;再后,到了2008年中非贸易已经达到了1068亿美元。又是一个八年时间,中非贸易就实现了从上百亿到超千亿美元的跨越。“目前,中非经贸发展势头很猛,是与我国经贸发展最快的大洲,其增长率达到了37%。未来的中非贸易额可能会达到3000亿美元,这样,对非贸易就进入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一方阵。”
  中非贸易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是因为我们了解了非洲,知道非洲民众需要什么。这样,非洲自然就成为了中国的一大贸易市场。“我们的商品物美价廉,非常受非洲人民欢迎。”说着,魏建国又给出了一串数据:中国产的电风扇,一年能在非洲售出800多万台;电冰箱能售出1000多万台;自行车700多万辆;摩托车250万辆。同时,中国还为非洲国家提供轮船、机车,发射卫星。
  “但要使中非经贸获得成功,仅仅了解非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真心诚意地帮助非洲,实实在在地为第三世界的人民做一些事情。”魏建国坦言。
  在与非洲经济合作的时候,中国没有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是充分考虑了非洲兄弟的发展,就是这样,中非关系才能得到了更好的延续。“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是外援加贸易双管齐下的。我们是在帮助非洲的前提下,与其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据了解,中国在非洲当地办厂,用当地的劳动力,已为三万多非洲民众提供了工作机会。通过技术转让,中国还会让更多的非洲人得到工作机会。与此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更广阔的市场,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标。“在未来的中非经贸发展中,我们将把金融贷款与国家政策联系起来,从而促进中非更顺利地发展。”魏建国说,这是中非贸易的新动力。
  
  中非贸易之痒
  虽然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归结起来主要是由工业水平和企业自身认识造成的。
  1973年魏建国离开北京,前往卡萨布兰卡,到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商务处工作。驻外商务处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促进中国与当地贸易的发展,努力扩大中国产品出口。
  当时,他经常到卡萨布兰卡的港口接船。有一次,两艘满载货物的轮船几乎同时驶进港口,一艘是中国的,一艘是日本船。卸货物的时候,日本船上卸下来的是汽车、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高档产品,而中国的主要是茶叶等农产品和瓷器。一看报价,一辆日本汽车几乎抵得上一船的中国绿茶。“我当然也为我们的绿茶、瓷器、丝绸、轻工产品等国货来到国外市场而高兴,为我们的大头针甚至占领了整个北非市场而自豪,但我实在不能接受,我们的产品与日本产品在价值和价格上竟然有如同东非大裂谷那样的巨大落差!”魏建国当晚彻夜难眠。
  要像日本那样出口机电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必须改进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附加值,这当然无法一蹴而就。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拓展,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才不断提高。
  魏建国在担任商务部副部长兼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主任后,主管对非工作和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工作。他开始极力推进尖端产品出口,将中国的飞机卖到了埃及和津巴布韦;中国的机车卖到了阿尔及利亚;中国的整(卫)星卖到了尼日利亚……“一个国家的贸易发展与其经济规模特别是工业水平紧密相关,经济上不去,工业不能进步,贸易将无从谈起。”
  如今,我国对非出口的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改变了过去以出口低价值的农产品为重心的状况。在2008年的1068亿美元中,机电类产品占到了80%。
  除了工业水平,中国对非投资贸易企业的自身认识也给中非贸易带来过困扰。在突尼斯生产陶瓷,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次。资源禀赋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标准、用工待遇、通关入境等每个环节都需要通盘考虑,给中国企业国际化、全球化上了第一课。但最终还是因种种困难暂时难以克服导致项目搁浅。
  魏建国对此用“五个不熟悉”来概括,那时的中国企业对非洲不熟悉市场;不熟悉贸易伙伴;不熟悉当地优惠政策;不熟悉语言;不熟悉管理。
  现如今,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这“五个不熟悉”已基本克服。但新的问题还在不断涌现。
  魏建国认为,当前中国在非投资的企业一是合作中偏重私人关系,而不注重法律程序;二是偏重中国国内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工,而不注重培养当地的技术人员;三是偏重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四是偏重于当地的市场,而不注重发展周边的贸易与出口;五是偏重于眼前利益,而不注重市场开拓;六是偏重盈利,而不够注重社会责任。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建议:政府机关应该制定更多的对非优惠政策,通过税收、金融信贷、保险、海关等这些硬性规定,来帮助非洲人民建设他们的社会事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实惠。“帮助非洲,是中国政府的任务。”
  
  用心交往的朋友
  “中国是真心诚意地帮助非洲人民的,想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做一些事情。”魏建国说,“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就说过,中国人民应该感谢非洲,因为是非洲兄弟将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中国与非洲的友谊,很早就建立起来,我们视彼此为兄弟。”
  魏建国谈起了中非间两件鲜为人知的“小”事。
  曾经,坦桑尼亚有一个女人有了身孕却得了疟疾,当地传统的治疗疟疾的药物只有“奎宁”,但她由于吃“奎宁”已经造成了两次流产。在这一人两命的生死关头,中国医疗队为他们提供了我国新研制出来的治疗疟疾的新药“科泰兴”,治好了母亲的病,也保住了胎儿的生命。这位母亲为了感谢中国的医疗队,直接为孩子取名为“科泰兴”,希望通过这个孩子,永远记住中国人的帮助。
  2003年中国正值抗击非典时期,各国在海关都安装了体温测试仪,对中国人入境采取防范措施,只有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坚持不用体温测试仪。当时他说:“我们不要在机场安装体温测试仪,我们和中国兄弟死也要死在一起。”这一份信任,让闻者无不动容。回想当初,在赤道几内亚十分贫困的时候,中国给了他们200吨级的运输船,帮他们运输粮食物资,并不断资助他们。后来赤道几内亚发现了石油,奥比昂总统当即就说:“赤道几内亚富起来了,不要忘记当初我们贫困时是中国兄弟帮助了我们。”
  为了促进新时期中非关系更好地发展,从2000年起,中国和非洲国家共同倡议成立了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隆重开幕,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特派全权代表出席,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魏建国作为中非合作论坛的筹备和组织者之一,从当初设计中非合作论坛对话机制,到第一届和第二届论坛的举办,以及为第三届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制定对非各项优惠政策,直到2009年第四届论坛的初步筹划,他都参加了。
  谈起中非合作论坛为什么能如此成功,魏建国认为,中国人真心诚意地付出,无私地帮助非洲人民,得到了非洲人民的肯定与信任,他们愿意向中国学习治国之道。通过中国,非洲人民认识到稳定团结、艰苦努力才是民族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前提。他们希望中国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经验,让自己也走上中国这样的发展之路。
  “而对于援助非洲,不仅仅是援助金钱那么简单的事情,一定要摸索出一条适合非洲经济发展的自身的道路。日本曾经一度疑惑,他们每年援助非洲的总额是中国的十几倍,但是却没有得到非洲的强力支持。这是为什么?其根源就是他们不知道非洲需要走怎样的发展之路,而这条路,中国找到了。当一个国家站在对象国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往往要比其本国考虑得更加周到。”
  面对欧美国家对于中非友好关系的质疑与讽刺及其“新殖民主义”的言论,魏建国举了一个实例。2006年,中非合作已经进入了快车道的腾飞阶段。欧美国家对于中非关系充满着嫉妒,因此发表了各种负面言论。但莫桑比克总统格布扎却如此反驳欧美的言论:“殖民者当初不帮我们,现在还不帮我们,你们在糟蹋非洲,让我们永远地愚昧、贫穷、落后,是中国让我们得到幸福光明的前进状态。”
  
  今生无悔是非洲
  虽然如今已不在对非工作的第一线,但魏建国依旧对非洲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每次看国际新闻,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关注非洲的情况,今年全球很多地方大旱,我就很担心非洲,一直在想联合国和中国的援助到了没有。”说着,魏建国微微地皱起了眉头。在近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时间里,他对中非经贸问题侃侃而谈,但也从不避忌自己对非洲的个人情感。他告诉我们,自己至今记得,在非洲竟然偶遇当地的一个小女孩晚上在海边用广西方言独自唱起《十五的月亮》。经过一番交流才得知,这是中国在非洲做泥瓦工的工人教给小女孩的,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
  回忆起在非洲37年的工作感受,他感叹道,自己走访了非洲所有的国家,在法国转机就有400多次(当时国内没有直达非洲各国的航班)。在这漫长的工作经历中,他已经将非洲认作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了。
  魏建国结束在非洲常驻工作是在1992年,那时任驻加蓬使馆商务参赞,当时奉调回国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担任副司长职务。当他站在机场的旋梯上面,俯瞰下方,是一片幽深而蔚蓝的海水,侧耳倾听,能听见大西洋潮水的声音。
  “我预感到以后在非洲常驻的日子或许不多了。”魏建国说当时的情景至今如在眼前,“临走的那个夜晚,我心中只想说三个对得起。一是对得起培养我的人。将我送到非洲这片土地,让我有机会为中非事业作出一份贡献;二是我对得起我的青春,对得起非洲的人民。在这20年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中非友好关系的进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三是我对得起我自己。在这片土地上,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的人生变得充实。我想,能驻扎在非洲工作数年,是今生无悔了。”
  (实习生陈汝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非贸易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是因为我们知道非洲民众需要什么。在与非洲经济合作的时候,中国没有只考虑自身的利益,而是充分考虑了非洲兄弟的发展,就是这样,中非关系才能得到了更好的延续。

相关热词搜索:非洲 此生 难舍 此生难舍是非洲 此生难舍是非洲 论文 此生难舍是非洲 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