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现:汉口鄱阳街] 汉口鄱阳街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曾经的骄傲,现在的落寞与未来的期盼      汉口鄱阳街的一段路现在正在整改――不是拆,而是翻新,据说政府想要在这里做沿江商务区。所以现在如果你是初到鄱阳街,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个大工地。但是不要急,如果你肯耐下性子来慢慢逛下去,一定会发现太多超乎想象的惊喜。
  这次《大武汉》“发现”鄱阳街,是跟随了一个老街坊,杨夷和。杨夷和1954年出生于鄱阳街,在这里长大,结婚后也一直居住于此,直到2006年离开,她的新家安在了汉口郊区,一个新建的花园小区。
  
  刘亦菲曾住在鄱阳街
  
  逛鄱阳街,我们要从这里开始:从武汉关方向沿着江汉路步行街走大约500米,你就会看到路的右手边有一个漂亮的绿色欧式路牌,上面写着“鄱阳街”。至于终点,是在黎黄陂路的健康幼儿园附近。
  鄱阳街是女明星刘亦菲的出生、成长地,健康幼儿园、鄱阳街小学都是她在赴美之前读过的学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刘亦菲的妈妈刘晓莉曾是武汉小有名气的舞蹈演员,那时,她常常牵着小小的刘亦菲走在这条街上。杨夷和还记得她见到的童年刘亦菲:“非常可爱,就像个洋娃娃。”
  顺着幽静且市井味十足的鄱阳街走下去,你会看到推车卖烤红薯的,香喷喷的红薯味融进冬日的阳光里,叫人忍不住打心底欢喜起来。还有当街晾晒腊肉的人家,你看到阳光下,花椒正傲立在鲜红欲滴的腊肉上,这份日常生活里的绮丽品味,没有静下心来,是感受不到的。
  
  [维基百科之鄱阳街]
  鄱阳街,是江岸区的一条街道,西南到江汉路,东北到黎黄陂路,长不足2公里,与两侧的胜利街及洞庭街平行。中间与上海路、南京路、青岛路、北京路、天津路、合作路、兰陵路、黎黄陂路等多条街道相交。
  鄱阳街原分属英、俄两国租界。今天,鄱阳街两侧仍保留了不少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在原英租界内,有数座教堂:上海路口的天主教主教座堂、圣公会主教座堂、东正教堂和英国礼拜堂等。
  
  如今鄱阳街上的不少房子已经拆掉,但值得一提的是新修了一个钟楼。虽然看起来现代化了点,但是再过几十年、一百年,它不又成为一个历史印记了吗?
  
  上海路天主教堂与鄱阳街人的第一个圣诞节
  
  鄱阳街上教堂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它与上海路交叉处的上海路天主教堂。杨夷和小的时候,总能看见里面的一些修女以及小个子的神父。
  “每逢礼拜天早上,我们就能听到教堂的钟声,看到教徒们三三两两前去做礼拜。那时修女们居住的,是一间间沿着教堂院墙建造的斗室,窗户又小又高,看不清里面的人和物,显得很神秘。”
  “文革”期间,武汉市20中的红卫兵冲进了教堂“破四旧”,一直冲上了高高的钟楼。修女们也遭到冲击,被“造反”的学生们训斥,当时的神父被逼称自己是“兔崽子”。
  改革开放后,教堂的院墙逐步打开做成门面对外出租,修女们住的小房子就成了现在二医院住院部对面的那些卖日用品、水果的小店。“修女们都不知到哪里去了,估计大多是死了,因为她们基本上是我的祖父母那一辈的人。”杨夷和回忆说。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改革开放后,武汉宗教界第一次过圣诞节。当时我还没结婚(我是1982年结婚的)。那年的平安夜,上海路天主堂外人山人海,但教堂的大门只留一条缝,除教友之外,其他人基本上进不去。我当时是因为朋友的工作关系,认识宗教事务局的人,就被放进去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马棚、稻草堆等圣诞布景,感受弥撒的庄严气氛。当时的人们都是怀着对异域文化的好奇而涌向教堂的,和今天平安夜时商业街上的人潮,没有一点关系。”
  而鄱阳街上另一个你会见到的教堂,是与天津路交汇处的东正教堂。去年夏天我曾采访路过这里,当时过江隧道还没修好。那天很幸运,我们遇到教堂的管理员,他打开了教堂的门让我们参观,还告诉我们,这个教堂至今的产权仍属俄罗斯人。教堂内部有些破败了,“我们一直在联系他们(俄罗斯人)关于维修的事。”
  
  [上海路天主教堂]
  上海路天主教堂为天主教汉口教区主教座堂,又称汉口圣若瑟堂。1866年,意大利传教士修建,系罗马巴西利卡建筑风格。教堂于1874年动工,1876年落成。教堂平面布局为拉丁十字形,两层砖木结构,可同时容纳1000多人做弥撒。
  1944年,美军轰炸武汉时,教堂和主教府被炸毁了一部分,1948年修复。1956年再次维修。“文革”中该堂被封闭。1980年4月重新开堂。现为武汉市天主教会教务活动中心。
  
  曾经干净幽静的鄱阳街
  
  鄱阳街之前曾是英、俄租界,可想而知这条街的当年风光。上世纪前半期,当外国人离开后,鄱阳街的主要居民都是一些武汉大资本家和银行家,因为只有他们才买得起这样的房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资本家们渐渐消失,鄱阳街的房子也收归国有,变成了政府机关的家属区。杨夷和的父亲就是在那时迁入这条街的。
  杨夷和家的那栋房子以前属于一个卖盐的资本家所有,一楼的客厅都被用来堆盐。所以小的时候,每到潮湿的梅雨季节,杨夷和家的墙壁上就会出现一层白白的盐霜。开始她很不解,后来才从父亲那里得知那是什么。
  在杨夷和的记忆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鄱阳街非常干净和幽静。那是属于家庭条件好的人家居住的一条街。鄱阳街上有很多里巷,不像现在是开放式的,那时每条巷子都有门,每个巷子口还有一个小房子,里面住着守巷人。晚上十点就关门,回来晚的人需要叫门。
  杨夷和的父母上班,家里还专门请了一个保姆料理家事。在“文革”开始之前,杨夷和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父母对她和几个哥哥姐姐实行的是西式教育。父亲更是将最小的女儿杨夷和视为自己的小公主。
  杨夷和的家是英式建筑,一共三层,每层的天花板都非常高,楼上还有一个天台。童年时她最爱在家的天台上玩,和两个大她不多的哥哥一起玩游戏。不过,他们最爱的游戏,还是“屋顶散步”了。
  鄱阳街的房顶都是连为一体的,不怕天高地厚的小孩子们便经常结伴爬到屋顶上去玩,“感觉离天空很近,很有意思。”他们会沿着屋顶一直走,有时候走到南京路,有时候走到景明大楼。“屋顶散步”的缺点是,经常会不小心把别人家屋顶的瓦给碰掉,于是下面便蹦出一声咒骂。
  
  当鄱阳街开始落寞
  
  “文革”时的鄱阳街,用杨夷和的话来讲,“乌烟瘴气”。有一天,她和两个哥哥在家里的天台玩耍,忽然看到家附近的景明大楼楼顶上,几个手持机关枪的人正拿枪对着他们。“我们撒腿就往天台的门里跑,子弹扫射了过来,后来去查看,发现墙壁被打了好几个洞。”后来他们从大人那里得知,当时的景明大楼被造反派用作司令部。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鄱阳街恢复了平静。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鄱阳街逐渐变得斑驳起来。当时杨夷和的姑姑从美国回来,惊讶道:“你们居然住在这么狭小破旧的地方?”杨夷和不以为然。岂不知,当时的鄱阳街还是武汉“富人区”。
  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鄱阳街的最大变化,要属当街小贩的出现。市场经济来了嘛。于是,鄱阳街的老居民们开始逐渐搬走,“九十年代末,能不能搬离鄱阳街,已经成了显示当时人们混得好不好的标志。”
  到了新世纪,这里基本已经成了外来打工人口居住的地方了。记得当初,作为非武汉人的我第一次来鄱阳街,是被好友拉来这里吃著名的“鲢鱼大王”,那时根本无视这条街上的建筑人文风景。
  
  [景明大楼]
  位于鄱阳街青岛路口的景明大楼,是中国武汉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外资建筑设计机构――英资景明洋行为自己设计建造的6层大楼,1921年建成,此楼的建筑风格受到当时新建筑运动的影响,外观处理趋于简洁现代,简化了古典的装饰,内部平面布局也很紧凑。
  二战后,景明洋行停办,景明大楼改为一座外侨公寓。1948年8月7日晚,在这里发生了轰动一时的“景明大楼事件”――美军集体强奸中国妇女,当时的报纸称“景明大楼美军淫舞案”。
  该楼现名称为民主大楼,是武汉市民主党派办公楼。
  
  鲁兹公寓和八七会议纪念馆
  鄱阳街的革命气息
  
  鲁兹公寓是此次鄱阳街之行的另一个收获。
  过了鄱阳街青岛路口后,我在一处废弃的施工地里发现了这么一栋西式公寓。几个小男孩正在房子周围嬉闹,我跟了进去。“里面有暗道!”其中一个对我说。我跟着他们上了木质楼梯的二楼,果然!打开一扇看起来像消防通道的小门,里面又是一个楼梯。这叫我想起了以前在电视剧里看到的老房子,用来隐藏革命志士。几个小男孩兴奋不已,想要爬上去探个究竟。
  出了房子,我突然发现在一旁的垃圾堆倒着一块破掉的石碑,正是这个房子以前主人的介绍。石碑上写着:“鲁兹,美国人,中国名吴德施。1886年来华传教,1904年起任基督教圣工会鄂湘皖赣主教……”鲁兹一直住在这栋两层的西式楼内。辛亥革命前期,他曾掩护和营救过反清革命志士,还曾将此房作过临时医院。后来,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白求恩都曾来此做客,周恩来还曾为鲁兹题诗。
  而鄱阳街上另一处带有革命气味的房子,则是原俄租界内,巴公房子旁边的八七会议纪念馆。
  
  [八七会议纪念馆]
  八七会议旧址是1920年英国人建造的一排西式公寓(亦称“怡和新房”)中的一个单元。当年,一楼是印度商人开的小百货店,二楼是苏联派驻武汉国民政府的农民问题顾问罗卓莫夫夫妇的住宅。1927年8月7日,挽救革命于危难之中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便是在二楼靠后巷的一间房子里举行的。
  
  文化宫与巴公房子
  残留的生活余温
  
  从鲁兹公寓出来的再下一个路口,鄱阳街与合作路口交汇处的文化俱乐部,是以前鄱阳街孩子们的乐园。他们称它为“文化宫”,那里面有杨夷和那一代(50后)直至杨夷和女儿这一代(80后)的许多童年记忆:爬假山、玩电动玩具车、文艺汇演……
  而如今,这里已成为老人乐园。寂静空荡的文化宫里,最有生气的要属墙上攀爬的藤类植物。这里就像一个无人知晓的失乐园,有古老的大树,漂亮的小亭子,木质的长凳,很安静。唯一的声音来自文化宫的露天舞台下面,那些正在下棋的老人们。
  当我们的摄影师举起相机时,他们回过头来,愉快地和我们打了招呼。
  再往前走,会看到一个红色的、上面写着“1910”字样的建筑。这个建筑的形状在我们看来很古怪,呈锐三角形,伫立在鄱阳街和洞庭街的交汇处,其实它是个典型的俄式公寓。
  杨夷和小时候有好几个同学都住在这里,“有时我放学后去他们家玩,感觉这里就像一个大迷宫。”
  
  [巴公房子]
  1910年,据说是俄国沙皇亲戚的巴公兄弟在汉口投资修建了这栋俄式建筑,“巴公房子”因此得名。它是汉口当年最大的公寓楼,并成为这一带俄租界的标志性建筑。巴公房子总建筑面积4937平方米,两室一厅和三室一厅的房间共220间。房子下面还有一层地下室,地上有三层(解放后加盖了一层为四层),房子的中间是一个三角形的天井。
  
  走到巴公房子的“船头”处,一边是健康幼儿园,另一边是当年由俄国人开的邦可西餐厅,前面横着的一条马路就是黎黄陂路了。鄱阳街就在这里划上了句号。再往下,就是洞庭街了。■
  
  附
  
  [在鄱阳街吃]
  鲢鱼大王
  著名的“鲢鱼大王”如今鄱阳街只剩下这一家,喜爱美食的朋友对它的评价是:“鱼嘴和烧鲢鱼味道很不错,另外卤田鸡也很好吃,适合不怕辣的人!”
  
  [在鄱阳街喝咖啡]
  牧羊人咖啡
  这家咖啡店在巴公房子里。(咖啡馆不就应该建在老房子里吗?)
  这里非常适合发呆、上网、读书,以及与朋友聊天。
  这里出售现磨现煮的十元平价咖啡。

相关热词搜索:鄱阳 汉口 发现 城市发现:汉口鄱阳街 城市发现 汉口鄱阳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