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娱自乐,卡拉永远OK|卡拉永远OK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逛进刚开张的商场,顶层一定是一家KTV;路过正在新建的商圈,被围起来的墙面上也打着某KTV即将入驻的广告。稍不留神,就又有一个KTV开在了眼皮底下,这种速度能让人想到粤语老歌“卡拉永远OK”。
  日前,武汉市文化局文化管理处网站的数据显示,武汉市正规登记的KTV已超过了550家,成为最普及的群众娱乐活动。
  至于形式上,武汉的卡拉OK也经历了从露天KTV,到小小练歌房,再到现在的量贩式KTV的演变过程,连几十年前在露天广场上深情演唱的婆婆们,如今也乐呵呵地转战到小包房了――多么执著的卡拉OK精神!
  21世纪初的时候,日本一家民间机构“富士综合研究所”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指出,最让日本人感到骄傲的“日本制造”,排第一的是方便面,让日本人觉得足以向世人夸耀的第二项发明,是目前已成为世界通用词的“卡拉OK”(Karaoke),它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末,卡拉OK风靡中国,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种新的娱乐方式几乎就在一夜之间横扫神州大地。
  20多年过去了,卡拉OK几经变更,变成了人们口中的“KTV”,但是“唱歌”依然是现代人的娱乐消遣之一,只不过唱的方式不一样了,但是“自娱自乐”的精神追求一如既往。
  而在武汉,也是如此。
  我们在露天的场子“斗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卡拉OK刚刚进入中国,价格不菲,一套录放设备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购买,大多数的人都选择在露天唱歌,我们现在称之为“野唱家”。
  就像现在武汉有个广场就有人晚上去跳舞一样,当时是有个广场就有人唱歌:一台电视机,两个音响,一台功放,几张椅子,全部是“无照经营”。江边、湖边、桥头,鼎盛时期,连防空洞里都摆满了卡拉OK,有的连个棚子都没有,最好玩的是遇到下雨,一边是老板急着要收设备躲雨,一边是客人还要不依不饶地唱。
  郭强那个时候14岁,非常痴迷于卡拉OK,家住八一路,所以武昌这边的“场子”几乎都被他唱遍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音响效果真是差啊,啊,不,那个时候还不叫音响,我们都管那叫‘喇叭’。”
  通常1块钱或是2块钱唱一首歌,攒一个星期的钱去唱一个过瘾。唱的都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四大天王”的歌,什么“今夜你会不会来,我的爱还在不在”之类的,并且大家都以唱粤语歌为时髦,以模仿到最像为最高追求。
  那时候,像郭强这样的热血青年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斗歌”:通常一个广场上几家卡拉OK,围观的人最多的毫无疑问就是唱得好的,郭强常常来“搅场子”,跑到对面一家点一首最拿手的歌开唱,“围观的人呼啦一下子都跑到我这边了,因为我模仿张学友非常像,看着‘对手’的脸色,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卡拉OK让一贯羞涩内敛的中国人找到了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自娱自乐,安全、而且雅俗共赏。
  
  开始觉得在室内唱歌比较“有品”
  
  室外唱歌会受到天气的限制,摊子老板最多给你弄个帐篷,很多年轻人觉得,这也有点太“寒碜”了吧。更为重要的是,不知道谁发现的,在室内唱歌,音响效果会好一些。
  不管室内效果是否会好一些,但是带动武汉室内卡拉OK的却是一批台湾商人,上世纪90年代的中期,他们在汉口沿江一条街开了武汉最早的一批室内卡拉OK,台湾人管这种叫做“KTV”。年轻人觉得这种唱歌方式很“洋气”,趋之若鹜。这种在室内唱歌的方式一下子将露天小本经营的生意挤没了,武汉一些有点本钱的经营者也开始纷纷效仿。
  当时最有名的,除了沿江的一条街,还有武大的“卡拉OK一条街”、武汉理工大后门的“小香港”。当时的KTV有包房,也有散台,但是由于包房对消费有要求,散台相比之下就更受大众的欢迎了。
  “热场歌手”郭强这个时候也不唱“露天”的了,开始走“室内路线”,在散台点一些饮料就可以免费唱歌,但是必须得“轮着”:一人发一张纸,用笔把要唱的歌写下来,老板给你放碟。老板不能太过偏心,不能老给一桌放歌,不然会得罪人,所以需要“轮着”来。
  就为了下一个谁唱,谁唱得多唱的少,唱的好坏,郭强没少跟人发生口角。“但总体来说,比在广场上唱歌文明优雅多了,遇到知音,还会给你鼓掌。”
  那个时候还有一种KTV,就是在高档夜总会里的KTV,一间包房一个晚上下来,没有上万元搞不定,只不过这种KTV,似乎并不主要是用来唱歌的。
  
  包房时代,一个便宜十个爱
  
  散台唱歌等起来既心急又容易发生争执,喜欢随心所欲的人们发现,包房,其实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其实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武汉的KTV几乎都有包房,大家不是不喜欢包房,但是包房的价格都比较贵,尤其是高档夜总会里的包房,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是望而兴叹。但是KTV和方便面一样,注定是一种大众消费,价格过高只能导致惨淡经营。
  这时,面向大众的专业KTV便开始走俏,这些KTV的特点是:批发性经营、环境优雅、设备专业、让顾客完全是为唱歌而来,而不添加别的特殊服务,顶多是酒水饮料和零食的消费;同时也是大众化价位,一个小时三五十元,打折时段,十元八元就能尽兴。
  我们现在管这叫做“量贩式KTV”。
  从最早的金色池塘,到现在的米乐星、钱柜、公馆,武汉市大大小小的量贩式KTV加起来有500多家。尤其是那些开在商业区或是学校旁的KTV,只要是节假日,绝对爆满,没有悬念。
  这个时候的郭强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在此之前他在许多民间举办的卡拉OK大赛中屡有斩获,夺冠无数。但是朋友现在三三两两集聚到KTV,他发现自己已经不怎么爱唱歌了,“好多新歌听都没有听过,每次到KTV就点两首老歌,唱完就听别人唱。别人嚎得再难听也不说什么了。”
  以前的麦霸靠实力,现在的麦霸靠脸皮,从KTV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见,以前唱歌是为了表现自我,现在唱歌多数是为了自娱自乐。自娱自乐,这或许才是卡拉OK真正的精神追求吧。

相关热词搜索:卡拉 自娱 自乐 自娱自乐 卡拉永远OK 孤单的时候我自娱自乐 卡拉ok常点歌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