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抗日第一枪的事件 岔巴子打响“革命”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各地将会举行各种重大而庄严的纪念活动。然而时间拉回到100年前的武昌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前夜,“快活里”却有帮“小人物”居然要“搞定清政府”?!
  这就是武汉市说唱团“活到就要活快活”系列2011年贺岁喜剧《一枪拍案惊奇》。
  这一次,“快活里”的邻居们集体“清穿”,说唱团用他们特有的诙谐搞笑的方式,为大家呈现了在急剧变化的历史大背景下,草根阶层由蒙昧到觉悟的过程。
  这是说唱团首次接触历史题材的舞台剧,也是第一次使用自己的原创剧本,说唱团团长陆鸣认为,算上这一部,“活到就要活快活系列”一共推出了五部舞台剧,但只有《一枪拍案惊奇》(下称《一枪》)才算得上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戏剧”,也可以说是说唱团的首部“大片”。
  
  小人物要“搞定”清政府
  
  2010年4月份,说唱团当年的贺岁喜剧《一碗都是我的》还在全省巡演当中,按照说唱团的工作规程,2011年的贺岁剧的剧本大纲这时候就必须要出来了,是按照“活到就要活快活”系列(下称“快活”系列)继续娱乐下去,还是换个口味,以免审美疲劳?
  说唱团团长,也是“快活里”的“嘎巴子”陆鸣这时拍板,上“大戏”:“2011年是‘辛亥革命年’,这是一件很‘上层’的大事,不过我想,任何大事件都应该有它的基础,这次我想引一帮草民来‘闹革命’”。
  历史剧是说唱团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题材,他们请来了《杠上开花》的编剧、武汉市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冰来操刀这个剧本,剧情围绕一把“枪”在清末的“快活里”展开,人物仍然是武汉人所熟悉的岔巴子、嘎巴子、味口、半吊子……只不过岔巴子和嘎巴子二人的“邻里矛盾”上升到了“阶级矛盾”,嘎巴子在剧中饰演一个清廷总兵,成了大多数人的对立面。
  现在的剧名是陆鸣改的,李冰当初给它起名《搞定清政府》,陆鸣觉得“这名字太大了”,而且看不出来是一出喜剧,于是改成《一枪拍案惊奇》,“不过我觉得现在的名字还是不很理想,等到年中巡演的时候还是要改,就叫《一枪惊奇》。”
  李冰是山东人,虽然在武汉生活多年,要把剧本写得原汁原味还是有点困难,不过说唱团历来有一个传统――最终剧本的成型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大家必须聚集在一起,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角色进行讨论和再创作。
  每年排一部贺岁舞台剧,这是说唱团的主要工作,但是,作为领导的陆鸣还是有他自己另外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把说唱团给“捏”在一起,不然,作为国营演出团体的说唱团可能早就面临着散摊子的窘境了。
  
  原创“大片”,做的衣服比改的好
  
  其实“快活”系列每一部都是大戏,但是只有《一枪》才能算得上是一部“大片”。
  《活到就要活快活》、《杠上开花》这两部戏剧本虽然也是原创,但每一出戏都更像是一个个小品的连缀,直到《一碗都是我的》才开始有了戏剧结构,不过,这部戏的剧本是改编自英国的一部经典政治剧,用副团长李道南的话来说,“改的衣服总是不那么好。”
  《一枪》就是为说唱团量身定做的“衣服”,戏剧结构严谨,人物冲突强烈,尤其是台词竟然出现了“穿越”,比《一碗都是我的》还要爆笑。
  曲艺演员擅长说学逗唱,最大的特点是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甚至可以随时“跳进跳出”角色,而且每个人的个性都非常强。而真正的戏剧,比如说话剧,要求演员你就是你在台上所饰演的那个人,绝对不可能有“出戏”的现象。曲艺演员演喜剧,既要真实的演出角色彼时彼景的真实感受,又要运用一切手段和观众互动,调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直接参与到戏中。一台戏下来2个多小时,每个演员几乎没有喘气的机会,观众看着也非常“过瘾”。陆鸣觉得,戏中必须要保留曲艺的东西,要不然就只是演一台话剧的话,跟“人艺”有什么区别?“你要是没自己的特点,你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曲艺”的东西呈现在观众面前最突出的就是剧中演员和观众的互动,由于剧情的需要快活里的人决定临时在观众席找一个人上台来“装洋人”。陆鸣说,互动对观众演技没任何要求,就是一种娱乐,但是对演员来说每次却都是挑战,“每次演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自己的心里都没底,先是担心没人主动上来,上来了又不知道这次来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不知道这位即兴上台来的观众会如何表演。有一次有一个喝得有点微醉的人上来,剧中是需要他往后仰,结果他往前倒,倒我身上了,我没办法,我只好一直搀着他演。”这直接的“后果”就是,台下的观众更加爆笑不已。
  与民同乐,大家共同“抬庄”,或许这就是武汉人熟悉的“嘎巴子”、“岔巴子”和他们的“快活里”。
  
  走出湖北,全国巡演不是头一遭
  
  说唱团的每一部戏,在武汉的反响都不错,但是碍于方言的问题,都很难走出湖北省,甚至是武汉市。
  陆鸣和他的团队也做过尝试,把剧中的方言改成弯管子普通话,但是总觉得不是那么“对劲”:“方言是最有力量的,普通话是最没有感情色彩的,所以弯管子普通话是有点尴尬的。而且以前几部戏都是小品的连缀,基本是靠语言来让观众发笑的,所以要走出去很难”。
  但是《一碗都是我的》却尝试成功了,去年,《一碗都是我的》受保利院线的邀请在外省做了巡演。尤其是在河南、安徽两省的演出,反响好得出乎意料,在合肥的那一场演出,台下的欢呼声和掌声甚至比武汉演出时还激烈。
  《一碗》试水的成功让陆鸣信心大增,相较之下,《一枪》对于语言的依赖更加小,主要靠人物性格和剧情的魅力来吸引人,而且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题材,对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华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如今《一枪》在武汉已经演了三十多场了,今年除了7到9月份将在保利院线演出之外,来自台湾的话剧导演、也是该部戏的导演陈立华还准备将这部戏介绍到台湾演出,预计今年年内《一枪》将演满100场。陆鸣说,说唱团是武汉人的说唱团,一直扎根于武汉本土,受到了武汉人民的厚爱,“如今是时候应该走出去,来宣传武汉、回报武汉了。”■
  
  【故事梗概】
  
  辛亥革命前夜,清军官嘎巴子不慎将汉阳兵工厂为皇帝打造的贡品手枪丢失,拣到手枪的船工岔巴子大祸临头,一把枪牵动了快活里所有人的命运。为了免除死罪,岔巴子、味口、灾麦子、半吊子、黑皮、小哑巴等人绞尽脑汁试图藏枪,不料人多手杂越藏越乱,算命先生、下岗太监、黑道老大、拉纤媒婆等人也被纷纷卷入,大家精心设计的藏枪计划也被嘎巴子一一破解。在与官府的周旋中,岔巴子走投无路,四面楚歌,他渐渐觉醒,最后终于将枪交给了革命党,辛亥革命一枪打响……
  
  【经典台词和剧情】
  
  嘎巴子:我拿你好有一比啊,一堆红薯开研讨会,尽说苕话。
  栽麦子:你们在我窗下搞么斯?岔巴子:(其实在挖坑埋枪)偷菜。栽麦子:我网线都没安你偷么个菜呀?
  秀梅被嘎巴子抢亲的时候说:我宁愿坐在破船上笑,也不愿坐在大轿里哭!
  志鹏(革命党):你想不想进入一个新世界?(暗指推翻清政府) 岔巴子:新世界?那里消费太贵,我不去!
  岔巴子是个江上摆渡的,嘎巴子说他不摆渡就会饿死,他反驳道:只要长江还在,我就不会失业。未必很多很多年以后,江上会修起一座桥,取名“长江大桥”?又未必又很多很多年后,江上又建一座桥,取名“长江二桥”?还不分单双号?

相关热词搜索:打响 革命 岔巴子 岔巴子打响“革命”第一枪 岔巴子 岔巴子是什么意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