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禅茶悄然走俏 红安天台寺禅茶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前几日乍暖的春阳,让茶农望见出茶的希望,可清明后一场大雨,气温骤降至13℃,又浇灭希望。今年寒意连连,红安春茶上市的时间推迟到4月中旬,比常年晚了十多天。   
  做什么茶由市场决定
  
  屋外一丛茶树,叶子绿却没芽。王传兴百无聊赖点着鼠标,他是湖北裕德茶叶有限公司的厂长,因为无茶可做,厂里的收茶人放假,加工厂也处于半歇业。时间早晚关系茶价,“现在的茶卖到三四百元一斤,但再晚10天,就跌到一两百元。”王传兴着急却无可奈何。他从抽屉取出两个茶罐,罐里装着今年的新茶,总共半斤,“水库小气候发的一点茶”。铺开白纸,他轻抖茶罐,倒出两团茶,一边新绿,另一边颜色略深。新绿色是红安眉茶,不过现已改叫“春毫”。当地人说:红安眉茶刚出名,就有人抢注商标,不得已改了名。眉茶取芽制作,汤清芽绿,微苦。红安人称这种“苦”为茶劲。
  针形茶、卷形茶适合红安的土壤和气候,香味好。2000年集约化生产后,像裕德茶叶等公司几乎包办了红安茶叶的加工和销售。但鲜叶最终变成什么茶,不是王传兴说了算。“市场决定价格,价格决定做什么茶。”他的茶厂加工过珍眉、翠峰、春毫。珍眉每斤卖价10多元,翠峰每斤30元左右,但上好的春毫价格高出不止一倍。尽管春茶还未出,他已决定改做春毫。
  厂里绝大部分茶将销往上海,出茶旺季,会有货车成批运茶到上海。武麻高速贯通,红安与武汉的车距缩短到71公里,1小时内可到达,但是,红安卖到武汉的茶叶却非常少。上世纪80年代,红安茶透过地处解放大道宝丰路和汉阳郭茨口的经营部卖到武汉。经营部早已关闭,只剩香港路112号小间门面有售红安茶。
  带茶出门是红安人的习惯,因为他们喜爱当地绿茶清香、浓重的口味,一般茶叶在他们看来“茶劲不够”。经商的红安人把茶带到九江、北京。每年明前茶上市,红安茶以联络感情的名义,送往旅居外地的亲朋好友,以这种方式到武汉的尤其多。
  
  三次换茶种
  
  王传兴加工厂的鲜叶绝大部分来自火连畈茶场――红安最大的国营茶场。1963年,红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在火连畈建茶场,隶属县农业局。国营茶场依然延续政企合一的模式,茶农既是职工,又是茶场管辖的村民。当时的县委书记安祥文是英山人,所以红安的茶种和技术都来自英山。茶场建成前,红安人想喝茶,就从安徽买六安瓜片,没钱的人采山上野山楂的树叶泡水,俗称“毛嘴子”。
  此后7年,火连畈茶场面积增至700亩,茶场职工近300人。云南大叶种和英山小叶种在同一片土地旺盛生长。茶叶作为经济作物创汇始于1974年,尽管交通不便,红安茶仍走出了大山,和英山茶一道出口外销,上海茶叶出口总公司掌握了外销渠道。在1979年至1989年十年间,美国对红安茶的需求每年达3000担(一担等于100斤);东南亚也是主要外销地。80%的红安茶卖到国外。不过,面向国外市场的外销茶多是价格低廉的大陆货。
  红安经历了一轮改茶种,福鼎大毫和福建大白茶等出茶早、产量高的良种被引入。卖价更高、汤色更好的新茶赢得茶农偏爱,云南大叶种和英山小叶种的茶林渐次被伐,换栽良种。1981年,股级单位火连畈茶场升格为正科级的人民公社。期间引种龙井43,效果不佳。机械取代手工成为制茶主力,茶场制作的龙井、翠峰、毛峰品质不错。计划经济后期,茶场产量稳定,芽茶卖出800元一斤的高价,眉茶和翠峰成为红安高档茶的代表,其他大众化绿茶统称为红安毛尖。
  火连畈茶场下辖的团山村、火连畈和高河村放开了茶园承包,每户分得三五亩,机械化后,每户能种七八十亩,产量大幅上涨。荒坡、山头、油菜花地边都长着茶树,可野生茶树消失殆尽。清明后、谷雨前,只有700名职工的茶场瞬时聚集上千人。红安其他乡村的农民和河南茶工都涌进火连畈收茶。按鲜叶成色和斤数开工钱,高档茶50元/斤,低档10到20元一斤。
  分散种植、统一加工日益普遍。同时,新一轮改种不期而至,鄂茶1号代替了大白茶。砍断的茶树捆成把,堆在农家小院,被当做柴火烧掉。
  
  天台山的禅茶
  
  在红安,既有平原茶,还有丘陵茶、高山茶。第一次上天台山,因大雨起雾而搁浅。再访时,春寒笼罩山间,桃花却艳艳盛放。山崖桃树下有小片茶林,树像烧过般,枯枝沉沉。
  天台山禅茶去年陡然走红。寺院制茶虽不向市场销售,民间却争先恐后想尝鲜,于是,隐形身价飙升至7000元一斤。其实,天台山种茶已有30多年。1971年,红安县人民政府在天台山划出山林500亩,建立火连畈茶场的天台山分场。汪记芳是当年天台山分场的职工,现在受聘天台寺,是掌管寺内100亩茶园的厂长。
  初期,茶场职工搭草棚种茶;规模扩大后,茶工都住山下,每天清早上山。那时,上山的大巴只有一班:7点发车上山,12点收班下山。如果错过大巴,只能步行4小时到茶场;后来,汪记芳搬到山上住,可买米买菜必须下山。现在有了摩托车,也有面的,花10元就到家。
  山下机械茶已经普及,山上依旧保留手工茶的传统。采摘一芽一叶,长度2公分左右,比机器采的茶短小。采回鲜叶,手工分拣,挑选大小均匀的嫩叶。高山茶叶片厚,手搓成条形,外表不似机器茶齐整。
  尽管僧众对种茶、制茶的工艺还不熟练,许多工作都是汪记芳和茶场的工人帮助和尚们完成,但天台寺方丈释悟乐还是让弟子们把种茶当做修行。除了剪枝,禅茶没有太多外力介入。不过时常有禅乐班的学员对着茶树诵经、唱歌。
  山上温度低,禅茶的冬藏时间长,喝来没有微苦的口感。去年出春茶,十几辆车停在寺外,一些驴友自备茶具上山喝禅茶,泉水泡茶,味道淡淡,茶形不齐整,却有轻盈的绿。“可惜,去年旱了三个月,今年春天又太冷,茶要减产了。”汪记芳望着枯叶感叹。■

相关热词搜索:红安 走俏 悄然 红安:禅茶悄然走俏 禅茶悄然走俏 惠明红茶悄然走俏市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