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狂野非洲遇见古典欧洲 狂野非洲 概览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2009年,闻名世界的爱尔兰国粹《大河之舞》来武汉跳起踢踏舞,不知道正捧着《大武汉》的你,有没有去参与这场狂欢?很遗憾,当年我没有去看,也就一直挂念着那整齐划一的节奏、律动的地板,还有台上台下一起振臂高呼的奇观。
   十年前,有两部舞剧分别在非洲和欧洲诞生。以讲述非洲文明诞生和发展为主线的《非洲脚印》,已有近4000场的全球巡演纪录,10年间踏遍了五大洲近百个舞台;从高加索山脉飘然而至的《莎美亚》,则以“不穿芭蕾舞鞋而以足尖跳舞”的绝技独步天下。他们都称自己“堪比《大河之舞》”,庞大的创作团队、恢弘的演出阵容和高难度的舞蹈技巧是他们敢于向《大河之舞》“叫板”的底气。
   这是两部很有缘分的舞蹈,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诞生,又在同一天来到武汉。2012年1月,踏着新年的气息,非洲兄弟们在湖北剧院热情开跳,欧洲的金发美女在琴台大剧院舞动身姿。一武昌一汉阳,你要去看哪一个?
  
   拼故事
   两块大陆的史诗碰撞
  
   非洲先民在茫茫雾海中从远古缓缓走来,歌声缥缈像来自灵域仙境,随着悠扬歌声,时间的长河在缓缓地流动。蓦然间,萨克斯吹奏出优美的爵士乐曲,观众不知不觉中被带到了当代社会:一个红衣男子在炫耀他的靴子舞技巧,另一个蓝衣青年以踢踏舞前来挑战,还有新颖别致、独具匠心的“足球舞”。
   《非洲脚印》根据南非诗人唐?马特拉的史诗作品《索菲亚传奇》改编,全剧时长90分钟,它追溯了非洲文明的诞生历程,并以音乐歌舞剧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作品跨越远古与现代,节奏鲜明、妙趣横生,再现了从非洲远古先人狩猎种地、钻木取火的劳动生活场面,到现代非洲人激情涌动的精神风貌,凸现了非洲人性格豪爽、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也展现了非洲歌舞艺术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与故事卷轴般的《非洲脚印》相比,《莎美亚》的故事结构则要单线简单的多,它来源于十一世纪高加索地区一幅著名壁画,以寓意形式讲述正义与邪恶这场永恒不变的战争,其中爱与恨、生与死、情与仇等情节交织发展。
  
   拼技巧
   “血汗脚”对“足尖舞”
  
   顾名思义,《非洲脚印》最大的舞蹈看点就是“脚”。南非人相信,只有天生的“血汗脚”才能坚持到最后,因此脚部的力量和感应节奏的速度成为舞蹈的关键。为了达到最强力的“脚之舞”,舞蹈演员们的训练强度不亚于足球、板球和橄榄球队。
   《莎美亚》的男演员则被称为“舞蹈运动员”,他们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用足尖跳舞却不穿芭蕾舞鞋的舞蹈演员,足下踏着毫无支撑力的软皮薄靴站立、行走、跳跃、旋转,伴随强劲的鼓声,男演员能够在足尖上直接迅速起跳,连续做出高飘的8次后双飞燕落地的动作触点集于人的脚尖,或是风一般地脚尖旋转和高空腾跃,舞蹈与音乐完全像被狂风席卷而无法停止的风车,力量与性感尽情绽放,这种看起来应该有些“疼痛”的奇特舞姿堪称“世界之最”。
   女子舞蹈则展示了她们的优雅、飘逸和流畅,高贵而圣洁的女舞蹈家们整齐地“滑行”,“半脚尖碎步”营造一种梦幻的仙境,她们的舞步如呼吸般轻盈自如,舞姿如雕塑般宁静而灵动,女人如水的美丽流淌在一种与生俱来的静谧中,如诗如歌地开始了足尖与长裙的对话。低垂的长裙裹着纤细的腰身,婀娜的手臂掩着清澈的目光,当指尖拨动飘飞的头纱,就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沸腾的歌舞。一切奇观都在舞者翩跹的步伐中闪现着。
  
   拼音乐
   强劲节奏“挑战”复调歌曲
  
   《非洲脚印》运用了南非竖笛、萨克斯、现代爵士乐器、传统的踢踏舞用的橡胶靴、鼓等道具,演员们随着非洲音乐的强劲节奏,欢乐的跳跃、踢踏、摇摆,从原始的狂野宣泄演绎到灯红酒绿的当代,爆炸性的动作场面犹如灌木丛中的日落,舞蹈、节拍、音乐和语言的组合,令人眼花缭乱。90分钟的演出,简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音乐舞蹈盛典。
   《莎美亚》的音乐与歌曲是以10世纪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复调和声为突出特点。复调歌曲已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77年,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发射的旅行者号航天飞机就曾携带着复调歌曲《联合》飞往浩瀚宇宙,在《莎美亚》节目中观众也会欣赏到这首经典歌曲。

相关热词搜索:非洲 欧洲 狂野 当狂野非洲遇见古典欧洲 罗洛士随身wifi 罗洛士遗址群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