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编剧大师“我是中国电影的‘粉丝’”_好莱坞类型电影的三要素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写作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引领故事发展的主角不能没有情欲追求……”偌大的舞台之上,一个满头银发的外国老者端着咖啡,传授着自己的“编剧教义”。虽然这门“课程”只有4天,开价高达5000元人民币,学员们却趋之若鹜。原因只有一个:能被70岁高龄的“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亲自指点,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麦基在编剧界的地位有目共睹。美国杂志《名利场》曾写道:“正如金融家朝圣般地前往奥马哈,只为听听巴菲特的演讲;影片《星球大战》中,绝地武士要去银河尽头拜见尤达大师一样,那些梦想在暑期档推出大片的编剧,也都要定期去听麦基的讲座。”虽然很难量化人们究竟从麦基的讲座中收获了多少技巧,又有多少技巧能真正为票房添砖加瓦,但以下数据已然很可观:据不完全统计,麦基的学生共获得过32次奥斯卡奖、182次艾美奖、21次美国作家协会奖、17次导演工会奖及普利策戏剧奖……
  与故事的缘分
  麦基与故事的缘分,从他孩童时期就开始了。6岁时,他就把剧本、电影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夜里,躺在暖暖的被窝中,他会缠着妈妈:“能给我讲个睡前故事吗?”听完后,又追问,“故事里讲的这些合理吗?”他沉迷于爸爸拿给他的《伊索寓言》,并将书中的叙事艺术、故事意义分析得清清楚楚,让爸爸大吃一惊;8岁时,麦基在家乡底特律的社区剧院首次登台,此后一直到高中,他在一出接一出的话剧中担任主角。
  高中毕业后,麦基最初想当牙医,是妈妈点醒了他:“你不会真想干这一行吧?”“我觉得人们总需要牙医。”“不,人们需要的是娱乐。”
  于是麦基选择了舞台。他自己演戏,也导演过60多部戏剧。30多岁时,他在密歇根大学电影艺术系拿了博士学位,之后去了好莱坞,写了些“始终没有拍出来过的剧本”。
  转机出现在1981年。那年,麦基上学时制作的电视连续剧《起诉公民凯恩》获得了当年的英国金像奖。接着,他接到一间私人电影学校发出的邀请:每周六早晨为那些尚未得志的青年编剧开一门课。课程快结束时,校长喜笑颜开地找到他,因为报名的学员数量翻了3倍,这个课程要再开一次。“我突然发现,我或许属于课堂,教别人讲故事是我真正的灵感之源和天赋所在。”在学生们的口口相传中,麦基的名声越来越大。1983年,他的“故事培训班”开始面向社会招生,正式进行商业化运作。
  他的学生们认为,“麦基写作哲学的中心是人性”,“麦基的讲座包含了编剧技巧、哲学和对具体操作细节的强调……”而麦基自己说:“我教的是讲故事的艺术,我期待发现的是千百年来经典故事的设计原则,是关于生活的隐喻。我们需要真实而强大的故事,来照亮人性的阴暗角落、启迪人的智慧。”
  麦基带着自己的编剧理念四处游走,不但将迪士尼、派拉蒙等众多好莱坞制片厂发展成团体培训客户,更教出了不少大名鼎鼎的学生――编剧埃里克?罗斯西装笔挺地来上课,麦基建议他“从常规中跳出来看世界,要敢于冒险”,后来,罗斯写出了《阿甘正传》;影片《指环王》的导演彼得?杰克逊,是在新西兰的课堂上与麦基相识的,在几乎所有人都嘲笑他的剧本之时,麦基却对他的创意给出了肯定,并鼓励他“去好莱坞发展”;阿齐瓦?高斯曼,《美丽心灵》、《达?芬奇密码》的编剧,一度因为难以找到创作灵感想要放弃,离开前,高斯曼最后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听麦基的课,然后受到启发,又回到创作中……
  将天才推向极致的金钥匙
  麦基总是说:“我喜欢将自己最好的想法和人分享。”他不但周游世界传授技艺,还将自己的理论浓缩到书中。1997年,他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出版,至今仍是各国电影系学生的必读教材。在他的学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策划部主任徐萌看来:“麦基就是那个拿着(编剧界)金钥匙的人,他用这把金钥匙,将一个个天才推向极致……”
  12月4日,本刊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这位拿着“金钥匙”的老人。
  环球人物杂志:您认为什么样的故事算是个好故事?
  麦基:故事所表达的,是生活为什么和怎样改变。它从一个平衡的生活状态开始:主人公每天按时上下班,日复一日,但一个突发事件将他抛出了平衡状态。接下来,就是主人公如何努力想要恢复平衡。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会着力刻画负面的因素,描述主人公怎样奋力拼搏、做出艰难的抉择、采取有风险的行动并最终发现真相的过程。
  环球人物杂志:在您看来,观众想从一个故事中看到什么?
  麦基:首先是获得新知的快感,就是通过故事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都愿意去拓展自己的人生,希望能感受一些从未感受过的东西。第二层是人性的快感。观众们希望从故事主角身上找到与自己相通的地方,继而设想:若是我,会怎么做?同时满足这两点,故事才可能受到欢迎。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认为编剧是一种天分,而您的课程却试图将这个工作切割为一条条规则。
  麦基:我并不否认,某些人生而就是天才。但另一些人,他们有天赋却没有在意,或者因为缺乏自信、勇气和努力,而少了成功的可能。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自信。
  写自己想写的故事
  为了让此次中国之行更有针对性,临行前,麦基专门看了《让子弹飞》、《山楂树之恋》等中国影片。他说,自己是中国电影的“粉丝”:“我一直被中国电影的美丽与力量深深感动……我最喜欢中国电影的一点就是,他们给人物设置了道德上的困境,让人物在复杂、强大的困境中进退两难,做出选择。”
  环球人物杂志:能列举出您最喜欢的中国电影吗?
  麦基:迄今为止,给我带来最大情感震撼的应该是张艺谋的《菊豆》,我觉得它具有莎士比亚或易卜生的悲剧作品中共有的力量,张艺谋的其他作品如《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也都很大气。还有陈凯歌的《赵氏孤儿》,讲述养父、义父和儿子之间的三角关系和复仇故事,非常精彩,堪称一部伟大的史诗。王家卫的早期作品《东邪西毒》则是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武侠片,有着记忆的美感和疼痛,同样是让人忘却呼吸的优秀作品。
  喜剧方面,我很喜欢周星驰。他称得上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喜剧电影作者之一。我觉得他代表了新一代的中国电影人,时髦、有趣,充满了创造力。但遗憾的是,中国的喜剧还是太少。
  环球人物杂志:从目前来看,中国能真正走向世界的电影并不多,您觉得中国的编剧和成功的好莱坞编剧之间有何差距?
  麦基:其实,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编剧,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能通过巧妙的故事,带着观众领悟到生活的深意和日常事件的新意。因此,所有编剧首先应该为理解生活本身而奋斗,将故事建立在自己对这个世界日渐敏锐的认识之上。
  具体到中国编剧,应该写自己真正想写的故事,而不仅仅是模仿好莱坞或法国电影等,否则,观众只会从你的故事中看出你毫无诚意。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认真地写作!千万不要在临死前,因为只为名利写作、丧失灵魂而后悔。
  
  编辑:王晶晶 美编:陈思璐 编审:张勉

相关热词搜索:我是 好莱坞 中国电影 好莱坞编剧大师“我是中国电影的‘粉丝’” 对话好莱坞编剧大师 好莱坞编剧大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