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同行1罪与罚 BP掌门即将卸任,唐熙华的罪与罚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半年前,由他带领的BP公司成功超越竞争对手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取得优异业绩的同时,自己也被媒体看做是最好的BP掌门人;半年后,他成了美国“头号全民公敌”,其一言一行都被骂得体无完肤,就连那一向受美国人待见的优雅英国口音都变得格外刺耳。唐熙华说:“不管这公不公平,我知道只有我的离开才能使BP在美国重新开始。”
  
  2010年6月17日,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熙华亮相美国国会山,
  参加有关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听证会,并接受众议院陪审团质询。
  7月27日,伦敦的天阴沉沉的。在圣詹姆斯广场街1号英国石油公司(BP)总部门前,紧锁眉头、一脸憔悴的BP首席执行官唐熙华(Tony Hayward,“唐熙华”为中文译名)宣布辞职。
  半年前,由他带领的BP公司成功超越竞争对手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取得优异业绩的同时,自己也被媒体看做是最好的BP掌门人;半年后,他成了美国“头号全民公敌”,其一言一行都被骂得体无完肤,就连那一向受美国人待见的优雅英国口音都变得格外刺耳。唐熙华说:“不管这公不公平,我知道只有我的离开才能使BP在美国重新开始。”
  
  噩梦始于黑色星期二
  
  今年4月20日无疑是BP公司的“黑色星期二”。公司租赁的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东南约82公里处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造成11名工作人员死亡。然而,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四天后,美国海岸警卫队报告海下受损油井漏油不止。每一天,电视台直播画面上源源不断喷出的黑色原油以每天5000桶的数量肆无忌惮地流入海洋,沿岸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很快升级为美国国家灾难。
  然而作为肇事方负责人,唐熙华糟糕的公关表现却让人失望甚至愤怒。一开始他显然低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轻飘飘抛出一句“墨西哥湾是一片面积很大的海洋,我们泄漏出的原油相对海洋来说微不足道”。这样的言论引来美国上到总统议会下到媒体百姓群起而攻之,事件更令关系甚好的英美两国关系一度紧张。
  在华盛顿国会山的听证会上,唐熙华慢条斯理的说话方式和过于淡定的神情被解读成傲慢和冷漠。对议员们诸如“BP在墨西哥湾的钻井数量”、“BP要花多长时间完成漏油事件调查”等专业问题竟然一问三不知,媒体普遍认为他要么是在撒谎,要么就是无知到极点。一位居住在墨西哥湾从事捕虾业的女抗议者冲进听证会,双手涂满黑色油漆,痛斥唐熙华:“你应该因犯罪而被指控!”
  6月19日,媒体曝光了一张唐熙华周末在怀特岛驾驶游艇的照片。白宫发言人比尔•伯顿看到这张照片时讽刺道:“如果唐熙华想在那艘游艇上安装浮油回收器,我们会乐意接受他的协助。”唐熙华成了美国的“全民公敌”,更有媒体称他为“花言巧语的蠢货”;奥巴马则表示,如果唐熙华是为他工作的话,早就被解雇了。
  面对美国媒体排山倒海的批评,这位53岁的男人在接受“自家”媒体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显得满腹委屈,甚至更像在狡辩。“这不是我们的事故,不是我们的钻井平台……是瑞士越洋探钻探公司的,他们的系统、他们的人、他们的设备。”
  就连唐熙华的道歉听上去都那么不诚恳,反而雪上加霜再次激起民愤。在事发后去路易斯安那州海岸视察受灾情况时,他对着坐在电视前的千万受害者,竟然以一个受害者的口吻说道:“没有人比我更希望这事早点结束,我希望能回到以前的生活。”
  
  从地质学博士到公司掌门人
  
  唐熙华当然想回到悲剧发生前,当时已经做了三年BP首席执行官的他一直广受赞誉。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前的几个星期,他捧出了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56亿美元的漂亮业绩而成为全球业界翘楚。然而如今,唐熙华为BP效劳28年的丰功伟绩都随喷涌而出的原油一起付诸东流了。
  1957年生于英国的唐熙华作为家中长子,从小就懂得要担负起做大哥的责任。高中时,他的经济、化学和地理成绩突出,尤其是地理。“我深深着迷于地球令人叹为观止的进化过程。”当他25岁从爱丁堡大学以优异成绩拿到地质学博士学位后,曾一度打算留在象牙塔里做学术研究。
  当时正逢石油公司扩大勘探疆域,BP频频向这位高材生抛出绣球。于是1982年,唐熙华以地质学家的身份加入公司。他回忆道:“地质勘探工作是令人难忘的经历,能在全世界各个地方敲打不同的岩石让我感到十分满足。”
  1990年在亚利桑那州,时任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布朗参加了由唐熙华参与组织的一次高层会议,这位聪明能干的年轻人马上受到布朗的关注。不久后,布朗要求唐熙华成为他的私人助理。“在那之前,我一直都是还不错的地质学家,但当布朗叫我做他的助手时,我连资产负债表是什么都不知道。”
  随后几年,唐熙华相继在BP英国、法国和中国担任技术及商务领域的职务。1992年,被派往哥伦比亚担任勘探经理,三年后,出任BP委内瑞拉总裁。“在南美洲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学会不仅用头脑,还要用心来工作。”1997年,他被派回伦敦,负责BP勘探与开发业务。6年后,成为BP董事会成员,担任勘探与开发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2007年,当布朗退休时,50岁的唐熙华是接替他成为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最佳人选。不过布朗在任期内太重视资本运作,尽管完成了几次大的收购,但长期未被重视的隐患使这家石油公司事故频发,公司形象跌至谷底。
  
  带领BP走过低谷
  
  唐熙华的发展改革策略是让BP重新回到石油主业,他在首次公开演讲中强调,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BP的安全和稳定。
  首先,唐熙华摘掉了伦敦总部里华而不实的现代装饰品,取而代之的是几幅BP服务站、钻井平台和管道的普通照片;他不像布朗喜欢坐豪华轿车,流连忘返于上流社会的鸡尾酒会,唐熙华低调、务实、更关心普通员工。去年他在斯坦福商学院演讲时说道:“为BP赚钱的是那些每天穿着靴子、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和防目镜,随时准备开关阀门的工人。而我们这些人,却好像与他们不相干似的。”
  在唐熙华担任委内瑞拉总裁期间,一位年轻员工因工作安全问题而殉职。他回忆道:“我参加了他的葬礼以表达哀思,在葬礼快结束时,死者的母亲突然跑到我面前并狠狠在我胸口打了一拳,她哭喊道:你为什么让这事发生?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很大。”从此之后,他就发誓要“像激光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在安全和可靠的施工上。自担任首席执行官第一天以来,改善公司运营中的安全就成为他的口头禅。
  前任布朗善于宏观战略布局,而安全问题则需要唐熙华从细节入手,力求在作业上达到尽善尽美。同时,他着手对公司进行结构调整和部门、人员精简,用他的话说:“少点会计,多点工程师。”他下令关闭BP在美第二大办公地点芝加哥的办公室;把原油的三个部门合并为两个,保留一个独立的替代能源部门,负责BP低碳业务和非油气未来业务的增长。不仅如此,唐熙华还试图将BP打造成绿色企业,加强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不断宣传太阳能、风能等非主要产品。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快被证明是正确的。BP发布的公司收益情况显示,2008年全年公司利润高达256亿美元,涨幅达39%。2010年1月,BP在过去的三年多里首次在市值方面超越了此前曾是欧洲最大石油公司的皇家荷兰壳牌公司,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金融时报》评价唐熙华在BP成长为石油巨头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离开才能让BP重新开始
  
  正当BP朝着正确方向稳步发展时,却遭遇如此重大的灾难。据《纽约时报》报道,原油泄漏后,唐熙华曾沮丧地说:“为什么让我们碰到这种事?”他认为发生类似规模事故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一”。言下之意就是:BP很倒霉,一百年不遇的事情被他们碰上了。
  对照三年前上任之初“安全至上”的信誓旦旦,唐熙华如今在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上栽的跟头是莫大的讽刺。尽管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尤其是作为一个建设者,但唐熙华必须要承担责任。受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影响,BP第二季度亏损创纪录达到172亿美元,市值蒸发近一半,而究竟要花多少钱才能完成清理和索赔还是个未知数。
  他说:“我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也理解公众不断表达的沮丧和愤怒情绪。”不过他也对记者们抱怨自己在美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很多行为和话语被误解、被妖魔化。
  在美国人看来,唐熙华就是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作为主要负责人,公众期望这个英国人能承受来自外界的种种压力和责难。然而,他在公众场合很多不明智的言论看起来更像是在逃避责任。
  7月15日,BP已经成功用堵塞盖临时封堵了漏油井,而对于永久封堵漏油油井,BP和美国政府都表示相当乐观。无论结果如何,唐熙华都注定要下台,尽管还深受股东欢迎,但他只有这样做才能平息美国人的愤怒。
  BP宣布,唐熙华将于10月离任,届时一直负责堵漏工作的美国人罗伯特•达德利将接替他的位置,成为BP历史上首位美籍首席执行官。由美国人来接管内核更像美国公司的BP或许是美国人最想要的结局。
  唐熙华发表辞职声明时说:“对我个人来说,今天是个悲伤的日子。我热爱BP及其所代表的一切价值。因为我很爱这家公司,因此为了它的发展我选择离开。我相信,BP可以在美国很快重振起来。”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BP和唐熙华生命中的一劫。BP期盼借新掌门人之手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唐熙华的黯然离去与其说是对他的惩罚,倒不如说是给了他一次重生的机会。

相关热词搜索:卸任 掌门 罪与罚 BP掌门即将卸任 唐熙华的罪与罚 bp掌门即将卸任 唐熙华的罪与罚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