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的黄昏,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英文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从高科技产业的代名词,到变成“搬箱子”的,PC业的沦落,仅用了十年。“十年前,要是你说自己是卖PC的,那会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现在如果还是在卖PC,都有点不好意思说出口了。周边的人会想,哦,原来就是在电脑城拖着小板车倒货的。”一位PC经销商的话,道出了业内的悲凉。
  现在,一等PC公司忙着多元化以求打破沉闷局面,二等PC公司等着被收购,三等PC公司甚至连被收购的希望都很渺茫。从前的PC公司朝气蓬勃,现在的PC公司则是暮气沉沉,宛若明日黄花。
  逃离“Wintel”联盟、多元化、转型几乎成了PC巨头们的集体选择。老大惠普从多年前就开始效仿IBM,向服务转型;戴尔尽管觉醒得比较晚,却也在紧跟惠普的转型步伐;联想则将学习的目标瞄准了苹果,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市场突围;只有宏?还在通过收购全力冲刺全球PC市场第一的宝座,以低利润、大规模换取话语权。
  唯一的亮点是苹果。苹果也几乎一度向“Wintel”投诚,但智能手机iPhone让苹果有了彻底摆脱“Wintel”的勇气和本钱,封闭系统、新潮设计、网上商店,再加上“苹果教”式的宣传营销,让它杀出了一条血路,iPad的推出,更是给传统PC产业开启了新的一扇门。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对于剩下的国产二线PC品牌如清华同方、七喜、海尔、神舟等而言,它们的处境会更尴尬,它们几乎连被并购的机会都没有。等待他们的,很可能会是像夏新、TCL的PC业务一样自生自灭的结局。
  “行业利润只有5%,PC业务已经基本沦为鸡肋!方正集团旗下的PC业务将进行调整转型,从PC制造销售商向IT产品业务分销及增值服务提供商转型。”在PC业务被宏?“收编”后,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说出这么一番话。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产值超千亿美元的产业之一,PC业可以说是全球最具标准化、最透明,竞争也最残酷的行业;但也没有哪一个产业像PC业一样,一直被极少数厂商(英特尔和微软)掌握核心技术并享尽垄断利润,产业链上数以万计的企业(品牌PC厂商、电脑零配件厂商等)都沦为极少数垄断公司的“打工仔”。
  一方面充分竞争,一方面又高度垄断,这就是PC业矛盾而又悲惨的现状。
  为了摆脱“打工仔”的命运,有的企业选择了退出,有的企业选择了突围,有的企业则继续加大规模以求换得更多话语权,而更多的中小品牌则进退维谷。
  
  方正出局
  
  世事波诡云谲。两年前,方正还在四处寻找收购对象;两年后,方正却委身于人――8月4日,方正科技发布公告,宣布正式被宏?收归门下。
  在中国PC业界,方正被戏称为“千年老二”。在中国本土品牌PC起步的上世纪90年代,方正曾和联想一起,竖起了国产PC品牌的大旗,并让国人引以为傲。如今却落得个被收编的境地,花开花落说与谁?
  “刚听说这件事的时候,确实感到很失落,但抛开感情一想,方正被宏?收编,对方正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一位自1999年就开始代理方正PC,自言对方正电脑有着深厚感情的广州经销商杨凯(化名)说。在其看来,自2005年以来,方正电脑市场就越来越难做了,“产品缺乏创新,市场推广力度又弱,管理也混乱,价格更没有优势。在联想、惠普、DELL三方全力抢市场的时候,方正明显缺乏竞争力。“千年老二”现在已经滑落到第四了,如果再不卖,很可能就卖不出去了。”
  在方正科技董事长方中华看来,利润率不到5%的PC业务,已经基本沦为“鸡肋”,这也是方正放弃PC业务最主要的原因。据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透露,在方正集团2009年取得的480亿元收入中,IT只占据200亿元左右,其中PC及相关产品的收入为65亿元,利润为8000万元。这一数据也证实了方中华的“鸡肋”之说。
  其实,从多年前开始,以IT起家的方正集团就积极向医疗、房地产、金融转型。去年,方正集团效仿联想控股,做投资控股集团,下辖包括方正IT、医疗医药、房地产和金融四大业务群组,而负责PC业务以及PCB(电路板)业务的方正科技只是方正IT业务群里的一部分业务。
  在宏?正式接手方正PC业务之后,员工的变动势难避免。是加入到宏?,还是选择离开?一位不愿具名的方正科技部门经理为此事已苦恼了一个月。在他看来,留在方正科技会觉的越来越边缘化,加入宏?又担心不能融入宏?的企业文化,离开方正更意味着不可预知的未来。“在方正科技做了7年了,除了卖电脑,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
  
  国产PC集体沦陷
  
  方正的离去,对中国PC业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在中国PC企业头上敲响的一记“丧钟”,对于缺乏规模优势的二三线PC厂商来说,今后的处境,将更为艰难。
  老周是长城电脑某省级分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四年前他离开妻儿,带着总部的殷切期望,到该省省会,与几个伙伴誓言将长城电脑的局面在该省打开。“做了四年,想尽了所有的办法,目前依然还是那个样子。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实在是二三线品牌无法做下去了。如果年底还没有太大的起色,那只有改投门户或者改行了。”老周对此感到很无奈。
  其实,二三线品牌今日的艰难局面,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有了征兆。
  第一个从国产PC阵营中出走的,是位于福建的实达电脑(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名字?)。实达电脑于1997年推出实达PC,两年后其市场份额已名列国产品牌前四。短暂的辉煌之后,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元气大伤。2001年6月,当时的PC牛人贾红兵就任实达第三任总裁,欲重振实达PC雄风。然而市场并没有给贾红兵多少机会,几年后,贾红兵认输,实达也正式退出了PC市场。
  夏新是第二个退出者。2004年前后,家电企业曾掀起一股进军PC的浪潮,夏新就是当时的激进派之一。夏新看到了PC由台式机向笔记本转型的大潮,主攻笔记本市场。也仅仅是3年沉浮,2007年夏新就黯然退出,其高调的3C战略也就此化为泡影。
  TCL的退出,更是引发了市场轰动。李东生放手让杨伟强操盘PC业务,TCL电脑因为抓住了“奔4”之机一炮走红(得到了英特尔方面的扶持),杨伟强还获得了“奔4少帅”的头衔。不过,仅仅抢得“奔4”先机还远远不够,因TCL在电脑领域缺乏积累,在第一阵营的规模优势和研发实力面前,TCL节节败退,2008年正式退出了PC市场。
  现在,随着方正的离去,坚守的国产PC阵营又少了一位大佬。稍早前,七喜电脑与英特尔反目,七喜董事长易贤忠给英特尔中国区OEM负责人发了一个尖锐的短信:“全中国的PC(除了联想)都在亏损,你(英特尔)还有什么可牛的?”
  事实上,国产品牌中唯一盈利的PC厂商联想(其实联想也已是一家跨国巨头了),收购IBM PC业务一度让其患上了消化不良症,加上2008年的金融危机,联想遭遇空前困境,一度走到了悬崖边。老将柳传志不得不亲自出马,组成“柳杨配”力挽狂澜,主打大本营中国市场,直到2009年三季度,联想在连续3个季度亏损后,才扭亏上岸。
  PC已经不是联想的重点。进入2010年,联想已高姿态宣布转型,将宝押在移动互联上,它也毫不讳言学习苹果模式。而这条路能否走通,第一枚棋子――乐Phone能否成功就显得十分关键。柳传志曾情绪激昂地表态“联想下决心和iPhone背水一战,不顾一切地投入”,杨元庆则放言“乐Phone(在中国市场上)卖不过iPhone就是失败”。
  5月17日,乐Phone在5200多家联想PC店面、手机店面和联通营业厅同步开卖,首销当日,渠道订购数量突破10万部。尽管这一数字无法与6月27日iPhone4上市首日销量超150万部相提并论,但在中国市场,这已经是一个奇迹。
  在8月19日举办的财报发布会上,杨元庆透露,乐Phone手机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销售良好,目前已占中国高端互联网手机市场份额的12%,乐Phone今年100万台的销售目标不变。在乐phone之后,下一个出场的将是平板电脑乐Pad。这一举措进一步证实了联想学习苹果的决心。
  不过,即使乐Phone和乐Pad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其能否被国际市场接受依然是个未知数。
  
  大鱼吃小鱼
  
  七喜董事长易贤忠对英特尔的质疑,道出了行业目前的困局。
  在PC领域,“Wintel联盟”控制着软、硬件产业链的最高端,这在让它们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把持着PC市场绝对的垄断地位。直到今天,没有一个软硬的组合可以撼动“Wintel联盟”在PC领域的优势。尽管英特尔和微软也会因为各自利益而发生细微摩擦,但一旦出现威胁“Wintel联盟”利益的时候,两家企业又会默契地一致对外。
  在“Wintel联盟”操控下,整个PC产业链都只能惟英特尔、微软马首是瞻,并沦为替其打工的“血汗工厂”。 PC产业的游戏规则,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原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指出,目前PC行业已经进入利润率很低的阶段,需要达到巨大的市场规模才能获取足够的利益,只有那些走全球市场路线的厂商才有生存的空间,这就使得较小的品牌很难在这个市场立足。
  以刚刚过去的2009财年为例,这一财年,第一阵营的英特尔营业额为351亿美元,净利润为43.7亿美元;微软的营业额为584亿美元,净利润为146亿美元。
  相比之下,PC巨头的日子就略显逊色:惠普营收1146亿美元,净利润为77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利润都是外设、网络设备、服务器和IT服务所得,PC产生的利润十分有限。事实上,惠普的PC业务只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1/3,严格说惠普早已不仅是一家PC公司);DELL2009财年营收610亿美元,净利润36亿美元(服务器和IT服务利润占了很大比例);宏?和联想这两家专注做PC的盈利能力就弱很多。2009年,宏?营收创下了17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净利润只有3.5亿美元;联想则实现了166亿美元的收入和1.29亿美元的净利润。如果再看看方正、同方股份、七喜控股等财报就会发现,这些厂商在PC业务上的利润更是少得可怜。
  正如方正董事长魏新所言:“英特尔和微软还是控制了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利润”,方正显然选择了放弃PC业务,最近方正科技在股市上的两次大规模融资,也全部投入到利润率高达20%以上的PCB业务当中,它正在向上游的PCB制造转型。
  对于剩下的国产二线PC品牌如清华同方、七喜、海尔、神舟等而言,它们的处境会更尴尬,它们几乎连被并购的机会都没有。等待他们的,很可能会是像夏新、TCL的PC业务一样自生自灭的结局。

相关热词搜索:这是个 黄昏 生存 PC的黄昏 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个问题 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个问题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