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气里拧出水来] 碗里有空气拧不开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今年新锐设计领域一项著名赛事,英国工业设计大奖詹姆斯?戴森奖,颁给了27岁的澳洲设计师Edward Linacr。他凭借一个简易高效的集水器击败了许多科学发明家作品,斩获了1万英镑的奖金。
  这个名为Airdrop的集水器,灵感来自于纳米比沙漠甲虫的仿生设计,不仅能为撒哈拉这样极度干旱地区的人们带来福音,甚至能应用于医疗、军事等领域。
  
  缺水不是难题,性价比是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变成人们的眼泪。”这句脍炙人口的广告我们早已烂熟于心,但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比如撒哈拉沙漠)依旧是一个人间炼狱的模样。
  提到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缺水问题,很多人一准会想到前几年被热捧的滴灌系统,但昂贵的成本只会让这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雪上加霜。彼此连接的细管道、精细处理的地表走势、由专人操作的供水点,这都是需要资金来支持的。就算政府狠狠心把这些解决了,那每年一次的全体检查维护又怎么进行?虽然有些打击人,但我们不得不说,滴灌系统只适合在以色列这种靠石油支撑起来的富贾大国中推广。把它推荐给旱区灾民们实在是天方夜谭,要知道就连我们自己的田里都还在使用机井和大水管。
  但漫灌溉和地膜同样不适合这里,发展中国家采用这套组合主要是考虑到低成本和高水量的平衡。当水从地陇里流到水田里时,会有相当一部分挥发在空气中,更不用提烈日高悬的贫水区了。有人给过一个数据,每次正常灌溉会流失相当于水渠容载量71%左右的水量。或许你觉得水早晚会形成雨水降下来,挥发出去也无伤大雅。但科学家最近告诉了我们一个沉重的消息:大气层正在慢慢剥离地球,水汽也在损耗中一点点减少。如果我们再不加节制地浪费,或许过不了多久,水就是不可再生资源家族里的新成员了。
  
  从沙漠甲虫学来的智慧
  身居澳洲多年的Edward Linacr和很多人一样,并不喜欢这里的干燥,因而对干旱气候的成因和应对措施也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凭借专业的直觉,他从沙漠甲壳虫身上获得了灵感。
  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都知道纳米比沙漠甲虫的聪明之处,它没有骆驼的储水驼峰,也不必像沙狐一样挖深深的洞,却能在一夜之间集满一天所需的水分。它的做法很简单:找到一个空气流通性好的高坡,抬起后腿和翅壳,让水分子一点点凝聚。当天光微启的时候,它就能收集相当可观的露水量。
  Edward的仿生设计正是缘于此。Airdrop系统的根部深植在地表以下,通过地下的自供电水泵将外部空气吸入地下并加以冷凝。当温度降到冷凝点以下时,管道内层就会有露珠出现,而获得的水分会被迅速地送入地底,直接灌溉到植物的根部。
  即便是在干旱沙漠地带,它也能从1立方米的空气中汲取11.5毫升的水量,一天内的集水量可达到1公升。而到了夜晚,集水器的效率会变得更高。即便是出现了百年一遇的大旱,都不必担心庄稼干渴致死,因为Airdrop能从最干涩的空气中汲取到实实在在的水,这种“无中生有”的技术是之前的浇灌方法所不具备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凝的速率,Airdrop的上部分搭载了涡旋铜管系统,能轻松过滤掉空气中的尘埃和热量。而铜管内部也附有羊毛状的铜丝,使之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大化。
  相较于以前的种种灌溉系统,它的优势十分明显:易操作、低成本、低能耗……再考虑到采用了自供电系统,Airdrop的维修养护周期也要长得多。虽然偏大的尺寸还有待修缮,但我们也不必太担心,詹姆斯?戴森奖的颁奖组织除了奖励给Linacr一万英镑外,还给他所在的斯温伯尔尼科技大学提供了同等的资金,用以这套系统的深入开发。一位发言人称:“这笔资金并非用以奖励这个不俗的设计,而是期冀Linacr先生再接再厉,让这个潜力巨大的系统早日进入每一块旱田。” Edward也坚定地表示:不久的未来一定会有更完善更成熟的Airdrop二代面世。
  看旱灾都做了些什么
  1. 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人口无法获得清洁的食用水,每年有310万人因缺水、饮水不洁丧生。
  2. 全球干旱最严重的地区有印度、北非、中非、巴以地区、拉丁美洲中部、中东地区,以及中国。
  3.缺水是粮食减产的最大症结,比水土流失、耕地减少等问题更严重。
  4.当前的灌溉技术主要分为漫灌、喷灌、滴灌、渗灌四种,在工程量、利用率、建造成本等方面有着诸多缺点。
  6.国际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已经将干旱列为“饥荒最大的罪魁祸首”。
  7.有国外的调查机构显示,在对近年来大暴乱的原因调查中,大面积饥荒占到了近七成。而干旱则是饥荒最大的成因,要远远高出地震、海啸等天灾的总和。

相关热词搜索:水来 空气 里拧出 从空气里拧出水来 从空气里“挤”出水来 来水后水将管道里的空气挤出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