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含义 [五一旅游,,安全第一]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本周末,我们将迎来五一小长假。正值春暖花开之际,不少人计划了春游、登山、踏青等户外活动。在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不要忘记出行安全。   今年清明节小长假的第一天,北京市38名高校师生和一名公司职员在登山时,因迷失方向被困。此事为大家的出行安全敲响了警钟。当时公安、消防等部门出动300余警力,动用两架直升机,搜救了12个小时才成功解救。
  近几年,有关“登山、受困、搜救”的新闻不时见诸报刊,因探险、好奇、准备不充分发生的危险事件时有发生。
  据中国户外论坛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共发生各类“驴友”事故98起(“驴友”一词出自旅游论坛,是旅游的“旅”字谐音,现广泛用于爱好旅游、自助游的朋友。),涉及人数874人,其中死亡24人,受伤38人,失踪9人。由此可见,如何在游玩中保证自身安全,已经成为广大旅游爱好者还应补习的常识。
  
  出发前充分准备
  清明节师生遇险一事,最终的救命工具竟然是一面小镜子。在搜救人员多次尝试仍找寻不到受困师生时,一位女生在电话指导下拿出自带的镜子,通过反光使搜救人员找到了遇险位置。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出游前准备好必备的救生工具,在关键时刻,极有可能挽救自己甚至同行人的性命。
  记者从资深“驴友”任厉先生处得知,随着旅游经验的丰富,他的装备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每次出发前,他们都将根据目的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物资进行准备,同时在体力上也会做着一定准备。对于那些偶尔出去“探险”一次的旅行者,他建议,手电筒、口哨、应急食物、防寒衣物等是应该准备的,如果去一些特殊的地点,还应该准备指南针、帐篷、绳子等。
  户外运动不同于景点旅游,这些物品在准备时,也有着一定的讲究。
  手电筒:手电、头灯、蜡烛、火柴等光源和热能都可以,视所去目的地的不同而定。出行前要检查电池和灯泡是否能用,因为手电筒的灯泡极易损坏,所以最好携带备用的灯泡。推荐使用手摇或手动充电电筒,这类手电筒使用起来很方便,摇一摇就可以发光。在家时闲置不用时,要取出电池避免被腐蚀。
  口哨儿:如果和同行人走散了或是迷路了,可以吹口哨儿,向外界求救。
  应急食品:饮用水是必备的,最好准备水壶而不是常见的塑料瓶矿泉水,以免在登山中碰撞或遇热损坏。食物则应该选择无需加热、轻便、易消化、适合长期存放的品种。糖尿病或低血糖患者则要准备糖块、巧克力等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急救药品:最好用坚固的药盒来装,药品主要以应付擦伤、毒蛇咬伤、中暑、感冒等小状况为主,有其他疾病的,也要带上自己的常用药。
  手机备用电池:当手机没电时,不至于和外界失去联系。
  
  遇险时不要慌张
  如果不幸遇到危险或被困,保持自己的体力、争取和外界联系是最重要的。
  根据以往那些在危难时临危不乱、最终脱险的幸运者的经验,脱险的要素主要归结为三点:意志力、决心和希望。
  获得援助的首要前提是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如果可能,尽可能给出自己的准确位置。若是因不小心与其他队员分开而迷路,应立即大声呼唤同伴,或吹哨子发求助信号。休息一下,然后检查身上带了什么装备(是否有手机、指南针、手电和火柴,还有多少食物和水)。
  如果手机有信号,马上打求救电话,然后尽可能留在有信号的区域,不要心存侥幸盲目去试别的路。如果身处干燥酷热环境中时,除非必要,最好不要试图在太阳下跋涉,应该躲在阴凉处等待救援,避免因脱水和中暑而死去。
  在前往某一不熟悉的地区之前,了解其自然地理及人文情况,特别是学习一些有关当地野生动、植物的知识是最好的。另外,驴友们平时多读一些有关登山、徒步、野营等涉及户外运动以及野外生存的文章,从中学习一些专业技能以及在特殊条件下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很有用。

相关热词搜索:旅游 五一旅游 安全第一 五一安全出行安全教育 五一出行安全提示标语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