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当梦想照进现实] 当梦想照进现实下一句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上世纪中国,大学是一个让学子无限神往的地方,成为大学生,似乎就等于捧上了一只“铁饭碗”。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不断扩招的高校生源,萎缩的职位供给和扩大的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就业难”逐渐成为曾经的天之骄子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
  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之下,有的大学生开始思变,“既然就业如此之难,何不开始创业?不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甚至还可以回馈给社会一些就业机会。”
  创业,到底是不是这些大学生走出校园,立足社会的一种新的渠道和方式?
  
  从创业开始
  今年28岁的王静,已经是3个小饰品连锁店的老板了。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王静显得有些腼腆,“运气好一些而已”,她说。
  2006年,王静毕业于上海一所普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大四下学期,王静攥着简历恨不得走遍上海所有的招聘会,但直至毕业也没有一个“对口专业”向她发出橄榄枝。倒是经常接到保险业务员之类的工作机会。
  “我学的这个专业全班43个人,除了考研的同学,没有人继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了。”王静对记者说。
  没有工作,就无法立足,王静无奈地踏上了返乡的列车,王静的家乡位于吉林省的一个地级市,工作机会要比大城市少得多。王静决定“做点小买卖”,于是,她开始了长达半年的“准备期”。
  “既然决定做生意,首先考虑的就是做什么、在哪里选址、客户群体是哪些。我的启动资金并不多,所以只能选择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 再三权衡下,王静在市重点高中旁边租了一个30平的房子,一家小饰品专卖店面市了。
  饰品店运营半年之后,慢慢开始盈利了。随着店面转入正轨,王静开始了下一步计划,“做一个店面,我就是做小生意的人,把店开成连锁的,我就是做事业的人了”。2007年下半年,王静又在省会一所高中附近开了一家分店。
  分店也很快收回了成本,于是,到2009年开第二家分店似乎就顺理成章了。不过,第二家分店开得却不那么顺利了。“前两家店开得都很顺利,所以有些飘飘然了,在一所大学附近开了店,但是由于前期市场调研不足,大学生对于这类产品的兴趣不大,一直不能盈利。”第三家店在艰难维系了8个月之后,不得不易手转租。说起这些,王静苦笑:“基本是以店养店的状态,不但没赚到钱,还赔了个一塌糊涂。”
  有了这次失败的教训,王静在新店选址时更谨慎了,“贸然开店,是最不明智的举动。”今年2月,王静的第三家店重新开张了,不过这次的地址改在了长春的重庆路(商业街)上。
  王静的创业可以说是成功的,也是幸运的。据某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吉林师范大学就业处徐老师认为:“很多学生提起创业时,似乎只能看见成功的例子,其实这是很可怕的,我问这些孩子为什么要创业。他们谈不出具体的项目,或者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完全没有计划,更不用说团队意识,创业对他们更多的还是激情,以及做老板的感觉。”
  已经毕业4年的吉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王峰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家境富裕的王峰一直觉得自己是“老板命”,创业中最难以解决的启动资金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大四时,王峰从家里要了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电脑培训中心,目标是培养动画精英,一开始王峰还做着一年之后就可以把本钱还给父母的美梦,可现实状况是,除了和王峰要好的“哥们儿”免费捧场外,很少有人来报名参加培训,一年之后,这家培训中心俨然是同学聚会的“根据地”了。启动资金,自然是血本无归。
  如今王峰听从家里的安排,成了一所专科学校的动画教师,说起当年的创业经历,王峰笑着说:“与其说是创业的尝试,不如说是胡闹。完全没有考虑过怎么赚钱,怎么运营公司,就知道凭着兴趣。但是回想起来,如果没有家里撑着,创业失败的教训并不是我能承受的起的。”
  
  理性创业
  近两年来,大学生创业实践越来越多,中国青少年网络信息协会的刘小齐说:“在我们接触的大学生中,真正有明确创业出发点的人很少,大多数人之所以想创业是因为工作不好找,希望能够通过创业多挣钱,或是过于关注成功者的光芒,他们的价值观和创业目的都是很模糊的。大多数没有创业经历的人都认为创业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挣钱多,时间自由,还能自己当老板等等。”
  徐老师担心地表示,“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孩子的创业目的,究竟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去努力,还是盲从了别人而人云亦云地去创业。”
  然而,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冲动,习惯凭借自己兴趣爱好做事,能够理性地分析自己,规划创业蓝图,就显得尤为重要。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明白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他们既有很多从事新兴行业的,也有很多从事传统行业的,但他们大多有三个共同点,那就是:创业的激情+恒定的信念+勇敢地创新。”刘小齐说。
  
  搭建创业平台
  创业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的爱好,有了兴趣就有动力。但创业并不是只凭一腔热血蛮干就能成功。
  冲动和狂热并不能取代理智和冷静,对行业市场的调查、对消费群体的了解,并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单枪匹马就可以完成的。
  今年3月,在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倡导下,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京的11所重点高校的13个创业社团共同发起成立的大学生创业社团联盟就致力于能够为这些年轻的创业者搭建一个可以了解创业环境、交流创业经验、志愿互相帮助从而明确自我人生规划的平台。
  团队是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备充足能力的人任何时候都适合创业,关键是很多大学生尚不具备独自创业的能力,所以我们建议想创业的大学生最好参与到已有团队,或和志同道合者组建团队,团队成员在创业过程中可以相互鼓励、帮助、学习,可以互补所缺,分担风险。”刘小齐提醒青年学生们。
  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企业和社会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给予他们相应的资金和智力上的支持。刘小齐表示,“大学生创业或者青年创业,应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性的文化,而不应当成为一种激进、短效甚至盲目的热潮。这种良性的创业文化应当是全社会共同营造的。”
  在《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创业的大学生看待政府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就业政策的问题上,很多学生表示“并不能从中获益”,“透明度太低,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地方层面并没有执行优惠政策”等等。好的政策,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凸显力度,加强执行力度,已然是不能缓行的问题。
  编辑:潘阳 美编:庞佳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生创业 现实 梦想 大学生创业当梦想照进现实 大学生创业梦想论文 大学生创业梦想1000字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