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民的“黄金屋”】农民专业合作社查询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短文摘抄 点击:

  春耕前,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官地村村民王志忠跑得最勤的地方,是村里的农家书屋。去年家中稻秧打蔫儿,王志忠在书屋找到一本《水稻秧苗常见病防治》,按书中介绍的方法对症下药,没两天就治好了。从此,他成了这里的常客。
  在官地村30多平方米的书屋里,一侧10个大书柜里整齐摆放着科技、文化、生活等各类图书;一旁还有杂志栏和报刊栏,放有10余种最新的报纸、期刊;在另一侧则放着电视和电脑。书屋中间的阅览席,三五个农民朋友正在读书,大家看的多为科技、法律和休闲类图书。
  “我们都管这个书屋叫致富屋、黄金屋。按村里文化人的说法,这书屋里有乾坤呢。”王志忠说。
  在“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建成农家书屋9335家,在全国率先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和王志忠一样,不断兴起的农家书屋,正让越来越多的吉林农民从中受益,书屋不仅是他们丰富精神文化的家园,还变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黄金屋。”
  
  全民阅读工程
  “农家书屋工程”是从2007年开始由新闻出版总署牵头实施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大工程,目标是在全国所有行政村建设农家书屋,从而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吉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农家书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吉林省农家书屋建设实现了高点起步。”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宪武说。
  为全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吉林省成立了由新闻出版、教育、农业、科技等20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的日常工作机构。在一些地市,市委书记或市长亲自挂帅,担任农家书屋建设小组组长。如今,该项工程已连续3年被列为吉林省政府重点工作。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吉林省在建设农家书屋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为解决这一难题,吉林省确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由各级政府主导,财政给予全力支持;一方面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援建,形成强大的多源头支持。“我们打的是一场全民战争。”胡宪武说。
  2008年是农家书屋的起步之年,当时吉林省财政年度预算已经封盘,在省领导的全力调度下,省财政又为农家书屋工程追加建设资金1500万元。
  为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吉林省规定:凡捐书1000册以上、捐款两万元以上,即可以捐赠机构或捐赠者个人名义对书屋命名;工商企业捐建支出在年度应纳所得税3%以内的部分,允许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
  社会捐赠以书籍、桌椅、电脑为多,报刊很少。为解决这个问题,2008年7月,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荀凤栖,亲自协调省内各报刊社,向农家书屋免费赠送优秀报刊15种,仅此一项,节约了采购资金168万余元。同时,吉林省报刊发行公司主动承担起免费投送工作,不但放弃了40%的利润,还投入50多万元用于补贴配送。
  “省财政厅在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流程的基础上,在出版物品种、价格、样式方面,充分尊重出版局的意见,在发行配送过程中,发挥图书发行主渠道的作用,也为农家书屋建设节约了大量成本。”胡宪武说。
  胡宪斌告诉记者,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也唤起了农民兄弟的建设热情。在国家级贫困县白山市靖宇县,“村民们甚至纷纷自发从家里搬来桌椅,自己拿来钢筋焊书架。”
  
  农村科普阵地
  农家书屋是一个良好的文化阵地,吉林市就把农家书屋工程和农村科普工程相结合,既加快了建设速度,又实现了优势互补,拓宽了农家书屋的功能。
  由科协系统推出的农村科普工程,要求在每个村“建设一个科普站、一个科普宣传栏、设立一名科普宣传员”。农家书屋与科普工程相结合后,书屋同时肩负起科普站的职能,农民在书屋遇到看不懂的科技内容,可以及时反馈给管理员,由科协组织有关专家前来作讲座;书屋需要补充科普书籍时,则由科协负责投入。
  官地村的农家书屋工程启动后,吉林市农科院在此开展小康村建设项目。市新闻出版局为该村配置了两万多元的图书,900余种音像制品,农科院则捐赠图书3000册。根据共建方案,农科院经常派老师到书屋讲课,指导村民读书、用书,并且建立了专家联系制。
  去年,王志忠在书屋借到《农业实用技术手册》,书中介绍,施用“玉米壮丰灵”可以提高抗倒伏能力。农科院老师到书屋作讲座时,王志忠特地请教了配药、施肥办法。几天后,村里刮大风,王志忠家玉米安然无恙,村民们知晓“秘密”后,纷纷到书屋查看这本书,并按照书屋提供的电话,向农科院专家周凤兰请教。
  “既有‘教材’,又有老师,这农家书屋能不火吗?大家特别认真,就连听二人转也没这么入神过。”王志忠笑呵呵地说。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则把农家书屋作为该州“全民阅读工程”的载体,在书屋举办农业知识讲座、专家荐书、故事会等活动,依托书屋开办农民夜校,把农家书屋“由静态变为动态”,大大增强了对农民的吸引力。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可供借鉴。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灵魂。”胡宪武说。
  富了脑袋富口袋
  “农家书屋建成之后,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使书屋不仅能够建得起,还能长久留得住,真正成为农民学习各种知识、获取科技信息、丰富精神生活的文化阵地。”胡宪斌说,为了巩固农家书屋的建设成果,吉林省边建设,边探索,制定出各种制度,建立农家书屋的长效管理机制。
  吉林省完善了农家书屋的管理制度,对管理员的选配,要求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同志担任,对书屋管理员采取以县为单位进行集中培训,确保农家书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希望农民朋友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能更多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多看书,多应用,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就有了价值。”胡宪斌表示期待着更多的农民朋友们加入到耕读的队伍里,成为新农村里一代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农民。
  农家书屋成效显著,读书学习在吉林省广大农村已形成一种风气,农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赌博和迷信的少了,科学致富和崇尚文明的多了,扯皮滋事的少了,依法办事的多了。正如农民自编的顺口溜那样:“如今农民跟时代,钢笔本子随身带;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读书看报取真经,富了脑袋富口袋。”
  这首农民自创的顺口溜,正道出了农家书屋给农民带来的欣喜变化。它让公共文化资源深入田间地头,让农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大提升,让“学习文化知识,争做新型农民”在吉林农村蔚然成风。

相关热词搜索:吉林 农民 黄金屋 吉林农民的“黄金屋” 吉林农民造黄金屋院 吉林农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